钱阳辉:在行走中超越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and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生人,属马,天生是一个喜欢行走的人。从1987到2009,一晃已在追求理想教育的道路上行走了20多年。如今,他不仅是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小学校长、特级教师,还是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对他来说,荣誉是一种奖赏,更是一种见证。奖赏的是他行走的执着,见证的是他行走的姿态。
  他是一个在行走中喜欢读书的人——教师是教人读书的人,自己首先应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他读书的视野宽阔,不仅有《数学的发现》、《数学思维论》和《数学家的眼光》这些属于他专业领域的书,还有《纲要信号》、《大国崛起》和《世界是平的》这些看似与他的专业并无多少紧密关系的书。他读书是用心在读,经常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他读书是边做边读,边读边做,是为了“广览百家,立足一家;立足一家,吸取百家;吸取百家,自成一家”。读书丰厚了他精神的底子,促进了他的专业成长。他逐渐从狭隘走向博大,从肤浅走向深刻,从麻木走向敏锐。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学校管理,如今他都有一种“渐入佳境”的感觉。
  他是一个在行走中善于思考的人——他有一双善于思考和发现的眼睛。见别人所不见,为别人所不为,是他教育教学生活的习惯和常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他敏锐地发现,数学教学应当从“偏重”走向“双重”,这就是既要重推理又要重猜想,既要重结构又要重建构,既要重数学化又要重生活化。既要重知识又要重问题,既要重体系又要重背景和文化。从这个独到的发现出发,他大胆地提出了“思维的数学”的教学主张:以问题为纽带,以情景为源泉,以建构为过程,以思维为核心,以文化为背景。成功永远垂青于那些行走着且思考着的人。因为善于思考,他发现了问题;因为善于思考,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因为善于思考,他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之路上的迈步也格外高远。
  他是一个在行走中努力超越的人——他是一个有理想的教师。从走上杏坛的第一天起,他就暗下决心。要成为一名好教师。人生活应当平凡,但追求不能平庸。在宜兴市实验小学任教的日子里,他成功地实现了生命的第一次涅槃:从普通教师到特级教师。如今,他走马来到无锡,就任无锡师范附小校长。开始了他的生命的第二次涅槃:做个大校长,走向教育家。他非常信奉哲学家阿依的一句话: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不仅会改变着走向未来的路,更会改变着走向未来的人。下车伊始,他就默默地对自己说:过去的路已经走完,一切要重新开始。环境变了,岗位变了,唯一不变的是他超越自我的努力:要做到继承、借鉴、创新一以贯之,要做到思想目标、工作目标、研究目标三位一体,要做到认识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循环往复。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持有这颗努力超越的心。
  在行走中超越,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境界。
其他文献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是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  教学用书和许多参考资料均将本课的目标定位在了解德国的民俗风情和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上。然而,我在反复研读文本时,文末的“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一句中的“思乡”二字让我对该文的主旨有了更深的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梦全因看到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想到德国人那“人
背景:教学是唤起、维持、促进学生进步发展的行为。追求有效,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更是学校课堂管理的中心所在。前不久,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十几位参与“追寻理想课堂”课题研究的老师坐到了一起,围绕“有效教学”展开思想交流。    严伯春:去年底在扬州参加2006年教海探航颁奖活动,听了省教科院杨九俊副院长“有效教学”的报告,思想触动很大。在网上搜索一下。发现许多学校对此都作出了积极回应。新课程实施6个年头了
[摘 要] “平面图形的认识”是培养学生几何思维、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几何观念的基础内容,实际教学时,需要教师慎重设计教学方案,其中构建框图、类比生成、丰富活动、渗透思想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平面图形;框图;类比;活动;思想  “平面图形的认识”是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习基本平面图形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的基础.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常见图形的性质定理、图形探
很早,张兴华老师便应用儿童学习心理进行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一群有着相同追求的年轻人追随着他进行了数十年的实践探索,以儿童的学习心理为支点,行走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天地间,铸就了一条科学的数学教学之路,开创了在小学数学界颇有影响的教学流派——基于儿童学习心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流派。    一、流派特点    1.鲜明的儿童立场。  从张兴华老师在实习中悟出了“教学要顺应儿童心理特点才能成
策划人语    众所周知,口算是一切笔算、简算和估算的基础,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口算”。而实际情况是,很多人认为口算就是简单的口头计算,只是一种单一的运算技能,没有多大的思维含量,因此长期以来使得口算处于“集体轻视”状态。  本期这组文章,从一项一年级初入学儿童的加减法基本口算现状的调查谈起,进而引发我们深入思考:课程改革后学生的口算能力为什么下降?当前的口算教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怎样采取有效策略
一切从童年开始    诗人但丁曾经说过:“一颗白松的种子。如果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也许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可是如果它是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可能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这几句话。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一个良好的生态性文学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1984年安徒生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克里斯蒂娜·诺斯特林格,在谈到她为儿童写作的一个“理想支柱”时说:“既然他们(孩子们)生长于斯的环境不鼓励
课程改革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认为:只有把问题上升为“课题”,才能集聚问题、分享智慧、攻坚克难,在课程改革中留下自己的足印;只有把“课题”进行“理性整合”,才能让课题研究真正为学校发展服务,走出校本化发展之路。《学会分享——一项促进学校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是常州市实验小学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一项核,心课题。该课题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一五”立项
一、面对学生的“似乎会”。教师要重视知识形成的内在原理。加强学生的操作体验和感悟。    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家庭教育对他们学习的前期影响不一样,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也不尽相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知识还没有教,但有一部分学生“似乎会”了,这时候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回避学生的学前基础,将“先行者”拉回“统一战线”,还是“以偏概全”,简单教教多加练练?  笔者认为,面对部分学生的“似乎
期刊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对教育价值、教学质量、教学品质、教学个性和教学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然而。一些老师尽管知道自己的教学有待完善。然而不知道从何入手,总是在理念上打圈圈,实践上下不了地,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始终是两张皮。一些老师稀里糊涂地教,盲目地学,今天学习这个名师,明天学习那个名师,学到的大多为环节、技巧或技术性的操作,始终进步不大。究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分析名师的学生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