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月、日”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它是建立在学生形成了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法,注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力求让所有学生展示一个发展的、独特的自我。
一、巧激趣,让学生动起来
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深,学习才有成效。如新课伊始,我出示一个谜语:“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高涨。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认识每月天数之后,我提问:“要记住每月的天数真困难呀!谁有好办法呢?教给我们大家好吗?”学生在我的激发下,又一次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想把自己的好方法说给大家听。在同学之间的交流中,大家记住了“数拳头记忆法”“歌诀记忆法”“单双数记忆法”等不同记忆天数的好方法。在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记住了所学内容,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而且让学生在课堂中愉快地动起来。
二、巧设疑,让课堂活起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如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课本资源设计了一张1993~2004年各年份中二月份天数的表格,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规律。在学生自己发现每4年中有1个闰年的规律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找出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学生学习了判断闰年的方法是用年份数除以4之后,我利用课件分别出示1949年、1994年、2003年、1800年让学生自己判断。当出示1800年之后,学生自然而然地用1800除以4来判断,因为1800除以4等于450,所以全体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是闰年”。我适时从课件上演示出“平年”,并问大家:“咦,难道电脑出问题了吗?”顿时,学生们议论纷纷。我顺势说:“一起去看看万年历吧。”于是,我又引领学生查看了1800年2月的月历,学生又一次发现1800年是平年。在这关键时刻,我又提出:“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接着我出示课件,并告诉学生“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通过学习,学生明确了整百数年份是怎样判断闰年的方法。在探究时巧妙设疑,使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来,其大脑就会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学生们就会产生“非弄个明白不可”“非想个办法不行”的心理。这样巧妙设疑,引导和培养学生去探索、去体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三、巧练习,让效果好起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我在本课练习的设计中注重联系实际,使练习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进一步深化新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教学效果好起来。如在教学大小月之后,我安排数学小游戏,以游戏的形式练习判断大小月:听老师报月份,大月男生起立,小月女生起立。最后当我报出2月时,有趣的场面出现了,学生有的起立又坐下,有的东张西望他人的动态,有的面面相觑……我笑着问:“大家想站又不想站,为什么?”这正好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轻松引出“2月”的概念。在这一练习中,不正体现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吗?又如,学习每个月的天数以后,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计算天数的和,而是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亮亮在奶奶家连续住了两个月,正好是62天。你知道亮亮是哪两个月在奶奶家住的吗?”这样将问题放在生活情景之中,既练习计算,又动脑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情境的创设、游戏环节的开展,使课堂教学气氛很好,在之后的课堂作业中,学生的正确率也很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创设情境,依托游戏学习数学,发展素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总之,本节课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多向交流,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切实为学生创设了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极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
(责编 杜 华)
一、巧激趣,让学生动起来
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深,学习才有成效。如新课伊始,我出示一个谜语:“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高涨。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认识每月天数之后,我提问:“要记住每月的天数真困难呀!谁有好办法呢?教给我们大家好吗?”学生在我的激发下,又一次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想把自己的好方法说给大家听。在同学之间的交流中,大家记住了“数拳头记忆法”“歌诀记忆法”“单双数记忆法”等不同记忆天数的好方法。在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记住了所学内容,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而且让学生在课堂中愉快地动起来。
二、巧设疑,让课堂活起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如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课本资源设计了一张1993~2004年各年份中二月份天数的表格,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规律。在学生自己发现每4年中有1个闰年的规律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找出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学生学习了判断闰年的方法是用年份数除以4之后,我利用课件分别出示1949年、1994年、2003年、1800年让学生自己判断。当出示1800年之后,学生自然而然地用1800除以4来判断,因为1800除以4等于450,所以全体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是闰年”。我适时从课件上演示出“平年”,并问大家:“咦,难道电脑出问题了吗?”顿时,学生们议论纷纷。我顺势说:“一起去看看万年历吧。”于是,我又引领学生查看了1800年2月的月历,学生又一次发现1800年是平年。在这关键时刻,我又提出:“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接着我出示课件,并告诉学生“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通过学习,学生明确了整百数年份是怎样判断闰年的方法。在探究时巧妙设疑,使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来,其大脑就会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学生们就会产生“非弄个明白不可”“非想个办法不行”的心理。这样巧妙设疑,引导和培养学生去探索、去体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三、巧练习,让效果好起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我在本课练习的设计中注重联系实际,使练习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进一步深化新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教学效果好起来。如在教学大小月之后,我安排数学小游戏,以游戏的形式练习判断大小月:听老师报月份,大月男生起立,小月女生起立。最后当我报出2月时,有趣的场面出现了,学生有的起立又坐下,有的东张西望他人的动态,有的面面相觑……我笑着问:“大家想站又不想站,为什么?”这正好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轻松引出“2月”的概念。在这一练习中,不正体现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吗?又如,学习每个月的天数以后,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计算天数的和,而是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亮亮在奶奶家连续住了两个月,正好是62天。你知道亮亮是哪两个月在奶奶家住的吗?”这样将问题放在生活情景之中,既练习计算,又动脑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情境的创设、游戏环节的开展,使课堂教学气氛很好,在之后的课堂作业中,学生的正确率也很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创设情境,依托游戏学习数学,发展素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总之,本节课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多向交流,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切实为学生创设了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极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