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为保证低年级儿童对识字、写字的兴趣,识字量由1800个降为1600个左右,写字量由1000个降为800个左右。这样的调整,降低了量的要求,减轻了儿童过重的负担,减少了难度,为真正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真正做到识字的高效,保证写字的高质量,教师们还得不断地探索。
学习生字,遵循科学规律
读准字音,关注形义整合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学生读准生字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理解字义结合起来。
避免单个识字,重视生字的相互联系 单个汉字的记忆是繁琐并且困难的,学生容易遗忘。若引导学生将生字按一定的方式归类学习,学生记忆起来就非常简单,常见的有结构相同、偏旁相同、读音相同或字形相似等归类方式。
及时复习巩固 早在19世纪,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就揭示了遗忘与时间的关系: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因此,第二课时应加强复习巩固生字,避免生字回生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做到有所体会、感悟。对于前几天学的生字,教师也应在课堂上留出适当时间来帮助学生巩固复习。
趣味习字,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猜谜识字 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兴趣。在识记较多的生字时,可以穿插一两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他们必定会积极参与且乐此不疲,这样也能够缓解他们的学习疲劳。
“加一加,减一减”识字 “加一加,减一减”就是用熟悉的字加上或去掉某一部分学习生字的方法。用熟字来记忆生字,这样会比较简单,学生对生字的印象也会比较深刻。如“波”字学生都认识,识记“婆”时,只要在“波”下边加上“女字旁”就可以了;学习“免”字的时候,利用熟字“兔”去掉一点就可以把“免”轻松记住。
部件组合识字 有些生字不能利用熟字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识记,还可以采用“部件组合”这种识字法。如“菊”字就可分成“草字头”“撇和横折钩”“米”三个部分来记。
换偏旁识字 顾名思义,这种方法就是把熟字的偏旁换成其他偏旁变成所学生字。如“课”“颗”“棵”三字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学习。
顺口溜识字 儿歌文字简练,说起来琅琅上口,深受学生喜爱。在实际教学中,儿歌更能引起学生习字的兴趣。如学习“破”字时,可根据字形和读音编一个顺口溜“石头磨破皮”;“坐”字的顺口溜则是“两人并排坐在山坡上”。
加强写字指导,保证书写质量
要在课堂上腾出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书写,生字书写指导的整个过程包括观察生字、教师范写、描红临写、交流反馈等都要在课堂上完成。有些教师往往会忽略交流反饋这一环节,即使学生已经搞清楚生字应该怎么写,但在实际书写过程中还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应在巡视辅导中总结提炼一些普遍的问题,并在课堂上及时提出。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要抓住重点,谨防“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杏花”的“杏”,有些教师会从字的结构入手,告知学生书写顺序是先上后下,强调“撇捺舒展”并补充基本笔画的书写——撇要尖,捺要有捺脚。这种百无一漏的写字指导,学生还是不得要领。在笔者看来,关键要引导学生发现“杏”中的“木”和“口”都发生了变化——都变扁了。其中“木”的竖最能体现这种变化,无疑,只有把竖写短,才能把“杏”写好。
及时反馈,激励表彰
学生的兴趣和记忆巩固能力会随时间的推移慢慢减弱,那么怎样让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习惯呢?一定的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在识字教学中学生能够利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教师可以用鼓励的话语来激励学生——“你识字的小方法可真多,真了不起!”在教师的肯定与鼓励中,学生识字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如果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识字时懒得动脑筋记,紧靠口头的表扬可能已经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时,教师就需要安排一些实质性的激励。如在默写生字部分,全对的学生可给予免抄写的奖励;掌握得不够好的学生,则要抄写下来加以巩固。
课外阅读,开放识字
在笔者所在学校,每星期都有一两节阅读课,并且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每学期都会分发一些课外书到每个班级,供班里的学生阅读,这些书都是符合学生的年龄段的。在阅读课上,笔者就带领学生一起读一本书,读到一些熟字组成的新词,师生就会一起讨论;读到不认识的字,笔者就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把字放入句子中体会它的意思。笔者班的学生不只在课堂里阅读,在家里,他们也会读一些老师推荐的富有童趣的读物,并让他们学会用查字典的方法来识字。课外阅读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大量的生字,但他们都通过一定的方式了解了这些汉字,包括读音和字义。当这些字在语文课本中再次出现时,学生就像见了老朋友一样,很快在大脑中浮现出来,达到了教学要求,并且学生学得快乐,教师也教得轻松。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小学)
学习生字,遵循科学规律
读准字音,关注形义整合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学生读准生字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理解字义结合起来。
避免单个识字,重视生字的相互联系 单个汉字的记忆是繁琐并且困难的,学生容易遗忘。若引导学生将生字按一定的方式归类学习,学生记忆起来就非常简单,常见的有结构相同、偏旁相同、读音相同或字形相似等归类方式。
及时复习巩固 早在19世纪,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就揭示了遗忘与时间的关系: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因此,第二课时应加强复习巩固生字,避免生字回生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做到有所体会、感悟。对于前几天学的生字,教师也应在课堂上留出适当时间来帮助学生巩固复习。
趣味习字,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猜谜识字 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兴趣。在识记较多的生字时,可以穿插一两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他们必定会积极参与且乐此不疲,这样也能够缓解他们的学习疲劳。
“加一加,减一减”识字 “加一加,减一减”就是用熟悉的字加上或去掉某一部分学习生字的方法。用熟字来记忆生字,这样会比较简单,学生对生字的印象也会比较深刻。如“波”字学生都认识,识记“婆”时,只要在“波”下边加上“女字旁”就可以了;学习“免”字的时候,利用熟字“兔”去掉一点就可以把“免”轻松记住。
部件组合识字 有些生字不能利用熟字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识记,还可以采用“部件组合”这种识字法。如“菊”字就可分成“草字头”“撇和横折钩”“米”三个部分来记。
换偏旁识字 顾名思义,这种方法就是把熟字的偏旁换成其他偏旁变成所学生字。如“课”“颗”“棵”三字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学习。
顺口溜识字 儿歌文字简练,说起来琅琅上口,深受学生喜爱。在实际教学中,儿歌更能引起学生习字的兴趣。如学习“破”字时,可根据字形和读音编一个顺口溜“石头磨破皮”;“坐”字的顺口溜则是“两人并排坐在山坡上”。
加强写字指导,保证书写质量
要在课堂上腾出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书写,生字书写指导的整个过程包括观察生字、教师范写、描红临写、交流反馈等都要在课堂上完成。有些教师往往会忽略交流反饋这一环节,即使学生已经搞清楚生字应该怎么写,但在实际书写过程中还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应在巡视辅导中总结提炼一些普遍的问题,并在课堂上及时提出。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要抓住重点,谨防“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杏花”的“杏”,有些教师会从字的结构入手,告知学生书写顺序是先上后下,强调“撇捺舒展”并补充基本笔画的书写——撇要尖,捺要有捺脚。这种百无一漏的写字指导,学生还是不得要领。在笔者看来,关键要引导学生发现“杏”中的“木”和“口”都发生了变化——都变扁了。其中“木”的竖最能体现这种变化,无疑,只有把竖写短,才能把“杏”写好。
及时反馈,激励表彰
学生的兴趣和记忆巩固能力会随时间的推移慢慢减弱,那么怎样让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习惯呢?一定的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在识字教学中学生能够利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教师可以用鼓励的话语来激励学生——“你识字的小方法可真多,真了不起!”在教师的肯定与鼓励中,学生识字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如果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识字时懒得动脑筋记,紧靠口头的表扬可能已经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时,教师就需要安排一些实质性的激励。如在默写生字部分,全对的学生可给予免抄写的奖励;掌握得不够好的学生,则要抄写下来加以巩固。
课外阅读,开放识字
在笔者所在学校,每星期都有一两节阅读课,并且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每学期都会分发一些课外书到每个班级,供班里的学生阅读,这些书都是符合学生的年龄段的。在阅读课上,笔者就带领学生一起读一本书,读到一些熟字组成的新词,师生就会一起讨论;读到不认识的字,笔者就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把字放入句子中体会它的意思。笔者班的学生不只在课堂里阅读,在家里,他们也会读一些老师推荐的富有童趣的读物,并让他们学会用查字典的方法来识字。课外阅读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大量的生字,但他们都通过一定的方式了解了这些汉字,包括读音和字义。当这些字在语文课本中再次出现时,学生就像见了老朋友一样,很快在大脑中浮现出来,达到了教学要求,并且学生学得快乐,教师也教得轻松。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