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孩子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获得“一双数学的眼睛,一个数学的头脑”。学会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用数学的头脑去思考,这才是孩子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数学素养。如今,我们的课堂能带给孩子什么呢?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努力探寻着,现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的设计和反思为例,试说自己的想法。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获得“一双数学的眼睛,一个数学的头脑”。学会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用数学的头脑去思考,这才是孩子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数学素养。如今,我们的课堂能带给孩子什么呢?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努力探寻着,现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的设计和反思为例,试说自己的想法。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一、设置游戏对比,让感知在不知不觉中开始 教学片段: 电脑分别出示: 师:猜猜看,下一个是谁? 生1:灰太狼。 生2:红太郎。 电脑出示: 学生(不约而同):黄老师! 师:挺难猜的吧!还想猜吗? 生:想! 电脑出示: 师:猜猜看,下一个是什么? 生(齐):红灯笼! 师:再下一个? 生(齐):紫灯笼! 师:再下一个呢? 生(齐):绿灯笼! 电脑依次出示: 师(故作
学生初学圆柱体积的时候,教材中通过转化策略将圆柱转化成与之等底等高的长方体来研究,由于圆柱的底面积就是长方体的底面积,高就是长方体的高,所以圆柱这一直柱体可以通过“底面积×高”来计算体积。 教材之所以以计算公式V=S底h或V=πr2h的教学为主,是因为数学问题中通常会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或底面积)和高这样的信息,学生只要直接将数据代入以上公式就可以算出它的体积了,应用比较广泛。但是算圆柱的体积并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之一,是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之一。合适的操作活动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探究的空间,有利于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但它的教学价值绝不止于此,精心设计的有效的操作活动还能实现诸多“特异功能”:有效地突破知识难点、凸显数学知识本质、使抽象算理直观化等。本文通过对几个案例的赏析,从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何况是一群群有着自己独特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孩子!因此,实施品德教学时,即使教师在之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在课堂教学中,仍然有可能节外生枝,意外频出。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倡导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据此审视,这些“节”外生出的“枝”是孩子真实思想和情感的具体外显,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捕捉它们,挖掘它们,品德课堂教学就有可能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一、
在《中国达人秀》节目现场,选手“司机歌手”刘明贺谈及人生感触时,曾这样说道:“低头看见的是工作,抬头看见的是梦想。”在被这句话深深震撼的同时,笔者联想到了教师这个职业。长久以来,很多教师已经陷入“低头走路”的惯有姿态,带着“老”经验、跟着“旧”感觉“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每日按部就班地备课、施教、批改、讲评、辅导……激情难觅,波澜不惊。然而,无论是从“提升教师生命品质”的立场观照,还是从“助推学生学
表达能力分为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过去我们在学校教育中比较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致使我们教育出来的很大一部分学生“敏于写而讷于言”,严重制约了他们在今后工作中的发展。所以在强调“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今天,我们更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重要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相对开放的课程,它的课型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为学生的口
语文教学的任务,一是完成语文的工具性功能,二是完成语文的人文性功能。《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是一篇融工具性与情感性为一体的习文。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教学互相渗透与融合,让学生在获得字词句段的训练达成中,体悟爱因斯坦生命的伟大。 我执教的是《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第二课时,努力达到此种教学追求,并践行此种教学行为。现就部分教学片段进行了记录与反思。 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看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除继续重视数学概念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外,还应关注数学概念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猜测、操作、归纳等活动,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达成数学概念的自然建构。本文以《百分数的认识》的教学为例,探讨概念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引入概念:“教师告诉”不如“学生经历” 教师A 出示两瓶橙汁:一瓶是80%的橙汁
课堂导入即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 老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它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一个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像一根线紧紧地牵着他们,领着他们在自己的课堂里驰骋。而在一节课上,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对英语教学而言,导入虽然占用时间不长,但却是不可忽
昨天听了一节教研课——一年级的《十几减6、5、4、3、2》。课是一位初涉教坛的年轻女教师上的,课的大致流程是:出示情境图,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解答—再看情境图,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算式—自主探索口算方法—巩固练习。课堂上,暴露出了些许问题。 下午交流研讨时,老师们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这样一个话题: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许多先贤哲人、学者专家都有过思考、阐释、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