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导语如果设计得合理,就会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那么,在语文课上教师应该如何恰当使用导语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让导语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取得“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效果呢?
以下,笔者就这两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导语在语文课上的作用
1.导语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往往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恰到好处的导语设计通常能为整节语文课起到领头作用,甚至可以贯穿整篇文章的教学,正所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教师预设的教学活动。
2.导语的分类
笔者根据一些全国著名教师的经典课堂教学实录,把课堂导语分为以下两类:
①显性导语
这类导语紧紧围绕课文展开,与全文的其它教学环节紧密相联,成为一个鲜明的教学环节。如:钱梦龙老师在教学《故乡》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昨天,同学们书面提出了许多问题,都提得很好。大家提的问题涉及课文的各个方面,我把它们分为七类。
板书:……
这是采用归纳学生提问的方法导入新课的,能更好地在课堂的开始吸引学生的注意。
而于漪老师是用复习已有的知识来导入新课《卖油翁》的:
师: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白居易的《卖炭翁》,现在我们集体背诵一下……
她采用的这种方式比较接近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的学习理念。
②隐性导语
这类导语看似跟课文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或者只是和课文打个“擦边球”,表面上好像与新课关系不大,其实一招一式也是在为课堂教学“造势”。
比如,魏书生老师上了一节面向上千名听课教师的示范课——《统筹方法》。他是通过放松学生紧張情绪的方法导入新课的:
师:同学们坐在主席台上,台下千位老师听课,大家有些紧张吧?我教大家一种放松的方法,双手放在膝盖上,闭上两眼……
通过这种方法,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
可见,无论是钱梦龙老师通过归纳学生课前预习提出的问题导入对《故乡》的学习,还是于漪老师用复习学生已学的知识来导入新课《卖油翁》,或者魏书生老师通过帮助学生放松紧张情绪的方法进入新课学习,他们都是用或显或隐的导语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这样不仅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造就了一节又一节经典的精彩课堂,也展示学习了名师们独特的风采。
二、导语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1. “导入”何时应“浓妆”
这里的“浓妆”指导语设计的内容较多,如果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相关学习素材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设计,在向学生介绍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素材时,需要“浓妆”。另外,在学生对新课内容比较陌生、课堂反应低于预设情况时都需要“浓妆”设计导语。
2. “导入”何时应“淡抹”
“浓妆”和“淡抹”是相对概念,后者指可以在教学时把导语设计几句话带过,或基本不用导入。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在教学《鹤群翔空》时,是这样开篇的:
师:咱们今天上的是《鹤群翔空》。这是一篇很美的散文,也是一个含义深刻的故事……
开篇即提本课所学内容,这节课的确没有鲜明的“导入”环节,但同样吸引了学生。
再如在教学课文的第二课时时,我们就可以直接进入对课文的学习,不需另外设计导入。再比如课本上一些本来就要求学生自己诵读欣赏的篇幅,也不需要教师长篇大段地去导入,引导学生自己去品读、去思考,效果会更好。
3.怎样“导”才能“浓妆淡抹总相宜”
导语设计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在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都是成功的导语要达到的目标。
“导语”不是静态的,应该一与学生接触就流动起来、活跃起来,因而,“导入”也要学会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导”,使它充分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适应我们教学新模式的要求。
于漪老师认为优秀的导语设计要做到:把握课文的个性和要实现的目标。引用资料,拓展知识,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做到目中有学生。对学生学习某篇课文的知识基础、学习心理、学习需求,要考虑得细致一些、深入一些、周到一些。因为适当的,才是最佳的。
当然,何时“浓妆”,何时“淡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化妆”的方法也可以有所不同。导语设计应该灵活多变,这样才能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
以下,笔者就这两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导语在语文课上的作用
1.导语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往往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恰到好处的导语设计通常能为整节语文课起到领头作用,甚至可以贯穿整篇文章的教学,正所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教师预设的教学活动。
2.导语的分类
笔者根据一些全国著名教师的经典课堂教学实录,把课堂导语分为以下两类:
①显性导语
这类导语紧紧围绕课文展开,与全文的其它教学环节紧密相联,成为一个鲜明的教学环节。如:钱梦龙老师在教学《故乡》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昨天,同学们书面提出了许多问题,都提得很好。大家提的问题涉及课文的各个方面,我把它们分为七类。
板书:……
这是采用归纳学生提问的方法导入新课的,能更好地在课堂的开始吸引学生的注意。
而于漪老师是用复习已有的知识来导入新课《卖油翁》的:
师: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白居易的《卖炭翁》,现在我们集体背诵一下……
她采用的这种方式比较接近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的学习理念。
②隐性导语
这类导语看似跟课文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或者只是和课文打个“擦边球”,表面上好像与新课关系不大,其实一招一式也是在为课堂教学“造势”。
比如,魏书生老师上了一节面向上千名听课教师的示范课——《统筹方法》。他是通过放松学生紧張情绪的方法导入新课的:
师:同学们坐在主席台上,台下千位老师听课,大家有些紧张吧?我教大家一种放松的方法,双手放在膝盖上,闭上两眼……
通过这种方法,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
可见,无论是钱梦龙老师通过归纳学生课前预习提出的问题导入对《故乡》的学习,还是于漪老师用复习学生已学的知识来导入新课《卖油翁》,或者魏书生老师通过帮助学生放松紧张情绪的方法进入新课学习,他们都是用或显或隐的导语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这样不仅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造就了一节又一节经典的精彩课堂,也展示学习了名师们独特的风采。
二、导语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1. “导入”何时应“浓妆”
这里的“浓妆”指导语设计的内容较多,如果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相关学习素材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设计,在向学生介绍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素材时,需要“浓妆”。另外,在学生对新课内容比较陌生、课堂反应低于预设情况时都需要“浓妆”设计导语。
2. “导入”何时应“淡抹”
“浓妆”和“淡抹”是相对概念,后者指可以在教学时把导语设计几句话带过,或基本不用导入。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在教学《鹤群翔空》时,是这样开篇的:
师:咱们今天上的是《鹤群翔空》。这是一篇很美的散文,也是一个含义深刻的故事……
开篇即提本课所学内容,这节课的确没有鲜明的“导入”环节,但同样吸引了学生。
再如在教学课文的第二课时时,我们就可以直接进入对课文的学习,不需另外设计导入。再比如课本上一些本来就要求学生自己诵读欣赏的篇幅,也不需要教师长篇大段地去导入,引导学生自己去品读、去思考,效果会更好。
3.怎样“导”才能“浓妆淡抹总相宜”
导语设计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在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都是成功的导语要达到的目标。
“导语”不是静态的,应该一与学生接触就流动起来、活跃起来,因而,“导入”也要学会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导”,使它充分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适应我们教学新模式的要求。
于漪老师认为优秀的导语设计要做到:把握课文的个性和要实现的目标。引用资料,拓展知识,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做到目中有学生。对学生学习某篇课文的知识基础、学习心理、学习需求,要考虑得细致一些、深入一些、周到一些。因为适当的,才是最佳的。
当然,何时“浓妆”,何时“淡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化妆”的方法也可以有所不同。导语设计应该灵活多变,这样才能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