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性的重要体现,它是让受教育者享有教育条件、资源和教育效果相对均衡. 它倡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各种课堂活动中都能获得进步,都能有成就感. 笔者现以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为例,它是小学数学学习最后一环,也是促进学生牢固掌握、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系统工程,对学生来讲,知识点繁多、知识前后跨度大、综合性强,造成了学生间的不均衡越来越明显,差异也越来越大,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笔者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结合教育均衡发展原理,实施了因材施教原则,采取分层复习.
一、实施分层复习的原则,使学生全员都获得进步
1. 利用学生间差异的正能量促进其发展
学生间的差异分为可变差异和不变差异,即他们的知识储备、学习方法、态度和技巧等等的差异是可变的,其个性、兴趣等是不变差异. 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不变差异的正能量来促进他们可变差异的发展,利用他们的特质促进他们自身优势的强劲提升,促使他们学有专长. 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正视、利用和发展差异,使学生各自发挥其不变差异的正能量获取进步.
2. 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施分层复习,照顾学生的差异就是为了更好的把每名学生推到复习这个舞台的中央,使每名学生都成为复习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去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从而使他们体验到“我能行,我真行,我进步了”,最终人人获得相对均衡的提升.
二、实施分层复习的做法,力求学生能均衡发展
1. 回顾整理,准确分层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非常强,知识体系间是纵横交错,螺旋上升. 我在复习时立足于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并将其分块:基础类(概念)、计算类、解决问题类、能力达标(提升)类. 明确了这样“知网”后,再给学生分层,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力所能及地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应知应会的知识. 为了准确的给学生分层,我结合学生平时的学情以及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分为甲、乙、丙三层,当然学生所在层次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类的知识分层也要相应的调整,同时不用静态的眼光观察每名学生,随时注意他们数学学业水平的变化、数学素养的改变,再做合理的调配,提升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突出比较,目标分层
在进行总复习时,我总是把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每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有关联的串联起来,把典型例题和问题编辑成册,如进行一题多问、一题多改、一题多解等各种形式编排复习. 当然,我们还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把课本知识进行比较、链接. 如:《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列出多种题型进行对比,便于掌握,像复习乘法分配律时我就是这样做的. 因为乘法分配律的变形题非常多,学生往往因为理解不透,出现一些错误. 就此我整理出了如下题型:① a × c ± b × c = (a ± b) × c;② (a ± b) × c = a × c ± b × c;③ 4.2 × 201;④ 4.2 × 199;⑤ 4.2 × 99 + 4.2;⑥ 4.2 × 1.2 + 4.2 × 1.5 + 4.2 × 0.3;⑦ 4.2 × 1.8 - 4.2 × 0.5 - 4.2 × 0.3. 还把教材中那些以文字做提示的内容也进行了比较,并且对复习中的一些例题或习题也应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进行变换条件和问题的练习,让学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在对相关知识比较时,为方便对知识目标的分层,我对复习的目标进行弹性化分解,因人而异. 复习时,我坚守一个原则:滞后生能“吃了”,中游生能“吃好”,拔尖的孩子“吃足吃饱”,这样不同的学生都有各自的目标,从而使得他们都能在自己已有的数学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如上述“乘法分配律”的练习,丙层学生要求他们准确地掌握、正确地作出①、②两种基本题型,对后面的题型可以闯一闯;乙层学生在完成①、②的基础上还要“百分百”地完成③、④、⑤三种变形题,对后面的题型要试一试;甲层学生要全盘掌握且能准确、灵活地计算,还要能够通过自己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之处,将知识学透、学活. 这样使所有同学都能在同样的条件下“齐头并进”.
3. 知识综合,方法分层
复习的宗旨是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灵活使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我们复习时既要强化基础和变式的练习,又要适当适量增加一些有层次、坡度、弹性的综合性、开放性且思维含金量的习题,以此满足各个层面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 如复习有关小数的知识时,我出示这样一组填空:① 0.5中有()个0.1. ② 0.5中有()个0.01. ③0.5在()和()两个整数之间. ④在0.5与0.9之间有()个一位小数. ⑤在0.7与0.9之间有()个小数. 如此将知识综合在一起,加大了难度,复习方法的分层就相当重要了. 对此,优等生的复习以自主梳理结合教师的点拨;中等生的复习以小组合作进行梳理结合教师的讲解;滞后生则是以教师的辅导梳理回忆再现学过的知识,并结合优生的帮助进行复习.
4. 因人而异,评价分层
正确的学习评价能催人奋进,鞭策人追求学习的高度. 因此,在小学数学总复习阶段我抱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评价每个孩子,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正确引导他们搞好复习,促使他们取得好的成绩. 优等生重在评其钻研的精神和学习成绩,中等生重在评其进取心和学习方法,学困生重在评其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层评价,目的是适当增加优等生的心理压力,促其提高;保护学困生的学习信心,促其发展;改变中等生的心理状态,促其进取.
总之,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在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我们应对每名学生“不抛弃、不放弃”,通过各种形式夯实他们的知识基础,促进他们数学素养的全员发展,这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所在.
一、实施分层复习的原则,使学生全员都获得进步
1. 利用学生间差异的正能量促进其发展
学生间的差异分为可变差异和不变差异,即他们的知识储备、学习方法、态度和技巧等等的差异是可变的,其个性、兴趣等是不变差异. 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不变差异的正能量来促进他们可变差异的发展,利用他们的特质促进他们自身优势的强劲提升,促使他们学有专长. 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正视、利用和发展差异,使学生各自发挥其不变差异的正能量获取进步.
2. 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施分层复习,照顾学生的差异就是为了更好的把每名学生推到复习这个舞台的中央,使每名学生都成为复习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去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从而使他们体验到“我能行,我真行,我进步了”,最终人人获得相对均衡的提升.
二、实施分层复习的做法,力求学生能均衡发展
1. 回顾整理,准确分层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非常强,知识体系间是纵横交错,螺旋上升. 我在复习时立足于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并将其分块:基础类(概念)、计算类、解决问题类、能力达标(提升)类. 明确了这样“知网”后,再给学生分层,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力所能及地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应知应会的知识. 为了准确的给学生分层,我结合学生平时的学情以及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分为甲、乙、丙三层,当然学生所在层次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类的知识分层也要相应的调整,同时不用静态的眼光观察每名学生,随时注意他们数学学业水平的变化、数学素养的改变,再做合理的调配,提升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突出比较,目标分层
在进行总复习时,我总是把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每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有关联的串联起来,把典型例题和问题编辑成册,如进行一题多问、一题多改、一题多解等各种形式编排复习. 当然,我们还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把课本知识进行比较、链接. 如:《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列出多种题型进行对比,便于掌握,像复习乘法分配律时我就是这样做的. 因为乘法分配律的变形题非常多,学生往往因为理解不透,出现一些错误. 就此我整理出了如下题型:① a × c ± b × c = (a ± b) × c;② (a ± b) × c = a × c ± b × c;③ 4.2 × 201;④ 4.2 × 199;⑤ 4.2 × 99 + 4.2;⑥ 4.2 × 1.2 + 4.2 × 1.5 + 4.2 × 0.3;⑦ 4.2 × 1.8 - 4.2 × 0.5 - 4.2 × 0.3. 还把教材中那些以文字做提示的内容也进行了比较,并且对复习中的一些例题或习题也应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进行变换条件和问题的练习,让学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在对相关知识比较时,为方便对知识目标的分层,我对复习的目标进行弹性化分解,因人而异. 复习时,我坚守一个原则:滞后生能“吃了”,中游生能“吃好”,拔尖的孩子“吃足吃饱”,这样不同的学生都有各自的目标,从而使得他们都能在自己已有的数学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如上述“乘法分配律”的练习,丙层学生要求他们准确地掌握、正确地作出①、②两种基本题型,对后面的题型可以闯一闯;乙层学生在完成①、②的基础上还要“百分百”地完成③、④、⑤三种变形题,对后面的题型要试一试;甲层学生要全盘掌握且能准确、灵活地计算,还要能够通过自己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之处,将知识学透、学活. 这样使所有同学都能在同样的条件下“齐头并进”.
3. 知识综合,方法分层
复习的宗旨是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灵活使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我们复习时既要强化基础和变式的练习,又要适当适量增加一些有层次、坡度、弹性的综合性、开放性且思维含金量的习题,以此满足各个层面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 如复习有关小数的知识时,我出示这样一组填空:① 0.5中有()个0.1. ② 0.5中有()个0.01. ③0.5在()和()两个整数之间. ④在0.5与0.9之间有()个一位小数. ⑤在0.7与0.9之间有()个小数. 如此将知识综合在一起,加大了难度,复习方法的分层就相当重要了. 对此,优等生的复习以自主梳理结合教师的点拨;中等生的复习以小组合作进行梳理结合教师的讲解;滞后生则是以教师的辅导梳理回忆再现学过的知识,并结合优生的帮助进行复习.
4. 因人而异,评价分层
正确的学习评价能催人奋进,鞭策人追求学习的高度. 因此,在小学数学总复习阶段我抱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评价每个孩子,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正确引导他们搞好复习,促使他们取得好的成绩. 优等生重在评其钻研的精神和学习成绩,中等生重在评其进取心和学习方法,学困生重在评其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层评价,目的是适当增加优等生的心理压力,促其提高;保护学困生的学习信心,促其发展;改变中等生的心理状态,促其进取.
总之,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在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我们应对每名学生“不抛弃、不放弃”,通过各种形式夯实他们的知识基础,促进他们数学素养的全员发展,这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