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音相关论文
三全音代理对和弦伴奏或即兴演奏来说都是一个很有用的技巧,它能使和声的变化更加耐人寻味。在任何一个属七和弦里,最重要的两个音......
第七课:吉他“骨干”音 到底什么是“骨干”音(Shell Voicinges)呢?这是爵士和声编配中的一个术语,经常被爵士钢琴手使用,它指的是和弦中最重要、最精华......
二十世纪是一个风格流派多异的时间段,风格迥异的音乐流派渗透于各个地区的作曲家群体,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时代现象.在风格迥异的作......
摘要:对三全音的运用,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就已经受到世界各国作曲家的广泛关注,巴赫曾用魔鬼、痛苦、地狱等字眼来形容三全音。随......
【正】 抗日战争胜利以前我国专业作曲教学基本上只采用西方建立在传统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上的作曲技法,而西方大小调功能和声的发......
<正> 一、关于复调思维威伯恩认为,复调体现出音乐的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以各声部之间的旋律关系为基础.他在《目前新音乐的道路......
现代流行音乐更多的追求张扬歌曲的个性,而减少了固定和弦走向对音乐的束缚,淡化了具有相同效果和弦之间区别,其所用的和弦多样性......
近现代以来,音乐创作的思维与技法的运用存在这样一种趋向,即回溯历史,历史越是向前,回头看得越远,以往的、传统的非主要因素逆转......
<正> 钢琴五重奏《赋格音诗》是我一九八四年秋天在广州写作的。这部作品通过运用欧州古典赋格手法与广东南海渔歌素材的结合,表现......
一、分析缘起如何有效地对一部音乐作品进行解读?这是长久以来困扰着音乐学家们的问题。约瑟夫·科尔曼认为“分析作为一种形式主......
保罗·兴德米特是德国现代著名作曲家、音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他在本世纪四十年代所著的《作曲技法》中,阐述了一整套颇具独创......
我入音乐学院后第一年是随江先生学习作曲 ,从写艺术歌曲开始 ;先生给我分析过不少聂耳、星海的作品 ,至今仍记得先生边哼着《大路......
<正>视唱曲创编在新时期下的视唱练耳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多声部视唱曲是培养学生多声思维的练习曲,立体节奏是推动多声部音乐......
套曲《纪念迪兰·托马斯》是斯特拉文斯基第一部在各乐章中都采用序列技法进行创作的乐曲。本文通过对此曲的套曲曲式结构组合、序......
<正> 谭先生的作品首先给人的印象便是鲜明的民族风格。的确,在他的作品中真是无处不表现出一种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神韵。其次,只要......
“作曲技艺(art)能教吗?”这是美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教育家E·B·科斯教授在他的《作曲教程——手法设计》一书的序言中一开始......
<正> 此文系作者《现代主义音乐在1949年前的中国》的下篇。上篇《“新音乐”,一个全新的概念——西方现代主义音乐1949年以前在中......
【正】 前言有人称二十世纪以来,西方“音乐几乎持续处于现代主义者的实验阶段”。在各种实验之中,较成体系、影响广泛而持久、在......
斯克里亚宾晚期的创作是由和声因素构成的,由"神秘和弦"变化而来。"神秘和弦"不仅是斯克里亚宾开创的和声表现手法,也是欧洲19世纪......
<正> 罗忠镕《涉江采芙蓉》的发表(《音乐创作》80年第2期),为十二音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兼容,作了有益的尝试。继之,国内更......
<正>一、乐界对克拉姆音乐的评价及态度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乔治·克拉姆(George Crumb)是继凯奇、巴比特等人之后又一......
<正> 从欣赏的听众的立场来看音乐形式(在过程中,在“展开”中的形式,听众不是消极被动的),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节奏地(因而也......
<正> 谭小麟(1911—1948)在我国近代音乐发展进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以便把他的经验总结出来,丰富我国音乐历史的宝......
由阴阳哲学、合力观念、音集技法三者合一而创制的《太极乐旨》,是作者试图将《易经》中所包含的朴素辩证法与现代音集理论所体现......
<正> (一) 这一次介绍权吉浩的钢琴组曲《长短的组合》。 介绍之前“顺路”从“技术”的角度说说一直想说说的有关现代音乐的“总......
兴德米特是本世纪有代表性的作曲大师,也是一位有重大贡献的音乐理论家。经他精心研究而创立的作曲技术理论体系,在现代音乐的研究......
由文化部主办、委托武汉音乐学院召开的"全国高等音乐院校和声学学术报告会"已在不久前结束了。与会代表向大会提交的学术论文,部......
<正> 早在1947年,桑桐便尝试用自由无调性的方法创作他的小提琴曲(钢琴伴奏)《夜景》(见1981年第二期《音乐创作》)。这在当时来说......
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Bela Bartok,1881-1945)是20世纪上半叶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在其划时代的钢琴作品《野蛮的快板》(又叫《粗野......
《中国神话大合唱》是陈怡大型音乐创作中非常具有特色的成功代表作品之一,也比较集中地反映出她为中华文化介绍给西方,并将西方现......
<正>阿诺德·勋伯格1874年9月13日生于维也纳。这位集作曲家,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为一身的奥地利人,带给人们很多的惊奇:其一;他一......
<正> 运用12音技术作曲,是现代作曲家勋伯格在本世纪二十年代首创的。这一创举不仅使十二音作曲技术成为本世纪的重大的音乐成就之......
赵宋光的《论五度相生调式体系》指出了中西转调的一个不同现象:"在谱上,音列向属方面推移时出现升号,向下属方向推移时出现降号。......
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欧洲音乐处于极其动荡的时期。古典调性的逐步衰败与新的调性观念的探索成为欧洲音乐发展的主要焦点。同处于......
本文试图从音程动机和节奏两方面的构思来揭示长笛无伴奏作品《密度21.5》的艺术特色,以此更深入的了解瓦列兹的创作观念和艺术风......
双调性与多调性复调结构于苏贤20世纪作曲家在扩展音乐创造性因素的探索中,将注意力投向调性领域,已成为追求现代观念的特征之一。下面......
二十世纪的中心和音技术刘康华20世纪初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与此同时,相应在艺术领域内,有关艺术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