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润洋相关论文
于润洋“音乐学分析”理论的提出为我国音乐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经过学者们近30年的不断丰富其内涵、拓展其应用,涌现出一批有价值......
摘要20世纪对于西方现代音乐来说,是一个理念、技法、表演形式等各个方面不断创新、变革的世纪。其中音乐作品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加,......
摘要于润洋先生运用“历史和逻辑统一”的理论,史论结合,将音乐学分析的方法更深入地运用到《悲情肖邦》的写作中,集中阐释了肖邦......
摘要: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已经成为研究音乐的基础课题之一,由于每个人的研究切入点不同,研究成果也就有所不同。笔者从美学的角度,通过......
保持和发扬学院的优势和传统──学院四十五岁生日的祝愿于润洋我们的学院,几乎与共和国同步,在风风雨雨中已经走完了45年的历程,终于迎......
要关注音乐本体的研究黄晓和关于音乐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上次于润洋同志从宏观的角度,从总的原则上,从理论的高度上做了概括。现在我......
对培养音乐学专业研究生的几点认识和体会于润洋中央音乐学院自1983年和1988年相继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以来,在培养高层次专业音......
主体意向设入,客体存在还原(下)——关于音乐存在方式与音乐审美意向研究的复合叙事□韩钟恩存在,包括存在者/存在着/生存,作为对人类音乐......
本文有感于学界以往对于润洋先生学术成就的关注,比较多地集中在历史与逻辑统一和音乐学分析等方法论问题上,而相对忽略了于润洋先......
于润洋教授作为多学科的开拓者与奠基者对音乐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并在学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他的研究生学术团队结构合理、形成强......
于润洋先生在我国音乐理论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音乐批评文论在他的音乐研究总数中占据相当的数量,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他已......
本文对于润洋先生的著作《悲情肖邦——肖邦音乐中的悲情内涵阐释》一书进行了粗浅评论。此书是近年音乐学界对钢琴诗人肖邦研究的......
文章在梳理于润洋先生专业音乐教育经历的基础上,总结评述其教育思想体系特征及与教育实践活动之间的密切关联,最终透视于先生对新......
<正> 于润洋先生对《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一文,将一部一百四十多年前的音乐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
<正>初次与赵仲明博士相识,应该说是从阅读他近年来持续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以及《中国音乐教......
人文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发展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①在全国各界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期刊
于先生走了。那一天是2015年9月23日,距今已一年。先生的离去,至今依然是学生们心中的痛:被一般病痛掩盖下的更危险的隐藏病痛最终......
什么样式的歌剧,既缺乏富丽堂皇的舞台布景与美轮美奂的服饰,又没有曲折动人的情节与扣人心弦的舞台表演,但却能让观众驻足屏息长......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的外国音乐研究工作十分薄弱。那时从事外国音乐研究,并能著书立说,有一定水平和产生较大影响的......
<正>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音乐艺术展开美学分析和思考的音乐学家以苏联的克列姆辽夫和波兰的卓菲娅·丽萨等东......
<正>1985年夏天,在福建漳州,水仙花的故乡,全国音乐美学研讨会召开。那一年我的人生来到了一个转折点。所有音乐美学前辈和同辈,都......
<正>在众多艺术学分支学科中,音乐学的学科建设研究历史最悠久,范式最为成熟,成果最为丰富,"学"的色彩最为浓厚。知名音乐学家于润......
<正>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留下有丰富的音乐美学遗产,这是建立和发展我国音乐美学事业的优越条件。 在近代,西方音乐美......
<正>音乐鉴赏是兼具感性与理性审美行为的艺术活动之一,音乐鉴赏美感的浓度部分依赖于鉴赏技巧与艺术美的主观感受之间双向建构质......
<正>一、音乐学跨学科研究的几点思考(一)关于学科"界限"问题在讨论音乐学跨学科研究问题时,首先碰到的问题有:什么是学科间的"界......
<正>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年6月,第1版,16开,358页,前言,定价:78元。ISBN978-7-81096-678-8引言随着当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
<正>2008年6月,于润洋教授《悲情肖邦——肖邦音乐中的悲情内涵阐释》一书的问世,不但向人们展示了作者在肖邦音乐研究领域的最新......
<正>2012年,我国的音乐学发展成就集中体现在各个子学科的研究论文、教育教学、学术会议、纪念与交流活动、理论出版等五个方面。......
音乐形式问题的美学探讨(下)于润洋(三)音乐形式的几个基本问题在简略回顾了近一个半世纪以来西方世界对音乐形式问题的认识历程之后,我......
<正>2015年9月15日星期二的上午,我专程去北京看望重病住院的于老师。望着他疲惫憔悴的面容、卷曲侧卧的身躯以及有气无力的样子,......
期刊
<正>2010年国内主要音乐期刊上发表的有关钢琴美学、创作、表演、教育等相关的理论文章共40篇,在数量上与2009年大致持平①,但从研......
<正> 2003年11月7—12日,在北京平谷举行了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图片见本期封二)。参加会议的141位代表是来自全国各......
<正>苏珊·朗格是西方艺术符号美学的代表人物,她的主要著作有《哲学新解》(1942)、《情感与形式》(1953)、《艺术问题》(1957)、......
<正>回顾西方音乐研究的领域新时期所走过的路是令人振奋和鼓舞的。自上世纪90年代,已经有一些关于西方音乐研究的综合性文章先后......
<正>我国著名音乐学家,中央音乐学院于润洋教授长期从事音乐美学和西方音乐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这两个领域成就卓著、硕果累累,......
<正>罗小平、冯长春两位学者鼎力合撰举四十余万言的《乐之道——中国当代音乐美学名家访谈》(以下简称《乐之道》)一书已由上海音......
<正> 于润洋的《音乐美学史学论稿》,是一本用力甚深、建树亦高的音乐学论文专集。其中的音乐美学部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音乐美......
期刊
<正>改革开放以来(1979—2011),我的导师于润洋教授发表了六十余篇论文,出版了影响巨大的专著《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悲情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