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和声相关论文
文森特·丹第是法国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法国山歌交响曲》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和声在这部作品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艺术性欣赏的方法中所阐述的模仿、暗示、抽象,换而言之,是作曲家对乐音的多重构思,即“音乐内容”;而风格,则是根据音乐内容所构......
近十年来,音乐创作中各种现代技法的运用和由此引发的对民族风格的再探讨,是我国理论界和作曲家们普遍关注的两个热点,一时间意见......
十九世纪末的调性和声已经突破了传统功能和声发展的顶峰、濒临崩溃的边缘,为二十世纪无调性、序列音乐的产生铺平了道路。十九世......
和声学作为音乐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泛运用于音乐创作实践。其运用规则被一代代音乐工作者总结、归纳,最终沉淀为和声理论......
无论是在复调技术高度发展的巴洛克音乐时期,还是在和声色彩极为丰富的浪漫主义时期,声部线条都是音乐呈示和展开不可或缺的因素,当然......
桑桐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教育家、理论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歌曲、钢琴曲、大提琴曲等。本文通过对桑桐《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本文以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为例,阐述了五声性旋律与功能和声和融合,这种融合不但不会感到生硬,反而使五声旋律借助功能和声填充了......
和声是一个外来词汇,在中国几千年的音乐传承中,多声音乐虽然一直在某些歌唱、乐曲与戏曲题材当中出现,但作为多声音乐的理论指导---......
朱敬修先生的合唱作品,大量汲取了河南中原音乐沃土的养分,将河南民间音调、曲艺与西方作曲技法完美结合。民族音调、和声在旋律中......
理性主义是欧洲重要的一个哲学派别,它对欧洲的各个社会层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巴洛克晚期,在理性主义的推动下,音乐本体因素、乐器制......
传统大小调和声的理论体系若从巴洛克时期算起,到19世纪末,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这短短的两百多年中,和声体系从无到有,不断丰富......
中国传统音乐中,虽然广泛存在着各种多声部的组合方式与和声因素,但和声学作为一门有系统理论的音乐学科,则是从清代开始才逐渐由......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音乐领域发生了重大的音乐革。在和声,旋律,音响效果和节奏方面的音乐观念里创造出了新的音乐语言,现代......
巴赫《371首四声部众赞歌》中的和声处理体现了调式调性与和声调性两种调性体系的结合,即:众赞歌旋律是教会调式体系的,而和声却是......
歌曲有不同的类型,如艺术歌曲、民间歌曲、流行歌曲等。不言而喻,不同类型的歌曲有不同的写法。我这里所说的“歌曲”是指最普通也......
继开拓者萧友梅之后,赵元任是我国近代专业音乐创作的一位重要的践行者,艺术歌曲是其主要创作领域,《新诗歌集》是其重要代表作,被......
本文通过对《D大调钢琴协奏曲》中的主调和声思维特点的分析,包括对“动机式和声”、“旋律式和声”、“功能式和声”的具体分析,揭......
和声学是作曲技术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是多声音乐学习的基础。如今在国内市场上流通的和声学教材有许多种,各大专业院校对此......
全文在分析了中西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写作历程后,探讨了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本土化的写作路径。全文由绪言、正文、结论三个部分组......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和声(Hormoy)这门学科是由西方传入而来的,关于和声学方面的论著和教本也非常繁多,在其范畴内又可分为:功能和声、民族和声、对位化和......
本文从对《和声分析351例》这本书的简要介绍入手,对这本书中所涉及的作曲家进行分期归类,着重挑选书中每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
期刊
<正>4月1日上午九点,我国著名作曲家孟卫东先生精神矍铄、兴致勃勃地走入江西饭店井冈山厅,为满场200多名音乐工作者作了一场关于......
<正> “功能和声”传入我国以来,对作曲家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人民的习惯和需要,即使是大量现代非传统手法的引入,而“功能......
创作于19世纪下半叶的《降B大调交响曲》,是法国浪漫主义作曲家埃尔内斯特·肖松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大小调功能化和声为基......
本文从和声学教学的角度来探讨功能和声及和弦功能标记体系中常见又容易被忽略的Ⅲ级、Ⅵ级三和弦的功能标记、重属和弦的功能界定......
<正>斯波索宾的《和声学教程》是音乐实践与理论发展互动的结果,它反映了"共性写法"时期宏观上的创作规律,但其制定的规则之中又有......
<正>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西方音乐沿着两大分支继续发展:一方面,在瓦格纳将功能和声的思维极端复杂化以至于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之后......
除去教会调式与大小调体系的结合之外,巴赫《371首四声部众赞歌》的另一大特色是在和声的进行中吸取线性对位技巧,其中有对比、模......
巴赫《371首四声部众赞歌》 (以下简称为《371》) 中众赞歌的旋律是教会调式的,而和声却是大小调体系的, 这两种体系的结合是《371......
文章从功能和声的连接原理出发,演绎出和声写作中选用原位和弦、转位和弦、正三和弦、副三和弦、常用七和弦配置和声的基本原则,并......
<正>语言符号所表征的意义与艺术领域存在映现关系,以至于语言学的术语大量地弥漫在音乐理论中,诸如语汇(词汇)、乐句、乐段等术语......
<正>在西方音乐历史上,大约从1600年到1750年称为巴罗克时期,其音乐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整个巴罗克时期,器乐音乐与......
本文以钢琴协奏曲《黄河》第二乐章为例,阐述了五声性旋律与功能和声的融合,这种融合不但不会感到生硬,反而使五声性旋律借助功能......
和声运用是伴奏创作的重要因素。好的和声设计并有效地运用在伴奏上,将对歌曲的表现起到补充和衬托的作用。要想使和声在民族风格......
在“文革”期间的20世纪60年代末,由殷承宗、储望华、盛礼洪、刘庄根据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改编、首演于1970年的钢琴协奏曲《黄......
<正>欧洲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生于德国撒克逊州的茨维考城,是德国音乐文化史上著名的作曲......
德国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深受德奥传统音乐和新德意志乐派的影响。在他的创作中不仅能够看到瓦格纳的影子,也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