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融合相关论文
《〈老子〉四章》为《老子》第十一、二十四、三十三、六十四章内容,分别论述了老子“无中生有、无有大用”“欲速不达、顺应自然”......
《文心雕龙》作为我国首屈一指的文学理论专著,从成书直至今日,一直是文学研究领域的热点。研读刘勰对于“道”的定义是理解“文之......
儒家道家作为中国文化的两大渊源,在我国的文化传承中一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历史变迁,二者相互吸收,发展融合。直到当代学......
本文以《抱朴子·任命卷》为例,分析了在“名教”与“自然”两种理念关照下围绕仕隐问题展开的对话、交锋以及冲突点,认为正是葛洪......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元典,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通过《易传》对《易经》的诠释,《周易》由一部卜筮之书,成为一部把天道与人......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但思想开放的时代.与汉代的守礼遵矩不同,魏晋士人有着更为自由开放的思想准则,对自我人格更加重视.......
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的时代精华,它的产生标志着一个哲学思潮的崛起.魏晋玄学的政治主题是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即儒与道的关系.儒家贵......
明代思想文化的基本形态是儒中有道,无论理学还是心学,它们都属于儒家学术体系,其思想中都有道家的因子,有时甚至占很大比重。这种......
在唐代,儒、释、道三家并行于世,“隋唐佛学”固然是该时期思想的突出特征,但在真正经世致用的政治哲学中,中国的传统经学还是处于不可......
将《淮南子》置于儒道二家对生死问题不同认识的背景下,从本体论和气化的角度对《淮南子》的生死观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考察,揭示其生死......
魏晋名士在诸子思想大融合的背景下,以娱乐当下的生命视点,积极整合儒道身心思想,倡导贵身适性、称情则自然、当以乐死的身心观念,从而......
学界多以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主张彻底摒弃名教而纯任自然.但嵇康'越名教'不是抛弃名教,反对名教,而是提倡一种......
道是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范畴之一。老子首次把道由有限升华为无限,使之具有了宇宙本原的意义。《吕氏春秋》以精气言道,精气无形......
王符作为东汉中后期著名的政论家和思想家,受汉末特定历史环境的影响,其理论观点和学术思想表现出以儒融道、儒道融合的思想特色。本......
“法”在王安石变法中具有独特地位,它是王安石政治哲学的核心观念,也是理解王安石思想的一把钥匙。在北宋重建秩序的时代背景之下......
一般哲学史或思想史的研究,需要采取两种基本的方法,即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本文以在儒道融合视域中考察阳明心学的建构为主题......
《易传》以保合太和作为最高价值理想,以阐发儒家的仁义礼教、修身治国之道为旨归,发扬了儒家的刚健中正、守道修德、仁义有等、天......
中古文论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发展与成熟,被称为“自觉的文学理论批评”。中古......
魏晋时期,三国归于晋,政治格局重新统一,真正的演绎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局面。魏晋士风在政治格局的分裂与统一间进行着残酷却又......
《淮南子》的人性论是对儒、道两家人性论的总结。在人性本质上,《淮南子》既主张人性虚静,又提出了"民性善"的命题,同时,为了强调......
山东地区的汉画像石中“孔子像”以“孔子见老子”居多,“孔子荷篑”与“孔子与项橐”各有一幅。对山东地区汉画像石中孔子形象的......
宋代儒、道融合的基本思想形态是儒强道弱。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是"理学","理学"并不完全是儒家的思想体系,而是兼容儒、道、释思想的伦......
本文从文化视角,深入分析了林语堂文化家庭小说《林语堂三部曲》中的“家长与丈夫”形象。认为这些形象具有儒道融合、中西融合的复......
<正>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儒家文化观所固有的特征。这特征决定了中国文化在保持自己显明个性的基础上,对不同的思想的批判......
《淮南子》是西汉社会由初期向中期转型时各种思潮激荡下的产物,理论的转变是围绕着当时面临的政治和思想的现实课题而进行理论探......
汉魏之间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儒学为玄学所代替,社会由大一统向大分裂转变。而儒学为玄学所代替这一过程则是社会大背景下思想文化......
本文从文化视角,深入分析了中国现代华人家庭文化小说《林语堂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妻子与姬妾(情妇),认为这些人物具有儒道融合......
《淮南子》一书是淮南王刘安与其门客共同编撰的巨著,其篇幅宏大,同时还吸纳了诸子百家的文化,以“观天地之象,通古今之事”为著书......
苏辙《老子注》对《老子》的诠释,并未严格遵守《老子》文本,而是进行了重大改造,其目的是"六经注我",创造三教合一的新思想体系。......
儒家“内圣外王”之人格的建立更多地依托于个体生命对儒家精神的信仰和坚持,而缺少一种坚强有力的外在规范,由此导致其在实践层面最......
《淮南子》中存在着儒、道两家的人性论,观点之间存在着冲突,但作者通过寻找儒、道人性论中的相通点,试图把两家人性论融合为一体.......
本文以《毛诗序》对《诗经·国风》的解说为例,以上海博物馆藏楚竹简《诗论》为据,阐述了《毛诗序》在解说体例和内容上隐含有先......
作为北宋的"亡国之君",宋徽宗的《老子》注,即《御解道德真经》,往往成为他"溺信虚无"、"怠弃国政"的罪证。但这样的观点纯粹将徽宗的政......
何晏在《景福殿赋》中集中表达了他“无为”的政治思想,在他看来“无为”不是老子提倡的纯粹的“无为”,而是在尊重规律基础上有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