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文化身份相关论文
翻译学进入“文化转向”以来,学者开始更多地关注翻译与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探索翻译中所蕴藏的文化因子。但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
翻译研究进入文化转向之后,愈发关注译者的文化身份在翻译策略选取时发挥的作用。译者的文化身份受其自身生活经历和社会身份影响,......
选取《关雎》的三个英译本,其译者阿瑟·韦利、杨宪益夫妇和许渊冲是三位文化身份各不相同的译者.通过对三个英译本进行分析,发现......
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学者对翻译学“文化转向”的研究,译者的文化身份成为了翻译研究的一大新课题。由于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时刻面临......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后成为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作为一部重要的中国经典著作,两千多年来,《中庸》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
儒家思想是对中国影响最深的哲学思想,而其代表作《论语》2000多年来对中国的社会的文化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19世纪至今,已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越来越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二十世纪末,“文化身份”一词进入了中国学者的视野,深刻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化......
在全球化时代,对某一特定民族或文化群体的文化身份给予适当的和客观的关注无疑是具有重要的意义.译者置身于跨文化交际中的桥头堡......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文化身份在‘译语文化中心论’中得到了应有的显形。通过分析李清照《声声睫》开篇叠字几种不同的......
本文从译者文化身份的角度分析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的中国英语现象,探讨译者文化身份对翻译的影响,及译者文化身份与中国......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本文从译者文化身份的角度,探讨《论语》中的中国中心主义及其英译。通过比较理雅各、韦利、辜鸿铭、林茂荪和刘殿爵对“华夷之辨......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领域出现了文化转向,而译者文化身份及翻译的操纵理论也逐渐为译学界所热议。通过对莫言短篇小说《爱情......
文化因素的引入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分析林语堂对翻译文本的选择以及翻译策略的采用,指出译者的文化身份对翻译实践的重......
后殖民翻译研究的角度是近年来翻译研究的一大热点.后殖民翻译研究视域下, 译者的文化身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主观倾向,对译者翻......
儒家思想是对中国影响最深的哲学思想,而其代表作《论语》2000多年来对中国的社会的文化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19世纪至今,已......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越来越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二十世纪末,“文化身份”一词进入了中国学者的视野,深刻影响了中国当代......
在全球化语境下,翻译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手段,它所面临的已不仅仅是文本的转换,它更是文化的转换,包含了不同思维,生活方式的对抗与......
茅于美的《漱玉撷英:李清照词英译》是易安词英译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译本。译者坚持诗词翻译是创造性工作,更是一种跨文化的文学移植......
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学者对翻译学“文化转向”的研究,译者的文化身份成为了翻译研究的一大新课题。由于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时刻面......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后成为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作为一部重要的中国经典著作,两千多年来,《中庸》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
红色旅游文化是中国革命传统的精华和宝贵的文化资源,既有革命精神和革命事迹所集聚的精神文化,也有纪念地、标志物等物质文化。红......
本文从译者文化身份的角度对《四世同堂》英译和译者浦爱德展开研究:首先,结合一定的历史文献资料和传记文学文本,从近代美国来华......
选取《关雎》的三个英译本,其译者阿瑟·韦利、杨宪益夫妇和许渊冲是三位文化身份各不相同的译者。通过对三个英译本进行分析,......
林语堂的杂糅译者文化身份,融汇了深厚的汉民族文化身份和独特的族裔散居者文化身份,他的翻译也受到两种不同文化身份的影响。杂糅......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文化界和文论界出现了一股声势浩大的文化研究浪潮,把后现代时期的一切边缘话语统统纳入其保护伞之下。在这......
新世界主义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而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必然会受到社会文化......
自诩为“一捆矛盾”的林语堂的身份是极其特殊的,他独特的文化身份使他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两脚踏东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