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救亡相关论文
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以《民报》为阵地,探索国民性问题。他们不再止步于梁启超式的对中国国民劣根性的揭露和对“新......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多种政治力量进行了艰难探索,但由于没有找到科学的理论......
一 说起新文化运动,不能不提《新青年》。在旧有的知识谱系里,《新青年》是一份带有启蒙使命的进步刊物,而王尔德是一个略为颓废、......
八十年前的七月七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从卢沟桥事变肇始,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
“甲午战争就是孤儿。”金一南说,“面对孤儿,你能找出一大堆毛病,父母为什么遗弃他?人们的同情心在哪里?社会需要承担什么责任?甲午战争......
20世纪30年代以来,抗战形势日益恶化,国土沦丧,民生凋零。国内大批高校研究机构纷纷开始南渡与西迁。这些内迁的学术机构与研究人......
值此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代表中共中央,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中华职业教育社是我国成立最早的职业教育社团。在风雨......
题跋艺术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有宋以未使得到文人画家的重视,至元代在众多文人画家的“逸性”表达下走向鼎盛。在抗......
编者: “七·七事变后,作为全民族救亡图存的重要力量,海外侨胞明确提出“抗战者生,妥协者亡”,并纷纷表示“值此存亡绝续之生死关头......
1940年,抗日战争正处在最艰苦的时期。中国共产党这个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肩负起民族救亡的重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挺进......
毫无疑问,中国近代政治改革发动契机,来自于应付近代西方挑战的需要,来自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迫切要求.然而,长期以来,绝大多数研......
文明对话的基础是对其他文明的平等、宽容、广泛的理解和研究态度;但从近现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为了探讨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困局,“师......
结束于70年前的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非生即死的涅槃之举。中国抗战胜利一个重......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以整体历史观的视角,纵向从局部抗战时期和全面抗战时期两个阶段,横向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国......
进入到近代社会后,面对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面对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国家的现实,中国知识分子感到要对国民进行启蒙。然而,由于传......
<正>东北抗联的历史,是中国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危难之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凯歌,是中国......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对清王朝历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清王朝晚期在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局面时,曾经试图通过多种......
近代妇女团体慈善活动是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同时也是妇女解放的一种实践方式。妇女解放运动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妇女“国......
从1930年代开始,周作人就被认为是闲适派散文的代表作家。然而周氏本人对此却并不认同。在周作人,文学固然是"不革命",但同时也还......
民族救亡是新文化运动的目的。只有廓清这个问题才能说明新文化运动从思想文化运动向政治斗争运动转变、从知识分子运动向群众运动......
庚子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转折,它带来的最直接问题是巨额赔款。由此又相因而生一系列经济财政危机。偿还巨额赔款及解决财......
作为上世纪20、30年代都市商业性媒体的代表,《良友画报》在时代的动荡中,没有因为商业趋利性而使民族责任意识缺位。从20年代中后......
民族救亡思想是严复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它以"自由"为核心,推导出"平等"、"民主"、"法治"等政治主张,形成集政治救亡、文化救亡、道德救......
军国民体育思潮是指清末民初的中国,军国民体育发展被纳入教育制度、以体育训练国民,全民尚武以求抵御外侮、民族独立的体育思想潮......
晚清以来,中国虽然翻译和引进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但因借助外国文学来服务于民族救亡的"政治"意识过于强烈,导致了世界文学的名......
时事漫画展现了地理、政治、文化上都正出于危机中的民族。我们在漫画中倾听到了民族救亡的呼唤。漫画对民族的想象不是为了逃避现......
<正>六、偏了峻厉,应重视雍容现代中国语文教育太重了,它太庄重,太沉重,太峻严!一直以一副峻急严厉的面孔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主要......
画派的产生,首先必须形成志同道合的绘画群体。正是从同志画社开始,潍坊的画家群体形成了共同的艺术追求,相对分散的画家个体构筑......
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鸦片战争打破了天朝大国的威严,民族危机异常深重。随着中国社会民族危机的愈加严重,越来越多的中国知识分......
救亡与启蒙中的民主问题,就是在反帝反封建的历程中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的问题。1840年以后,救亡以实现民族独立、启蒙以实现人民......
西方人的入侵给中国人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但同时也无意中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中华民族推向了生死存亡的边......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抗战文学的认识有“救亡压倒启蒙”的误读,认为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受到战时环境的影响,存在着一种充满火药味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李泽厚提出的“救亡压倒启蒙”论说,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最具新意也最有影响的观点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它成了80年......
五四新文化运动第二阶段提倡的“民主”“科学”的内涵较第一阶段有了深化,也是民族救亡向前和向上的发展。从五四启蒙到五四政治......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我国的确立,经历了现代信仰的萌芽,以及各种信仰的比较、取舍与抉择阶段,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感召下,最终......
国家主义属于西方政治学的范畴,它传入近代中国时所遭遇的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的历史语境,后者既为国家主义的移植提供了土壤,也使之......
一“七·七”抗战的爆发,改变了五四以来中西文化发展的走向,在空前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下,五四时期批判传统和思想启蒙的狂热,似......
走向反现代化的乌托邦──一个文化民族主义者的心路历程许纪霖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是一个海内外学术界涉及较多、却又缺乏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