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龙相关论文
以往的东林学派思想研究,偏重于实学思想、经学思想方面,有关其哲学思想的研究比较缺乏,尤其缺乏关于其哲学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
高攀龙是晚明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东林学派领袖.晚明党争视阈下的高攀龙文学呈现多面复杂的情形.高诗以效陶为主,清真雅正是其......
高攀龙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二月考中进士,时二十八岁,可谓年少有成。但他为官时间不长,仅只三载便告假还乡,至此开始了长达近三十......
高学与王学的关系,论者们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大体可分为"反对论"、"修正继承论"、"调和论"、"矛盾论"四派。通观高攀龙对王阳明的6......
该文试从三个视角来审视东林书院.首先横向透视书院的日常生活,简略归纳人们在书院中的主要行止,初步澄清一些以往对东林书院的误......
高攀龙是晚明东林学派重要创建者。他生活在激烈动荡变化、危机深重、“天崩地陷”的晚明时期。在当时学术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
晚明时期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封建制度走向没落。面对朱子学支离拘滞和王学末流谈空说玄尽显,为了重建儒家道德思想,高攀龙倡......
明末大儒高攀龙水居诗富有深刻的哲理意蕴。这些诗表现了高氏悠雅的生活情趣和时代震怖带来的心灵颤动,体现了哲人潜心性理的思辨......
东林学派是明末颇有社会影响的一个学术团体,以经世致用的学风为特征.他们的伦理思想,既禀承传统儒家的宗旨,又极富时代特色.在本......
明中后期,王学盛极一时,程朱式微,以顾宪成、高攀龙为首的东林学人以东林书院为依托,起而纠王学空疏之流弊。究明儒学道脉,“提撕天下万......
高攀龙论学特重格物,主张“学必由格物而入”。他痛感王学末流提倡“无善无恶”而带来的是非善恶混乱颠倒的学风世弊,重申程朱格物之......
在晚明高攀龙与刘宗周并称大儒,二人之间有着十多年的交游。高攀龙也是刘宗周最为重要的友人,前者在人格与学术两方面深刻影响了后者......
东林学派的伦理思想,在本体论上抨击无善无恶说,复兴性善说;在工夫论上不讲虚玄,而倡导主敬与慎独的道德修养为工夫.他们的伦理观......
高攀龙对于佛教的观点有:佛教所言"性"所言"善"都不具有"天理"之内容;无论是从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时限,还是从讨论问题的内容看,佛......
忠毅千秋赵南星高邑县档案局任沉棉·燕赵名流·“持名检,历风节,严气正性,侃侃立朝,天下望之如泰山乔岳。”。《明史》赞誉的......
六百年宋明儒学结穴时,儒家思想的总结和学脉流派的划分提上日程,晚明大儒高攀龙在继承先秦和宋明儒学的基础上创建了性学体系,第......
<正> 正是在张居正死后明王朝以更大的惯性向下坠落之时,东林党人出现于明末政治舞台之上.史家们一直在追究东林党人究竟是怀着救......
由顾宪成、高攀龙等人修复的东林书院(1604——1632)在晚明社会舞台上扮演了颇为引人注目的角色。但由于东林党等其他相关概念的干......
自王阳明提出良知之说,其后学形成了“现成”和“工夫”两大系统,包含五个流派。在“现成”一系中,有以王畿为代表的主张本体虚无......
高攀龙是明代东林党领袖、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著述甚富,然其现存著作多系其门人及明清时人汇编而成,迄今未见有今人的整理本问世......
《正蒙释》是明代儒家学者高攀龙和徐必达著作的合集。遵循“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对高攀龙和徐必达其人、其学和其书逐一加以考......
高攀龙是晚明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面对江河日下的社会现实,以高攀龙等为代表、以东林书院为阵地的一批正直官僚士大夫,致力于救......
<正> 东林讲会,主要是发扬程朱理学,“痛言王氏之弊”,“不贵空谈,而贵实行”。但除这些共同点外,东林学者治学也各有专攻。如顾宪......
<正> 东林书院位于江苏无锡市东门苏家弄内,是我国著名的古代书院之一。据记载,它系宋代理学家杨时所创;因杨时号龟山,所以后世又......
<正> 前言十七世纪前半期开始的东林党与明朝贵族大地主的政治斗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件重要事件。由于当时中国社会已处于封建社会末......
<正>古代保存至今的书院之中,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是名气最大者之一。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对联之中,为众人所熟知,至今仍富有时代气息......
【正】 明代神宗万历年间,以顾宪成、高攀龙为首,创建了东林学派。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东林学案》......
高攀龙是明后期重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为了挽救明后期黑暗腐朽政治,维护明王朝的统治,他强调人才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提倡广招人才;主......
<正>生平高攀龙(1562~162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初字云从,更字存之,别号景逸。南直隶无锡(今属江苏)人。康帕内拉(1568~1639),意大......
高攀龙是明末清初王学修正运动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对王阳明心学及其后学的批驳、修正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反对空谈“良知......
冯从吾(1557—1627年),字仲好,号少墟,谥恭定,陕西长安(今西安市)人。与高攀龙同年、为刘宗周师兄,同师湛若水的二传弟子许孚远,是晚明时......
<正> 王船山在《读通鉴论》)和《宋论》中,对唐、宋的党争,极力抨击,说从事党争的人们“寻戈矛于不已”,导人心于嚣讼”(《读通鉴......
被誉为“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的东林学派于明神宗万历中期在江南崛起,它针对当时谈空说玄、虚渺迷茫学风笼罩,以“济世”......
【正】 高攀龙(1562~1626),字存之,号景逸,明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今江苏省 无锡市)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左都御史。作为东......
<正> 钱谦益(1582—1664)生于明历厉十年,死于清康熙三年。他一生有两大污点:一是降清仕清,二是在弘光朝谄事马阮。而后者又与他身......
<正> 前言十七世紀前半期开始的东林党与明朝貴族大地主的政治斗爭是中国历史上一件重要事件。由于当时中国社会已处于封建社会末......
<正> 高攀龙(1562—1626)是明后期重要的政治家、东林党首领之一,万历、天启年间,他抨击黑暗朝政,呼吁政治改良,力图挽救明王朝的......
高攀龙是明代后期著名理学家、政治家,在晚明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前人研究高攀龙,多集中在其理学思想或政治活动,研究成果颇丰。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