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汉对音相关论文
梁僧伽婆罗译《孔雀王咒经》、唐义净译《佛説大孔雀咒王经》和唐不空译《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爲同经异译,作爲重要的佛教密宗文献,这......
本文讨论了梵汉对音中表现出来的语流音变现象,如同化、异化、增音、减音、浊化等等,认为这种现象反映了汉语中固有的语流音变规律......
目录 一、上古音(补遗、更正与新增) 9 [补遗]上古声母的谐声原则(李方桂) 28 [补遗]上古汉语有A、B两类音节说(罗......
本文根据印度语音学著作、西藏《咒语读诵法略集》、安然《悉曇十二例》、巴利语法书,以及梵语语法书等资料进行考察,证明梵语的音......
<正>俞敏老师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对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诸多问题做了创造性研究,怹的很多成果在相关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怹......
梵汉对音资料对于中古音研究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其中玄应《大唐众经音义》中有大量反映玄应音系音值的梵汉对音材料,但对玄应的......
学位
本文通过对313个音译佛经词的分析,讨论了梵汉对译中的省音现象及其规律。在对省音词进行全面、系统的分类以后,作者根据一些语音......
论文研究不空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对音规则,以及对音用字折射出的唐代西北方言的特点。对音显示:全浊声母大多对应梵语的送气......
慧琳音系的语音基础是八、九世纪之交的长安方音.该文利用《慧琳音义》梵汉对音材料讨论慧琳音系的声韵调系统,方法上力图做到对音......
梵汉对音材料证明希麟音系声纽的语音特征是:1)全浊声母不送气,而且带有同部位的鼻音音色;2)舌音分立,而泥、娘纽合流;3)唇音分立;......
:十六国时代所译佛经中提供了大量梵汉对音的材料 ,梵语汉语虽然在语音系统上存在差异 ,但仍然可以为构拟汉语韵部提供参考。文章......
梵汉对音材料证明希麟音系声纽的语音特征是:1)全浊声母不送气,而且带有同部位的鼻音音色;2)舌音分立,而泥、娘纽合流;3)唇音分立;......
在汉语拼音出现之前,用汉字为民族语和外国语注音时,如何标注“此方无”音节的读音是古今翻译家面临的最大难题。唐宋时期的经师们......
唐五代佛典音义有36条梵汉对音材料和3条汉语注音材料标示“楚夏”。前者涉及语音的历时演变、对音源词的不同、梵词音节切分标准......
喻四有两种采源:和定母谐声的为“阳母”,和见组谐声的为“羊母”..定母分成两类,和端知母谐声的为定母1,和以母谐声的为定母2。革母上古......
法藏敦煌P-3861号文献中的梵汉对音资料所呈现的语音规律与《千字文》、《开蒙要训》等敦煌遗存资料大体一致,反映了八、九世纪吐......
施向东秉承俞敏先生的学术理念,从梵汉对音和汉藏比较入手研究汉语音韵学,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论著,对传统音韵学研究方法的改......
竺法护一生翻译的大小乘经典共有154部309卷。其译经中屡用“晋言”,是3-4世纪实际语言的运用。本文对法护译经“晋言”15条专名的......
本文阐述了梵汉对音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历程。首先介绍了汉语音韵传统研究方法在音韵分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分析了传统方法在......
中古音或《切韵》音系的全浊声母的实际音读是否送气是汉语音韵学里一个有争论的问题。要推求中古时期全浊声母的实际音读,仅靠历......
西夏时期新译藏传密教经典在语言上突出表现为两个特点:一是某些佛教术语的翻译多采用意译;二是密咒对音汉字反映的是西夏地区流行......
切身字为梵汉对音时所造的译音专用字,其对于汉字学和音韵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龙龛手镜》集中收录了部分切身字。本文利用《大......
梵汉对音资料对于中古音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因此,对于研究汉语上古音到中古音的发展演变来说,了解和熟悉梵汉对音,弄......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圆明字轮四十二字诸经译文异同表》梵汉对音考订刘广和(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一罗常培先生在《梵文颚音五母的藏汉对音研......
本文以鸠摩罗什对音的《妙法莲华经》第七卷为个案,分析姚秦时期汉语的辅音、元音以及其他音系的特征。从而探究梵汉两种语言的差......
梵汉对音概说储泰松一、引言1.0对音(Transcription亦译Transliteration)是指用汉语音译外语名词术语或成段语料,或用外语音泽汉语名词术语或成段语料,借此考订各个时期......
黑水城出土的汉文佛经中的陀罗尼的对音秉承了唐代以来梵汉对音的传统,特别是为准确描摹梵语的实际音值所采用的那些注音辅助手段,......
<正> 引言本文的目的,是想通过玄奘译著中的梵汉对音来考察公元七世纪时汉语的一支影响极大的方言——中原方言的语音系统,对这一......
本文认为,近体诗声律模式的物质基础是由声调的超音段特征即调形(平与非平)、音高(低调与高调),及隐性特征的延长性所构成的。对以......
1923年汪荣宝《歌戈鱼虞模古读考》一文的发表是汉语音韵研究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围绕着文中考证古音音值的方法──梵汉对音法,2......
梵汉对音与中古音研究储泰松一、梵汉对音研究小史运用传统的方法、材料研究汉语音韵学,到清儒那儿已臻极致。要想有所发展,就必须拓......
梵汉对音是研究汉语语音史的一项重要材料,这已为学界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本文试图通过梵汉对音材料来分析探讨上古音研究中的一些......
俞敏先生的《后汉三国梵汉对音谱》是汉语音韵学的一部重要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梵汉对音方法的成熟和完善,并开创了语音史研究的......
本文根据西夏时期所译佛经的梵汉对音规律,通过与元代沙罗巴所译《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经》对音用字的比较,考证了题为元真智等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