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三策》相关论文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所讲的问题是西汉盛世的社会问题,所提的建议是解决盛世社会问题的具体方法。尤其是其大一统、调均、教育......
周桂钿先生在与吴锋先生合著的《董仲舒》一书中认为 :文翁“起学堂”在“文帝末年” ;汉武帝尊儒采纳的是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
《汉书·董仲舒传》所载《天人三策》有十八条引用孔子言论的引文,基本出自《论语》,数量远超同为儒家经典的《诗》《书》《易》......
西汉前中期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王云度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思辨的民族。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学术思想渊源流长。可是长期以来;学术界......
西汉武帝初年,举贤良文学,策问诸儒,董仲舒对以《天人三策》,东汉时始收入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流传于世。董仲舒三篇对策......
<正> 汉代董仲舒,是著名的公羊学派经学大师,武帝初年“天人三策”的作者,他的思想和学说,历来受到封建儒学者的推崇,对后世影响很......
汉初政治的本质,是秦政;汉初诸帝(高帝到景帝)在文化政策上,积极的作为不多。武帝即位,承担着政治改革和文化建设的双重任务。文化建设......
透过《天人三策》,可以发掘孔子成为“素王”源于其生前的立德、立功和立言。孔子生前学礼以知天,被人称为“圣人”,是为“立德”;......
在日中两国的学术界都存在着观点相似的董仲舒否定论,他们从怀疑《天人三策》的个别语句开始,逐渐怀疑整个《天人三策》的存在,断定这......
本文在对《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董仲舒在汉武帝建立新儒学的强烈愿望驱使下,重建儒学思想体系......
董仲舒非儒家论孙景坛传统上在坚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时,都认为董仲舒是儒家,这是很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董仲舒不是儒家......
汉武帝一朝人才济济:卫青开疆扩土,霍去病克敌制胜,汲黯心忧社稷,张汤严刑峻法。唯有一人,难以定义:他满腹经纶却没有几句治国安邦......
董仲舒上《天人三策》的时间是治西汉思想史的一大关键。但由于原始史料的局限,这一时间问题的考证久未定论,争论至今主要有建元元......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对经学的演变、谶纬之学的发展以及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都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整个汉代的学术思想格局就是......
董仲舒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尊孔氏,斥百家,立学校,举茂才,王者制度,皆发自董生”(《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汉董仲......
西汉初期,学者们对于汉朝所沿袭的秦朝政治制度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不同于秦朝实行严刑峻法的治国思路。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就是在......
以20世纪90年代初和21世纪10年代初为界,近四十年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问题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属于初步反省期,......
在汉代,儒学进一步强化对礼仪和天人之道的重视并推进,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西汉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发展模式。从"天人相分"到"天人相与",......
<正>王夫之《读通鉴论》云:"经天下而归于一正,必同条而共贯,杂则虽矩范先王之步趋而迷其真。惟同条而共贯,统天下而经之,则必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