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瑄相关论文
王振是明英宗时期权势最大的当红太监,他的职务虽然只是司礼太监,但实际上操控着官员任免大权。所以,在英宗时期,要想在官场上混得开、......
《明实录》中有记载说,1571年9月27日这一天,明隆庆皇帝下诏书曰:“薛瑄(1389—1464)公论既定,准从祀。钦此。”看似很简单的一句话,却蕴......
当前,随着行政领域内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的凸显,行政伦理作为一个新的具有极强实践意义的研究领域,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总的......
明初河东薛瑄学宗程朱理学,融合张载关学,以求道为己任,继承了宋儒的道统观念和超越意识,并结合明初时代问题的转换将观照的重心从......
薛瑄以“敬”修养心性的方法发端于程朱关于“敬”的思想。他将“敬”外化为举止神态的整齐端庄,内生为收敛身心,即对敬天之心、公......
薛瑄与王阳明分别是明代朱、陆学说的代表,他们的思想体系不同是明显的。元明之际,理学的发展已经到了转型时期,薛瑄的复性与王阳明的......
薛瑄是明代主要的理学家,其《读书录》在明清两代经过多次刊刻,主要有十一卷、十卷、二十四卷、二十卷、八卷几种形式,并且《读书录》......
明代理学家薛瑄提倡"复性",理论依据就是他所继承和发展的孟子"性善论"和张、程、朱的本然之性、气质之性理论。他认为本然之性是纯粹......
以往研究多强调明初理学“存理灭欲”对诗歌发展的消极影响,而理学关注人的主体意识的一面被忽视。明代理学家薛瑄的诗歌重视自我......
薛瑄(1389—1464年),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理学中兴的代表人物,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
从方志文献、他人别集中辑得明清著名文学家薛瑄、邱濬、陈继儒、钟惺、方苞的诗文六则,这些均不见于他们的全集,可予辑补,并可对......
薛瑄以理气诠释人性,认为人具有受之于天的至善之性。进而指出因人所处环境、禀受气质的不同,天赋之性产生了善或恶的不同表现形式......
明代初期是程朱理学的批判总结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理学家薛瑄对心与理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存在“吾心之理”是薛瑄心学的基础......
薛瑄为明代中前期重要理学家、文学家,其文章皆已收入《薛瑄全集》。新发现《送何侍郎归广昌序》为薛瑄佚文,考证此文写作时间,可......
在格物致知方面,程朱的格物致知关注的是见闻之知的增加,而薛瑄格物致知以知性为目标,重视涵养;在为学途径方面,程朱是主敬、致知......
薛瑄在承继孟子"存心养性"思想的基础上,在理学的背景下对其进行了新的阐释。以理学的理论关切为出发点,他主张将存其心作为明澈天......
理学大儒薛瑄是最早得以从祀孔庙的明代儒者,有"明代醇儒,瑄为第一"的盛誉。这位理学醇儒不仅是程朱道统的典范传人,更是一位颇具......
被誉为“明初理学之冠”的薛瑄与河东地区有着紧密联系,其两次设教于河汾,促进了河东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薛瑄思想内涵丰富,在长......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不同年代,有不同的为官之道。薛瑄的为官之道是:纯洁之心,为官的心理基础;大公无私,为官的道德之范;反省,为官的实时保障。薛瑄的......
明初理学大家薛瑄的著作有《读书录》、《读书续录》、《薛文清公文集》等数种,对薛瑄所有著作在亚洲的刊印和传播进行系统整理和......
明初理学继承宋元理学的精神,以程朱理学为主流。明初朱子学是向“阳明心学”转型的过渡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学者们在论述明......
太极动静问题是自周敦颐"太极动而生阳"思想提出以来,宋明儒家讨论较多的话题之一。朱熹视太极为至高本体,然而在其广大精微的思想体......
薛瑄出生于明朝初年,其时,明王朝的皇权大厦建成不久,根基并不稳固,统治阶级除了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外,同时也加强在思想领域......
程朱理学发展到明初,真正成为了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被统治阶级视为建构王朝政治思想的理论依据,其学说牢牢的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使人们......
明代初期理学是“理学”转向“心学”的过渡阶段的理学,在整个宋明理学史上占据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可长期以来,学者们虽然在论及......
在明初程朱理学独尊的背景下以及南北学风相激相荡的格局中,薛碹以承继儒家道统为己任,学宗南宋朱子,融合北宋周濂溪、二程、张横......
“理即性”是薛瑄对程朱“性即理”理学范式的重大修改与完善,如果说程朱的“性即理”是道德主体通过后天修养所达到的性与理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