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诗歌相关论文
视觉效果是诗歌的重要审美要素。它通过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或所激发的想象,以及语言文字本身所产生的画面感来实现。意象是诗歌的灵......
出国旅行,会看到世界各地建筑物形状不同,风格各异。世界各民族、各文化区的“语言之屋”也是如此,是以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风......
《中西诗歌比较》是一本三十二开本的小书,我最近利用夏夜纳凉的机会,仔细逐篇阅读,颇觉有味。全书共有二十多篇文章。谈比较文学,这里......
试论新加坡华文文学的文化语境周宁没有哪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学比新华文学面临更复杂的文化语境。研究新加坡华文文学,必须先把握这......
摘要: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常常传达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与思维模式,是文化的一部分。中西方人因文化背景不同,看待时间的方式和对待时间......
自新文学革命至1923年前后,翻译和介绍外国诗歌、输入西方诗学原理的著作如井喷般不断涌现,中国诗坛显现出拥抱世界的气象.这些早......
摘要:“秋”意象在中西诗歌中的使用频率颇高,学界大多在时间和地域的有限范围内对该意象进行赏析,本文运用印象批评的方法,跨越时空的......
中西诗歌存在着表面形式和深度内涵上的不同审美差异和价值取向,其差异源自民族意识、思维方式、语言结构等.在诗歌译介中,注重对......
时间:2011年9月27日]地点:澳门大学何贤会议中心参加者:王家新、邱华栋、李笠、雷平阳、张执浩、荒林、颜爱琳、乔直、宋子江、冯晏等......
在翻译领域中,中西方的诗人们都以自己绝世才华创作出了优美的古典情诗,蕴涵了人类丰厚的情感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魅力。中国......
张枣的创作堪称“中西合璧”。张枣研究中一种常见的错误是,把一些可能同时具有中西渊源的因素,只归结为对传统的继承或改写。事实......
乌鸦是中西诗歌中重要的禽鸟意象.它身上负载的意义单纯而复杂,矛盾而统一;体现着阳刚美、荒残美、个性美等不同的审美特质.与乌鸦......
互文修辞和互文性理论虽产生于东西两方,但从作者主导文本生成和读者对信息的解读来看,其认知视域里都包含了互释的思考路径。文本......
构成诗歌境界最基本的要素是意象.中国古代诗歌的生命全在意象,西方传统诗歌中的意象则为叙述说明的需要服务。有机整合作用、美学控......
<正>质朴清新、平易谈雅、含蓄蕴藉都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民族风格特色,因为与西方诗歌比较,总的说来它不追求燃烧的激情,狂放的气......
时间:2011年9月27日下午地点:澳门大学何贤会议中心参加者:姚风、邱华栋、王家新、雷平阳、默默、黄礼孩、李笠、朱燕玲、张执浩、卢......
关键词:中西诗歌 文化的差异 文学观念的差异 讨论中西诗歌的差异性,就绕不开中西文化层面的差异性。文化的差异性自然也制约着文......
中西诗歌中对死亡这一主题的态度相差甚远,究其原因,除了文化、历史等原因之外,宗教观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宗教基本肯定人的......
本文是作者研究诗歌形式系统的又一组论札,包括:(1)中西诗歌形式的主导美学特征;(2)中西诗歌的语符系统及其差异特征;(3)中西诗歌的诗体构成与群......
民族性和当代性相统一,是中国诗歌发展历程中曾经引起广泛讨论的问题,但无论是在理论观念上还是在诗歌创作实践中,至今并未得到很......
在中外诗歌中,"自然书写"都是一大创作主题。在表达人与自然关系的方式上,中国古诗更多地把人与自然不着痕迹地融合在一起;英语诗......
<正>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文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文本的理解存在明显的差异。浏览一下各种版......
<正>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关怀、反思历史的潮流不同,也与九十年代表现个人与时代的紧张关系有别,近年的中国诗歌出现了一种面向下......
<正> 离别是文学尤其是文学样武之一——诗歌的一个永恒主题。英国汉学家阿瑟·韦利(Arthur Winelg,1889~1966)在他翻译的《一百七......
酒作为一种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但在中西诗歌作品中 ,酒的文化意义表现出很大差异。在中国 ,饮酒多为一种个人化行为 ,饮酒诗大多表......
<正>人类的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多有死亡的魅影。“死亡”是人类最原始、最牢固的心理体验;由死亡所引发的恐惧感因此成为人类最基本......
<正> 朱光潜素以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名世。在他汪洋浩瀚的七百余万言的著译中,没有一部专门谈比较文学理论的专著,也没有一篇他自......
分析的李白《静夜思》和艾兴多夫《月夜》,比较中国诗歌的整体美与西方诗歌的个体美;中国诗歌的宁静美与西方诗歌的动态美;中国诗......
<正>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人教版必修五),不仅思想精深,立论博大,而且语言表达含蓄幽默,耐人琢磨。这篇课文对于中学生来说,......
本文用对比的手法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西诗歌关于儿童题材方面的不同:一、中西诗歌中儿童形象的对比;二、中西诗歌中儿童与大自然的......
纵观卞之琳一生的诗歌创作,不难发现,他没有批判或排斥中国古代文化。而是一再指明。自己的诗与中国传统古诗是一脉相承的。卞之琳对......
本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审视中西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共分四章。 在第一章“中西诗歌自然意象的哲学渊源及其文化内涵”中,对中西......
中西诗歌的情感体验结构模式葛桂录情感体验是诗歌所要传达的根本对象。情感的独特功能在于,它是诗歌创作的原动力,是诗作意蕴构成的......
<正> 诗歌无论中、西,都是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生活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在语言精练、形象性强、有一定节奏等方面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