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式和声相关论文
中国作曲家对五声性旋律与西方多声技法结合的探索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1979年期间是他们探索五声性旋律与调式......
文章讲述作者与樊祖荫教授的师生缘,并对樊祖荫学术视角、研究成果作以论述。樊教授在极为丰富的一手资料积累和相当深入的实践体......
线性思维和声手法在西方20世纪以来音乐作品中"去功能化"的历史背景下,曾经涌现过大量应用在中国民族调式和声中创作实例。线性......
【摘 要】本文论述了和声教学中听觉训练的意义、主要内容及主体方面的标准。 【关键词】和声 教学 听觉 通过听觉学习......
舒伯特的一生始终坚持与奥地利封建反动势力进行坚决的抗争,他运用自身全面的音乐才华创作了许多作品,以此倾吐内心的痛苦和渴望,......
黎英海的作品以它娴熟的创作技法和独具一格的音乐风格成为80年代古诗词音乐创作的典范,他将中国民族音乐和现代的作曲方式互相撞......
《金色的秋天》是一首歌唱祖国金秋、礼赞劳动丰收的优美小提琴独奏曲。文章对其创作的背景、曲式、和声、演奏、风格特点等做了具......
中国的民族音乐调式丰富,这与西方的大小调有着根本的区别。如何使用符合中国民族风格的"调式和声",一直成为中国作曲家在创作中探......
在传统和声理论中协和性原则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很少有人就此问题做专门的论述.本文从和声学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入手,......
【正】 由我校音乐系讲师戴定澄著述的《键盘和声与即兴伴奏实用教程》一书,将于近日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约25万字。该......
<正>樊祖荫男,著名音乐理论家、作曲家。现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少数......
作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性作曲家,穆索尔斯基(1839-1881)的和声语言与众不同而又影响深远。笔者通过对其晚期声乐套曲《暗无天日》......
<正>吴式锴,(1932——):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和声专业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5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之后,留校任......
蒙特威尔第作为跨越文艺复兴与巴洛克两个音乐时期的作曲家,其“第二实践”的作曲理念及创作技法对这一时期的音乐发展做出了重要......
《故乡》和《勇士骨》在和声上的成功,均得益于中西结合。《故乡》前、后两段和声不同,前为调式和声,后为调性和声,中西并置,相得益彰,服......
在西方音乐史上二十世纪是个纷繁复杂的时代,音乐创作上试图打破传统美学的观念,向多元化发展,每个作曲家都想使自己的音乐成为新......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龚天鹏创作的《第九交响曲(启航)》以青年作曲家的视角回溯历史,以极具亲和力的音乐语言诠释出当代人对漫长革命历程中做出卓著贡......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所以在文化上就会带有多样的民族化特征。不同民族在音乐中所使用的调式结构自然也是多种多样的。早在我国春秋......
《堂吉诃德》诞生于巴洛克早期。巴洛克时期处于从“相似”知识型向“表征”知识型的过渡期,在福柯看来,《堂吉诃德》是一个生动的......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S.Rachmaninov)(1873—1943),是二十世纪初俄罗斯音乐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音乐创作代表着当时俄国社会中......
本文以里盖蒂创作于匈牙利时期①的民间调式和声技术风格的音乐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从民间调式风格旋律的音高结构特征,调式旋律与......
芝达林先生创编的山西民歌女声合唱曲集《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部将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技术理论运用于山西民歌多声部配置艺术实践的......
贝拉·巴托克的《献给孩子们》儿童钢琴曲集是他用匈牙利等东欧地区民歌风格编曲的一部钢琴曲集。他在写作过程当中,将这些民歌旋......
本文以民族乐派的“强力集团”中有代表性的作曲家的一些作品为研究对象,概括阐述民族乐派作曲家在民族调式和声思维与和声方法上的......
穆索尔斯基(1839-1881)作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性作曲家,他的和声语言与众不同而又影响深远的。但它既不是功能至上的古典乐派风......
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小品集《瞬间幻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作曲家青年时代优秀的经典之作。笔者通过对小品集进行系统地分析,发现......
黎英海的古诗词声乐套曲《唐诗三首》是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典范,无论从旋律调式还是和声语汇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为我国五声性调......
《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是一部融民族音乐与现代技法于一体的钢琴组曲。这部组曲为谭盾1978年刚入中央音乐学院时的作品,这段时期属......
学位
历史进入18世纪中下叶,维也纳古典乐派诞生。器乐创作的思维统领着一切音乐作品的写作手法;旋律与和声融为一体。古典乐派的音乐通......
在调式和声学习中,为了能从整体把握作品中的和声特点,掌握学习要领,避免学习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本文在结合学习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