卮言相关论文
《庄子》主张“道不可言”却又反复论道,这一内在相悖不免引起逻辑质疑。但《庄子》的表达有其特殊之处,即作者对其论道中所存在的悖......
摘要:《庄子》以圆环、镜子、酒器比喻道、心、卮言。借圆环之贯通性破是非之辩,用周期性破生死之执;以镜子之客观性和容纳性喻示人......
上海图书馆藏明钞本《弇州山人续稿》,为私人收藏,历来未见于藏书目录。通过与刻本系统的比对,我们发现此钞本在辑佚与校勘上有重......
锺嵘《诗品》被后人誉为"百代诗话之祖"。尽管如此,后人对其品第裁定、源出祖袭等方面却颇有微辞。这种批评在明代胡应麟《诗薮》......
道言关系在庄子思想中居于重要地位。庄子对语言的质疑,出于对文明异化的考虑,而语言又是文明的核心载体,与意识形态、权力、伦理......
摘 要 宋代沿袭了唐代的科举上请制度,但在正式的推行过程中,经历了行废的演变过程。景祐元年(1034年)朝廷下诏罢科举上请,此后,并没有完......
明代著名学者王世贞《艺苑卮言》说:“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七)李白是最能体现盛唐精......
幼年就学私塾,每见先生书案上那部六册线装的《康熙字典》,总是十分动心。后来在家里的书架上也发现了同样的这一部书,便要求祖母......
庄子的“寓言、 重言、 卮言”三言中,“卮言”是其他言说的根本.“卮言”的实质是打破一切语言的世俗束缚,以“无厘头”的方式展......
本文从词源学角度考察《庄子》“卮言”本义.“卮”在古音支部章母,与“卮”双声且叠韵的字有支、枝、肢、忮、伎、波、翅、氏等,......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自明正德六年(1511)四十二岁起,以字为名,更字徵仲。文氏“以小楷名海内”(王世贞《书画跋·文......
对语言的兴趣,是上世纪西方哲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语言转向"被现当代西方大多数哲学家看作20世纪最有意义的哲学事件.哲学家们把......
《庄子·内篇》名篇方式非常独特,三字题突破了线性结构的意义稳定性,实现了立体结构的意义流变性。断读方式的多样性与意义侧重点......
“逍遥”是庄子所向往的超越物我、优游自在、无挂无碍的最高人生境界,这种境界不仅体现在的文本结构中,还体现在其“三言”的言说......
从分析《庄子》一书的言说方式入手,旨在揭示体现在《逍遥游》中的人生境界——“无待”,以及人生态度——“无为”。并借此说明《......
庄子"得意忘言"的观点是中国传统"言意"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了寓言、卮言、重言三种言说方式,而寓言,重言也是一种卮言,卮言是......
<庄子>中言和道的关系历来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并认为<庄子>存在一个"言不可言者"的言说悖论.本文认为,<庄子>在积极的意义上并不......
庄子的“寓言、重言、卮言”三言中,“卮言”是其他言说的根本。“卮言”的实质是打破一切语言的世俗束缚,以“无厘头”的方式展示......
诗、书皆从心而发。苦水谓无"诗心"则无诗,然则无"书心"岂可为书哉!前人虽论法度,然"不落言诠",终不落"相"上。今者论书动辄曰某某笔法、某......
研究了《庄子》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卮言”。分析了“卮言”的内涵,比较了“卮言”与“寓言”和“重言”的特点,指出它是一个......
m滑稽是早期社会的一种重要现象,它原本为一种酒器,又用来指称人物的表演和言谈。这种状态的形成,与早期合语仪式有着密切联系。合......
中学课本《庄子》选丈以与众不同的叙述手法,奇异怪诞的虚拟形象,别具一格的说理方式,在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充满魅力。......
庄子的卮言是传达主体悟道的体道式隐喻。本文的主旨在于探索庄子如何以卮言去描述“真人”的人生境界。“真人”是超越了人生困境......
《齐物论》的基本旨趣在于,使人领悟“万物齐同”的精神。据庄子,万物皆是道的体现者,因此其存有本身理应被尊重,以至于万物齐同的......
庄子的万物齐一、因任自然的自然观,决定了《庄子》一书行文表达上采用了“三言”的形式。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作品产生了言有尽......
《庄子》书中的神鸟意象变幻莫测且呈现出矛盾的面向,这背后隐含着庄子的言说技艺--卮言。卮言是庄子构建出的一套与"道"相合的言......
思想史的考证方法需要资取传统学术的资源,更应该推陈出新,自觉确立适宜于自身要求和特点的考证方法。其方法论旨趣在于:切入哲学......
本文以"言""物""道"为措思纽结,系统考察了惠施之"琦辞"与庄子之"卮言"、惠施之"历物"与庄子之"齐物"、惠施之"合同异"以"泛爱"与......
人们往往将庄子的"道"视为概念化了的宇宙本体,这是用西方传统哲学的思想观念和方法来对治庄子哲学,这不无对庄子思想的曲解。有学......
“撄宁”乃是《庄子•大宗师》中提出的一种境界理念,用以形容得道者不为外在纷仍所扰而能保持内在之定静心。庄子撄宁观以卮言的......
本文对《庄子》“卮言”的性状、种类作了扼要而系统的考辨,并基于此,对诠解不同类型卮言所当取之蹊径作了思致相应的探索。庄子所......
《庄子》哲学的诗性光辉,突出体现在《庄子》"寓言"、"重言"、"卮言"的诗化表达方式上,"三言"当是走进《庄子》思想世界的钥匙。"......
<正> 作为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山水画大约自战国发端,历经隋、唐、五代、北宋,至南宋时期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每个时期都在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