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丹相关论文
古人尝云,法财侣地,是仙道正式入室下工所必须具备的四项要素,如有所缺,则无从下手用工。然此四项,范围甚广,今略分述于后, 供诸同......
晋代著名道教学者葛洪强调养生的主观能动性,即“我命在我不在天”。其金丹思想促进了食源的开拓、深化了对药食同源的认识、促进......
“要活得老更要活得好”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人类自古以来莫不在追求长寿的秘诀,现在由于科技的发达和医学的进步,确实延长......
北宋道教大行其道,士大夫也趋之若鹜.其中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哲学的、神秘主义的、宗教的、医学的或自然审美的.总体来说,士大夫......
本文内容包括六部分:(一)概述,(二)鍊丹术对化学的贡献。(三)鍊丹术的物质基础 和思想基础,(四)鍊金术。(五)鍊丹术与医业的关系。(六)鍊丹术的理......
三元丹法是炼丹术的一种综合性的分类方法.三元之“元”有本源、神、元气、开始等内涵.三元丹法最早出现于《铜符铁券》,明代陆西......
对于内丹学门派,陈樱宁、萧天石、胡孚琛等学者各有分法,大致认为从总体上看,有天元神丹、地元灵丹、人元大丹之说,这一点在陆西星......
心性学说,是中国古代思想领域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它包括儒、释、道三教的心性说.它的发展,是中国哲学体系完善、内涵深化、思辩......
<正>关于内丹术,道教研究界存在一种相当普遍的看法,即认为唐宋内丹道的兴起源于外丹烧炼服食一再失败,终于难以维系,不得已转向内......
丹道养生有外丹、内丹之分野,古来著作众多,真正是汗牛充栋。但正如宋人翁保光《悟真篇注》所说:“丹经万卷,妙在《参同契》!”《金丹......
近些年,涉医文献的研究渐渐成为热点,从文学作品中探讨涉医内容,对于医药史有一定的丰富作用。明朝是小说盛行的时代,其中小说《西......
本文以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为研究对象,着重挖掘《周易参同契》中外丹炼制的原理、要素、过程和功效。“鼎室中自是一天地......
期刊
中国道教继承中华民族远古民俗信仰,形成它天神、地祗多种神团信仰特色,由之演出符箓斋醮等宗教义理。这些科教,对阐扬道教起了一......
西方的炼金术和中国的金丹术被认为是现代化学的原始形态,西方的炼金术发展为现代化学,中国的金丹术却最终消亡了。中国金丹术以对......
今逢我校杰出教授陈国符先生诞辰百年,全体师生同仁均怀思不已。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教诲多年,尤期望能属文以寄托怀念。因以累年整......
唐人掀起炼丹追求长生的宗教热潮,仙道小说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炼丹描写。伴随着中晚唐以来外丹术向内丹术的转变,仙道小说中也出现......
先秦至汉初文献中出现"专气"、"行气"与"食气"等说法,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道家内部与受其影响的神仙方士有关气的炼养思想。上述内......
孙思邈是历史上著名的道医,他深谙道教之术,将道教的外丹、内修养生术、禁咒等与传统的中医相结合,丰富了道教医学的内容,推动了道......
鲁迅先生说:“中国根柢在道教。”而“道之所秘者,莫若还丹;还丹可验者,莫若龙虎;龙虎之所自出者,莫若《参同契》焉。”因此,研究《参同契......
在宗教上,修持是由“凡”入“圣”所必经之路。道教的修炼法门众多,各法门有它形成的背景及时代因素。有的修持法门未必能适合于现......
沈括是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其著作《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从古至今论及沈括的文章汗牛充栋,研究已相当......
李百川的《绿野仙踪》是清中期一部有着鲜明特色和较高文学价值的小说,它是以冷于冰求仙访道的过程为框架,使得小说具有了浓厚的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