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理论相关论文
《海峡两岸文学关系史》,古远清著,即将出版。 “为什么会是这种‘关系史’的书?”原希望我写一本把大陆、港台文论打通的《......
现实主义文学的创造方法和原则在当今的文学创造模式,现实主义创造的弊端是语言能否反映真实的世界。语言与再现的关系证明了这种......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至改革开放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它从中国文艺发展的实际出发,深入......
欣闻《文艺争鸣》于2007年改版,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在当今文学处于边缘,理论刊物普遍处于守势的情景下,这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具有......
古远清,男,1941年生于广东梅县。196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为武汉中南财经大学教授、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所长,国际炎黄文化研究......
本文主要针对当代文学中出现的反本质主义思想,论述了西方哲学中的本质主义思想和当代文学理论中反本质主义思想的发展进程.通过比......
本文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症候及其相互关系:并置与矛盾性,分析了90年代中国的现代性文论和后现代性......
文学本质问题作为文学理论的根源性问题,一直被视为文学理论的核心和基石,也是每一位文学理论研究者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进入21世......
分析了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现状,提出其经过疏离、召唤、契合的过程,逐渐建构起当代文学理论的本土化形态。指出疏离就是文学创作与......
一、什么是互文性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指文本间发生的相互关系,也有人译作“文本间性”,作为一种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
就古远清所发表的论文和所出版的专著而言,他绝对算得上是一位文学史家,尤其是台港文学史家,这是一位被许多文学史研究家忽略的高产学......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是西方理性主义文化传统的反动,它孕育于西方现代文化的母胎中,对当代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人文社会......
学科有机性是学科生命力的重要体现,由于复杂的原因,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学科有机性十分薄弱.具体而言,(1)基本理论平泛化甚至庸常......
怀藏对词语的激情,穿越厚重的文化空间,渴望用修辞手段来支配词语的命运,从而以“灾异”的风格描摹词语的魅力,这应该是刘恪的《词......
建构当代文学理论的工作往往被想象为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一次声势浩大的工程,表现为重大的理论变革,大规模的范式转换,大面积的话语换......
大众文化已然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当代文化语境和文化样态,它对文学理论研究的影响非常深刻,它使得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
新时期的中国文学理论,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董学文、金永兵等著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1978-2008)》......
中国古代文论有其独特的概念、范畴和命题,有其独特的运思和表达方式并自成理论形态,还保有现代价值和影响西方文论的东西,是孕育......
古远清(1941-),广东梅县人。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文系台港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先......
越南和中国是山水相连、文化相近的两个国家。在历史、语言、文学创作、经济等诸多领域都有人做过比较研究,但是在文学理论方面,特别......
关于中国古代文论中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模糊不清问题,我们一的做法是对于它们进行更为严密的分析和界定,这就是所谓的概念分析方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当代文学理论知识生产发生了较大的调整,其研究对象、研究者的身份认同、研究的价值取向等都发生了变化,继而向“......
《当代文学理论范畴导论》于2011年5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为金永兵。该书抓住文学性、审美性、形式、意识形态、艺术生产、......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一直未能完成文本细读的补课任务,以至于我们今天的理论批评(或推而广之——文学研究)还是观念性的论述占据主......
一、回顾与反思纵观几代文学理论教材,人们一直将文学的功能定位为社会作用,并将其划分为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从以群的......
文学理论作为文学经验、文学现象和文学事实的总结与提升,在今天出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悖论现象:追求理论对文学的阐释,反而忘记了自......
《当代文学理论范畴导论》(金永兵等著)于2011年5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试图借鉴以往相关著述的经验教训,结合学科发展和科学......
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历史的重建RoryRyanSusanVanZyl著刘莉译当代文学理论既上机勃勃、精妙深奥,又潜力无穷、影响深远。此外其它一切都是不确定、难以把握......
本文试图探索与回答当代文学理论是什么以及有何用的问题。本文首先回顾当代文学理论的历史及其与一般理论的关系,追索文学理论与......
本文对日本文学理论中的作品论到文本论、超文本论的发展作了梳理与阐述,有助于了解日本文论发展的新情况。关于文本论、超文本论的......
罗兰·巴尔特"文本观"的发育似有一个可以辨析的年轮:1971年面世的《从作品到文本》堪称其文本理论建构的轴心。在之前的4年与之后......
经过了30年发展,当代文学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比如“中国学者注重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整体性及它同马克思主义学说其他部分......
文学本质论是对文学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基本特性与功能的理论认识,它与文学价值论及文学审美理想等密切相关,这既关乎对文学事实的认......
当代文化研究的空间转向给当代文学理论带来了不同于语言学视角的新视域。空间转向的提出是建立在对时间决定论和地理决定论否定的......
<正>最近几年在文学理论界掀起的"反本质主义"的话题,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读了一部分相关的文章,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
三、八十年代“多元化”文学理论:语言哲学方法论八十年代,社会各个领域逐渐出现“多元化”态势。这是因为台湾面临着这样的社会事......
自五十年代起,台湾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域竭力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一是“开放门户”。从事经济建设(主要依靠美援日......
“理论还有什么用?”──我看“当代理论”韩毓海“当代文学理论”并不就是“与当代文学有关的理论”,而首先是“当代”的文学理论,或......
<正> 近年来,我国文坛掀起了“寻根”文学理论与创作的争鸣,这是值得反思的。 我国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都形成了自己民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