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文学相关论文
作为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古远清教授的治学风格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并以活泼的语言和突出的对话意识给人留下......
陈九的小说创作,无论是立足当下书写华人在海外的生活和命运还是回望故国生活,都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创作风貌,在海外华文文学中独树一帜......
陈九是北美地区深具影响力的华文作家和诗人,从事创作多年,主要作品包括:小说集《纽约有个田翠莲》《挫指柔》《卡扎菲魔箱》,诗集......
近年来教育部关于"新文科"建设的现实需要推动了世界华文文学学科重新思考如何在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中构建中国话语、凸显"中国......
关键词:世界华文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 中国境外文学 澳大利亚华文文学 澳大利亚华文文学有给人迟到之感。直到20 世纪90 年代,它......
关键词:世界华文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 在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前,台港澳文学一直无法接触,当然谈不上研究。自1979年元旦叶剑英的《......
古今中外作家的写作,涉及动物的作品不少,其中也有以动物为主人公的作品.但是,能够跨越物种的界限和隔阂,很好地进行"动物叙述"的......
海外华文文学的前途和价值在于“落地生根”而非“叶落归根”。百年马华文学的“中国性”、“本土性”、“现代性”都在“落地生根......
主持人语海外华文文学的存在,如果从1910年美国华工刻写在加州天使岛木屋墙壁上的汉语诗歌算起,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百年来,世界......
《扬子江评论》创刊十年,成绩斐然。在庆祝该刊创刊十周年的研讨会上,有两个重要主题是:取得了哪些成就?还存在着哪些不足和发展空......
江少川,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武昌首义学院中文系主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理事、著有《现代写作精......
“海外华文文学”以区域与语言为标帜,在中国大陆文化界高频率的运用中,日益成为套语式词汇,甚至成为出版商招待读者的旗幡,而“很少有......
2015年12月25-27日,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在深圳大学召开了“中国比较文学三十年与国际比较文学新格局”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
古远清,男,1941年生于广东梅县。196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为武汉中南财经大学教授、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所长,国际炎黄文化研究......
潘耀明1984年出版的《海外华人作家掠影》,介绍作家的人生与创作轨迹,评说作家的代表作及其风格,访谈作家文学观与创作动向,勾勒作......
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渐频繁,海外华文文学以其独特的多元文化背景成为文化交流的典型。它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开阔的视......
“文革”结束后,中国大陆当代文学中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有关“文革”记忆的叙述。同时,文学也成为“国人讨论、叙述‘文化大革命’的主......
严歌苓是当代海外华文文学领域颇具代表性的女作家,她以其独特的个体身份体验去书写海外移民在异域的生存境遇,着力挖掘在异域生存下......
2008中国传播学论坛于2008年12月13~14日在暨南大学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中华文化与传播学的开拓创新”,由中国传播学会(CAC)、中......
“文革”是一段动荡的历史,也是不可再现的孤本素材,跟大陆作家相比,海外华文作家因地缘的疏离,情感的冷却效应、海外文化语境的冲......
北美华文文学作为海外华文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从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极度边缘化、几乎无人重视无人留意的文学,发展到如今成为海外华......
近 2 0年来 ,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十分骄人的成绩 ,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本文拟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切入 ,从华文文......
很多学者在对海外华文文学的探索与研究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它们的文学特征和文学发展的轨迹作设身处地的理解.一般的评论准则、尺......
“海外华文文学与诗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学术委员会邀我为研讨会作学术总结。我参加过许多研讨会,包括国际学术会议,始终认为,......
海外华文文学在世界各地存在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并且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传统。如何通过对经典化过程和经典文本研究,探讨这一领域的......
把东南亚华文文学与澳美欧华文文学这两者笼统地放置于特定的华文生态中进行比较分析,似乎尚无人涉及。尽管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许多......
海外华文文学目前出现了双重困境。在创作的困境上,表现为作家队伍的杂芜、作品的“非文学化”、作品世界的自我吟哦;在批评的困境......
文学作品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素材,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文学作品的语言而且还能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近年......
自史书美提出"华语语系文学"概念已经过去十余年,海外研究成果颇丰,有向学科化演变的趋向。概念自2006年进入中国大陆后,引发了一定......
海外华文文学虽然继承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诗学传统,但从其发源之日起就已表现出全新的诗学萌芽.从世界华文文学的全局来看,这是一......
转眼间,父亲离开我们十年了,但是他那充满活力的身影,对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以下简称台港文学)事业的那种执着、忘我的精神,却时......
【正】古继堂于1995年6月应邀访问了台湾,台湾各大报纷纷进行报道并刊登照片.美联社也作了较详细的报道,称他为学术界的“重量级人......
海外华文文学是伴随着中国向海外移民的历史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20世纪中叶以后的华人移民,大多数是自己选择移居海外,带有"自我......
近百年来中西遭遇的历史,决定了海外华人的生存经验具有天然的流散性和跨文化特性。因此在多元文化时代,积极地倡导华文文学研究的......
论文从张爱玲的《小团圆》的自传性叙述方式、女性视角、写作距离和时点的呈现,探讨其呈现出的海外华文文学共性与独特性,并由此解读......
文章提出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的“传媒”问题,通过爬梳以往传媒文本展现了重写文学史的可能性,论文的意义在于以下两方面:一是引发研究......
文章以<南侨日报>为研究个案,分析<南侨日报>评论和介绍中国新文学所作的努力,力图在某种程度上"还原"该时期新加坡文学书写的"历......
论文引入族裔散居理论,解读了华人离散遭遇全球化之后产生的各种拟态,阐释了海外华文文学越界生产的内涵及其身份归属。认为在全球......
传媒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文学生产的思维方式、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同时,传媒要素的增加,还将使我们对文学活动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
【正】刘登翰,男,1937年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的一个华侨家庭.1955年毕业于厦门师范普师科,因钟情写作.并在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被......
【正】 一九九一年十月十一日晚,陈若曦、於梨华、简宛、李黎、喻丽清、蓬丹、刘安诺、平路,以及赵淑侠,张信生、戴小华、李元贞等......
六月上旬,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在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举行了"开创新世纪华文文学研究新局面"研讨会暨学会2001年年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