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相关论文
北宋的周行己有两大令人艳羡的硬件。其一颜值高,“丰仪秀整,语音如钟”,偶像级的面容,再加上标准的男中音,不知吸引了多少人的眼球;第二......
1162年,宋高宗传位给养子宋孝宗,自己成了太上皇。按理说,退了位的皇帝就不应该再插足政事了,可是宋高宗有时也“越权”。 有一天,宋......
摘 要:《诗经》作为四书五经的其一,可谓是凝结了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其写作及构思大部分取自民间歌谣,然后经由太师进行谱曲,最终整......
摘 要:面对课程改革,教师的许多观念要发生改变,教材观的转变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依据课标,依托教材,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从秦到......
庆历六年九月十五,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名动天下的《岳阳楼记》,亦因此得以应运而生。 此文面世,无论当世之人,还是......
[摘要]通过对2017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第3题的分析得知,高中历史教学应当对知识结构、典型试题加以整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全方位......
北宋时,吕圣功到达首都开封市,在朝廷担任参知政事。当吕圣功进入官员办事的场所朝堂时,朝廷中有官吏在帘子内指着他提醒身边的同事:“......
【摘 要】冉有是孔门私学中多才多艺、擅长理财的弟子。孔子对冉有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冉有的......
今天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的蒙古族,在历史上曾经统治华夏一百零四年。在有些史学家目光中,历来认为这个历史阶段是“异族统治......
一、察邻国之政 《寡人之于国也》中有“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一句,对其中的“政”字,中学语文教材多未作注解,有的教......
北宋的苏子容,提到他的两位同事欧阳修和蔡襄,说了一句值得我们深思的话:“欧公不言文章,而喜谈政事;君谟不言政事,而喜论文章。各不矜其......
吕温访友道观,微风杉香满,烈日竹气寒,触景生情,因有此咏。 前人论诗文,或重义理,昌明圣教;或重情感,缘情绮靡;或重辞章,炫华耀采,独未见喻......
鲍康(1810—1881)字子年,安徽歙县人。生于清嘉庆十五年,道光举人,官至四川夔州知府。在任时因忤上官去职,返京师退隐归园,不问政事,遂号臆......
网群事件是社会冲突的网络虚拟,社会冲突是网群事件的现实源起。2010年12月25H上午9时4盼,肇事司机费良玉驾驶的皖K5B323工程车从虹......
宪政编查馆是清末预备立宪期间设立的一个负责全国宪政事宜的机关,杨度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进入该馆,此后便供职于此。杨度曾以“民......
7月18日,陆慷作为发言人最后一次主持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他同时宣布,将不再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外交部网站显示,该职务由......
辽东苑马寺设立于永乐四年(1406),本为马政机构。后来,随着辽东形势的发展,该职开始参与地方军政事务,兼兵备衔,成为辽南重要军政长......
近代东北历史中,诸多地方官员职守一方,兼具政治才干与文人雅趣,何厚琦正是其中之一。何厚琦出生于书香翰墨之家,自身亦有政事才干......
《后汉书·桓谭传》中说:“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党委办公室是党委的中枢机关,是党委实施领导职能的重要助手,工......
梁启超先生云:“学术乃天下之公器耳。学术者,博学而有术是也。凡大千7y象,皆含义理,尽可自成术业,大到经矢纬地政事之参详,小至煮酒烹鲜......
2003年,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何志平代表港人求签,结果以“下下签”不巧点中,当年“沙土”爆发,香港经济陷入低谷。白此以后,每年主管民政......
【正】 宋哲宗元祜八年(1093),周邦彦知溧水,直到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任满还京为国子主簿。这一阶段,是周邦彦思想上开始悄悄地......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少有志操,苦心学习,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
政事之原,莫大于官制。戴季陶作为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对文官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建设进行了勇敢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虽不可避......
蒙古忽里勒台:元朝的宰相、副相设置较多,不过并没有类似唐宋政事堂的集体办公机制。倒是在元朝正式建立(1271年)前,有过蒙古部落......
"政权"一词,古今词义不同。在现代汉语中,古代君王"交出政权"一般指的是江山易主。而唐代李隆基不理朝政,只是把处理政务的权力交......
闻知《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廉政准则》)出台,甚为欣喜。我以为,准则之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自明.于我们......
本文认为,《文心雕龙》以“道”为生发万物的本体或信息的本源,以“文”为信息或信息形式,以“因文以明道”、“政事之先务”的命题概......
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他对后进人才的培养也以救时行道为原则,让他们成为处理时政、解决时弊的"时才"......
对原初性、根本性、整体性的追求是古代学术思想的一个突出特征,而持续的分裂则不断消解着这种追求,明代学术亦如此。明初,理学思......
"以文学饰政事"是儒家文治思想融入现实政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观念,认为政治与文学以本末、内外、质文等形态相互依存,并随时代变迁......
所谓“辛亥革命”,一言以蔽之,就是发生在1911年10月到1912年2月间的一些事。不过,在历史写作上,我们必须关注发生在1928年的一次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