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近代化相关论文
一 、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实践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群众广泛参与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里程碑,它引......
清末,清政府迫于内政外交,实行新政。由此始,中国政治开始向现代民主制度演进。地方自治作为“立宪之根本”,在中国政治早期现代化进程......
16-18世纪欧洲高级教育发展在神学的没落、哲学的兴盛、法学的上扬与自然科学的勃兴四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正是这四个方面因素......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以西方政治文明为参照的政治变革,但最终没有走上西方式的政治发展之路。原因在于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缺乏一个......
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既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前提和目标.蔡元培高举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大旗,......
地方自治(local self—government),是西方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参与政权提出来的。孙中山先生探索救国救民真理时,对地方自......
【正】 20世纪最初10年出现的清末新政,在中国近代史上应处于何种地位?迄今为止,已出版的近代史专著,多半未予重视,且几乎众口一词......
在16~18世纪欧洲高等教育发展与政治近代化相互作用的背景下,政治与教育显示出相关性。本文将从高等教育发展对政治空间的需要及欧......
清末民初三十年间(1895—1926),地方自治在湖南受到持续关注,并演化为一场持续三十年之久的政治运动。运动经历维新期间的萌芽、辛......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进入了一个政治大变动的时期,实现政治近代化的课题日益迫切地摆在了面前。实现什么样的政治近代化?怎样实现政......
预备立宪失败与中国政治近代化受挫党怀清,陈曼娜1906—1911年的清末预备立宪是清朝统治者自身变革要求的体现,是对封建政体进行的调整与变革......
【正】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社会,在这种特殊的社会中要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首先要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一个有......
“君权者以一人治万人也,民权者万人自治也。”(孙宝煊《忘山庐日记》第178页)因而,对“民权”的不懈追求和获取,不仅体现着近代......
<正>近现代西方思想的“中国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军事、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侵略逐渐加深,一些先......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长期军阀割据、国家分裂、战争频仍、社会动乱的现实,让人们对革命的成果和意义感到困惑。然而纵观英、法、......
20世纪初,张謇开始积极投身政治,主张君主立宪,并采取多种方式推进宣传自己的主张;之后,他以江苏谘议局为依托积极参与清末立宪运......
<正> 1 近代化与现代化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所谓现代化(modemisation)系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
<正> 中国近代化问题,是近年学术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本拟对1840—1949年间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作一粗略考察,以就教于师......
<正>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在近代中国100多年里,列强以各种方式侵略中国从未间断,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贯穿始终......
<正>【考情分析】近三年关于本专题的各地高考试题的命题呈现以下规律:(1)从题型看,本专题知识点属于高频考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
<正> 中国的近代化意识,是在民族处在十分痛苦和黑暗中萌生的。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中国人......
<正>以前高考命题倾向于从单一的革命史观着眼,容易让学生误读历史就是政治史和革命史,从而使得历史简单化。其实,历史是错综复杂......
本文从十九世纪初至二十世纪初的印度教改革运动入手,在阅读大量的典籍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印度教改革运动的原因和介绍运......
<正>历史,在很多学生看来,无非就是死记硬背。做历史选择题,一半靠运气,一半靠记忆。高中学历史如果一味地强调记忆,不注重对知识......
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早期阶段,近代资产阶级还处在生命发育的襁褓期,因而无论是当时的思想家还是政治家,都还未能把尚未成型的资产阶级作......
洋务派急功近利,着意于经济近代化,而对自身已有一定认识的政治近代化,缺乏任何实质性的举措,从而错过了对民族、国家甚而自身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