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墓相关论文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古诗赏介] 柳中庸,名淡,中庸......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说:“在内蒙古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象征,一个......
乌禅幕部本西域康居间小国,内迁新疆,生活三十余年,又迁至匈奴左地,参与拥立呼韩邪单于。近年在新疆阿尔泰、天山和蒙古国扎布汗等......
没有哪次旅行能像去内蒙古那样使我深深体会到出发的感觉。如果让历史倒溯若干年代,这应该叫做出塞。虽然铁马金戈的边塞诗在和平的......
两千多年前,一个出自楚地秭归山村的少女,以非凡的胸襟,自请出塞和亲,由此熄灭了两族之间长达数百年的战火——这是王昭君的故事;......
《内蒙访古》作为现代高中教材中的传统篇目,我曾执教多次,也听过—些同行讲此文。它的特点是史料较多,信息量大。属于课时多、理......
【正】素以"民族团结象征"著称的王昭君墓,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虎",意为"铁垒"。它座落于呼和浩特市南昭君路6公里大黑河南岸,始......
王昭君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墓葬最多的女性。通过对历代文献和民间传说的梳理,目前能够找到十一座可以确定的昭君墓。这些昭君墓分布......
青冢碑碣释张慧君“青”,即王昭君墓。《汉书·元帝纪》载“竟宁元年春正月(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那支单于背叛礼义......
<正>近日,我参加绍兴旅游团,进行了长江三峡之旅。先去宜昌西面五公里处的西陵峡口,那里银辉四射,巨瀑倾泻,碎玉飞雪,雄丽壮观。然......
<正>清明刚过去不久,怀着久蓄于心的意愿,我跟文友陈兄、李君和小莫等一道,兴致勃勃地踏上了赴内蒙采风的旅程。波音757飞机尚在空......
<正> 我读中学的时候,就听到过“昭君出塞”的故事。后来当了记者,又去过王昭君的家乡——湖北省秭归县采访。在那里游览了陪伴王......
<正> 在内蒙古的广大地区,分布着许多不同年代的古代墓葬,这说明内蒙古高原很久以前就是古代先人们繁衍生息、王朝更替、创造灿烂......
<正> 今年一月下旬,在排演《王昭君》的准备过程中,我和戏组的演员们深入到内蒙草原。蒙古族虽非当年的匈奴,但王昭君却在这一带度......
<正>"昭君自有千秋在,呼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这是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先生为王昭君题写的一首七绝,这......
<正>传说中,王昭君和老少单于走遍了阴山南北和黄河两岸,昭君走到哪里,哪里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最富诗意的传说是昭君从锦囊里取......
<正> 敦煌本王昭君故事,是敦煌民间文学中的一颗明珠,它在王昭君故事演变过程中有着重要的转变作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也是我国......
<正> 内蒙出差,抽暇访古,有缘凭吊昭君墓。适逢呼和浩特市举办昭君文化节,参观了昭君出塞文化展,颇多收获。昭君出塞,在中国历史特......
<正>昭君博物院位于呼和浩特市南6公里的大黑河南岸,占地205亩,由昭君墓及其一系列纪念建筑组成,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昭君墓,亦......
<正>中学生写记叙文普遍缺少议论性、抒情性文字,写不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议论方法,不会选择议论角度,对一......
<正>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记得那是上小学的时候读过的诗句,虽然不知是谁写的,但却好懂,一下就记住,而且会背诵了......
<正> 简讯是一种最简便扼要的新闻体裁。通常只有一二百字,甚至少到几十个字。由于篇幅短小,内容还要求做到概括完整,所以,在表达......
<正>和亲就是中国封建社会里居住中原地区的汉族统治者,为了与边境少数民族维持友好和睦关系,而与其首领结为婚姻的政治举措。它是......
<正>和亲不能简单地看作是缔结秦晋之好的政治联姻,一条条和亲之路西行北去,这是一次次的文明交汇与民族融合之旅,是中国尚"和"发......
<正>昭君墓前悲喜剧内蒙古呼和浩特南郊九公里大黑河畔,耸立着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出塞和亲的王昭君之墓。王昭君究竟是死于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