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适夷相关论文
1984年7月,楼适夷重回故乡。那年由丁玲特邀,他到厦门参加丁玲作品研讨会,绕道来到故乡余姚。故园已经没有他的直系亲属,却到处有他的......
摘 要:《罗生门》是近代新思潮派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在中国深受读者青睐。从鲁迅开始到现在,此书在中国出现过不少译本,各译本的......
最近收到《书简情欧阳文彬藏信选》(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年7月版),翻阅了一下目录,就有了极大的兴趣。匆匆拜读,更是感触良多,觉得......
<正>傅雷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一生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诸如《约翰?克里斯托弗》《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30余部译著,而且......
1934年,自号“苦茶上人”的周作人适逢五十岁生日,感慨平生,做了两首《五十自寿打油诗》,由好友林语堂拿去在《人间世》上刊发出......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 ,著名作家、翻译家、编辑出版家 ,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人民文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兼副社长楼适夷同志 ,因......
著名编辑家楼适夷先生早期的编辑活动发轫于三十年代初期.抗战时期,他代理茅盾主编近二年,这是他成为著名编辑的重要台阶.的编辑、......
补课rn楼适夷先生1926年入党,后参加文学团体“太阳社”.上世纪30年代初,加入“左联”并任宣传委员,鲁迅名篇里提及写的林莽便是他......
1933年秋,国民党南京宪兵司令部关押着一个革命青年.敌人对他软硬兼施,威胁利诱,要他自新悔过,但他毫不所动,敌人无奈,将他判为无......
20世纪80年代我在丁玲同志处工作时,多次见到楼适夷,他个头不高,精干白净,时常双手拄一根拐杖,侧耳倾听对方的谈话.给我最深的印象......
在香港创刊《小说》系月刊,民国三十七年七月一日创刊于香港,设“编辑委员会”,有茅盾、巴人、葛琴、孟超、蒋牧良、周而复、以群、适......
1933年9月间,楼适夷和穆木天围绕楼译《二十世纪的欧洲文学》展开的关于误译的论争,实质上反映了当时两种不同翻译观念之间的激烈......
报载著名作家、翻译家、编辑出版家、鲁迅研究家楼适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4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噩耗传来,令人感到......
1937年11月冯玉祥来到武汉。为宣传抗日并向作家们学习,冯玉祥邀请了老舍、吴组缃、楼适夷等住进他的住所千户街福音堂。冯玉祥对老......
2005年6月2日下午,我借去上海参加“楼适夷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之机,与锡金先生的女公子蒋於缉教授,还有上海鲁迅纪念馆的张岚、王锡......
考察"十七年"时期《人民日报》中的楼适夷,可以发现他从"忘我"到"无我"的一次精神蜕变。这种蜕变的实质是"自我"的逐渐淡忘直至完全丧失,意......
楼适夷(1905-2001年),浙江余姚人,参加过“左联”刊物《前哨》(后名《文学导报》)的编辑工作,曾协助茅盾编辑《文艺阵地》,担任过武汉《新......
在"一·二八事变"激起的变动下,配合"左联"制定的"文艺大众化"方针,"左联"成员楼适夷在《文艺新闻》上开设"墙头小说"栏目并翻译日......
“怀人忆旧”的意义———读杨绛、黄宗江、楼适夷的散文周政保当今文坛上的散文读得多了,或许都能感觉到,凡耐读耐品、甚至拥有传世......
《罗生门》是新现实主义作家芥川龙之介写于1915年的一部短篇小说。虽然取材于《今昔物语》,但是芥川龙之介在这篇小说里,着力表现......
井上靖(1907‐1991)是日本著名小说家,战后曾27次访问中国,为中日文化交流及中日友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天平之甍》是井上靖......
早在20世纪20年代,志贺直哉的作品就被陆续译介至中国,其自然简练、化凡庸为神奇的创作特色,对我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极大影响。本......
<正>【前记】许杰先生(1901~1993),原名许世杰,字士仁。浙江省天台县人。1925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我国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评论家......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在中国的翻译活动,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而且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本论文从芥川龙之介作品二十世纪在中国的......
楼适夷原名锡椿,又名建南,是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编辑出版家,中国新文学运动杰出的组织者,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A 1905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