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政治相关论文
在学习启蒙运动一课的时候,有位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启蒙运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历史上的运动到底是什么含义?”读及王......
1935年11月13日,仇女施剑翘将正在天津南马路清修院居士林主持诵经仪式的下野军阀孙传芳枪杀。案件在社会各界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本文以历史的演进嬗变为纵线,通过对清末、民初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北史地学发展概况的梳理,体现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西北史地学......
本文通过研究民国政治学的“三个研究领域”得出“两个价值诉求”,并分析了此两个价值诉求和政治学生成的政治社会原因,最后探讨了政......
1911年的外蒙古“独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给予关注的问题有:外蒙古“独立”分裂思想的起源,什么样的......
本文的基本研究对象是民国时期的县级政权,探讨在近代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县级政权的重构过程。近代中国的转型,使得交换经济渗透到......
民国政治曾经是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近代化的一个重要阶段,西方民主和议会政治也曾经是先进中国人引进救国思想的一次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抗日战争前夕,“废除不平等条约”成为中国社会的时代最强音,各种外交问题,主要围绕“废除不平等条约”及其......
民国是个非常奇怪的时代,一方面,它的政治构架是向西方学习的,行政、立法、司法一样不缺;另一方面那个时代又不讲规则,盛行政治谋杀,宋教......
作为影响民国政治走向的重要人物,段祺瑞的逝世引发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交加,褒贬不一。综观段祺瑞逝世后的社......
民国政治是一个充满矛盾的集合体。我们习惯将中华民国定性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生活在这个时常风云突变时代的国民,尤其是各阶......
军阀时代的中国是一个乱世;权力分割、文化混杂的天津是一个“乱市”。乱世与乱市的碰撞,催长了天津市井的活力和能量,市井社会为身份......
自晚清以降,《管子》愈加受到世人关注,成为民国时期政治语言的重要来源。《法声》杂志曾试图通过解释《管子》以取鉴现实,进而推......
宋子文是近代中国政治舞台上一位权倾一时的风云人物。他在民国政坛上辗转沉浮27载,直接参与了国民党当局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的制定......
1937年1月,四川省政府举行首届县长考试。此次县长考试是川省政府依国民政府中央法令推进的人事调整,希望表达对中央的拥护,而国民政......
民国商品检验的开展直接根源于国货品质信誉的下降所导致的对外贸易额大幅缩减。结合中国传统商道和训政时期三民主义的双重理论,......
提及林长民,在当下一般人眼里显得很陌生.纵使今日还有人知道林长民这个名字,多半也无外乎因他是民国才女林徽因的父亲、建筑学家梁思......
民初学者叶德辉与易培基的交往情况,因材料所限,学界历来关注甚少。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藏叶氏致易培基的一批未刊书......
由于革命史观的流布及史家的选择性研究,非政治化学潮长期被忽视,排除在历史书写之外,1947年中正大学学潮就是典型案例。是年2月,......
宋教仁作为民国初年诡谲政局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人,长期以来为学界所关注。其中,发生于1913年的宋教仁遇刺案更是为众人所熟知的“......
作为复兴民族和重新建国的象征,国民政府对首都南京的城市建设极为重视,为此专事成立相关机构制订首都发展规划。然而,受政治因素......
作为复兴民族和重新建国的象征,国民政府对首都南京的营造建设极为重视,专事成立相关机构制订首都发展规划。然而首都规划的制定过......
作为复兴民族和重新建国的象征,国民政府对首都南京的城市建设极为重视,为此专事成立相关机构制订首都发展规划。然而,受政治因素......
拉斯基与民国政、学界密切的学缘关系,使得民主社会主义在民国政治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影响不仅表现为张君劢、罗隆基等一部分......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遗体暂厝北京西山碧云寺,谒灵成为纪念孙中山的重要仪式。1929年,国民政府将孙中山灵梓奉安南京,敬谒中山陵成......
北伐前两三年间 ,南方的局势发生较大变化。唐生智武装盘踞湘南 ,李宗仁、黄绍、白崇禧成功控制广西 ;两省军事整合的一个共同倾......
抗战前夕 ,四川自 1 93 6年夏到 1 93 7年夏发生较大旱灾 ,报灾最多时达 1 41县。当局的赈救从 1 93 7年初正式开始 ,随着外界办赈......
面对近代职业化进程中教师行业存在诸多问题,1931年教育界人士发起六月六日教师节运动以图改良。然而由于教师群体内部差异明显,难......
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新旧观念相互缠绕、互相竞争的过渡时代。黄远生的身份认同选择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过渡时代中国人的身份认......
中国青年党是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的一个重要党派,成立于五四后,1949年随国民党去台,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的政党政治演......
民主是文明社会的基本价值,是近代政治文明的伟大成果,是不同国家、不同意识形态共识的政治哲学。当今,追求民主已然成为世界各国......
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其中,绪论部分主要分析选题的意义,界定了废约运动与民国政治的概念,介绍了本选题的......
《论语》半月刊是1932年创办于上海的大众文化期刊。该刊以宣扬“幽默文化”为特色,自称宗旨为“不谈革命”、“经济独立”和“保......
中国佛教界内部对于政治参与存在分歧,但对于南京国民政府运作的政治事件、由派系之争引发的政治风潮及达赖班禅关系的协调,都有一......
所谓国民外交,是指国民通过外交舆论、民众运动等手段,监督、支持、影响政府的外交决策和对外交涉,以实现自身的外交意愿和要求的......
当前,学界关于民国政治的研究多集中在史学领域,对其背后政治逻辑的变化关注不够。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步阶段,民国政治与传统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