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学术相关论文
权势转移是罗志田在本书中的核心观念之一,这个权势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心,最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话语权。在近代中国的复杂大......
邢澍是清代陇右著名的朴学大师、藏书家和诗人,精于碑版金石、天文舆地之学。其著述“取材博而用心审”,多为世间不可少之书,集中反映......
“辞达而已”自《论语》中首次提出,经过历代学者的阐释,其内涵几经变化。到近代时期,在维新思潮的影响下,“辞达”论成为新文体实......
我们郑重向诸位推荐《赵俪生文集》,除了别的缘由,是因为我们从先生的文集中深深感到,他真是一个有个性的人。他的个性因时代而成,却不......
从晚明以来,中国文化和思想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消化经来华传教士所带来的西学。明末清初之际,西学还是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在中文的......
以现代学术史上的章太炎、胡适和傅斯年为代表,通过分析他们对于“国学”和“国故”的不同含义的指认,揭示近代学术发展不断剥离价......
18世纪汉学的建构,首先是由地处江南一隅的家学传承发展成为学人经学圈,然后由学人经学圈内部或学人经学圈之间的横向、纵向的经学......
辛亥、甲午这类前人研究较为成熟的领域应如何深入,考验学者的学力与识力。后进之人喜捷径,借新观念以提倡新问题,而不愿尝试接续前贤......
[摘要]近代中国的文物保护工作是近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而长期以来对近代中国文物保护历程的研究重视不够,没有在近代中国文化......
<正>一何谓"低音"?由于这个书名是后起的,所以我采取的是非常宽松的定义。最初的设想只是想重访近百年来被新派论述所压抑下去的声......
《中国近代学术史论》是朱维铮先生编辑《中国近代学术名著》丛书时为各书写的导言加上相关论文的结集,曾名《求索真文明》。这次再......
如何看待西方的东方学?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最时髦的说法莫过于后现代理论系统中的后殖民主义。在西方,汉学是东方学的一支,在讨......
“他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这是胡适对一个学生的评价。这个学生就是傅斯年,中国近代学术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历史学家、五四运......
缪荃孙(1844—1919),晚号艺风,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和金石家,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
日本的国学是基于《古事记》、《日本书纪》等古典的文献学的研究,特别是阐明了儒教、佛教传来以前的日本固有文化及文明的学问,与......
自近代学术分科以来,中国传统学术的很多门类,在与西方学科的对应与参照下,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学科属性和位置,进而完成了近代学术史......
从明治维新之后到明治十年初期的本居宣长派等的国学——复古神道派的运动,大多是在政教一致的神学运动被驱逐之后,将其大部分主张......
《岭南学报》标志着20世纪前半叶偏居华南的基督教大学——岭南大学的研究水平。学报产生于广州特有的学术环境,创刊初衷即为振兴南......
本文通过对近代西方汉学的发展及国人对汉学的研究,以期说明二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中国学者对“汉学”的认识与借鉴,不仅在本土对象......
梁启超是近代首先尝试运用西方社会科学的方法来研治墨学的大家.其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既有<墨子>文本的校勘,也有墨家思想的研究.......
从学术的内在理路出发,以近代学术发生发展的内在驱动及学术个性为主要切入点,就其研究路径进行了一些方法论的思考。作为“研究的研......
清代嘉道以后 ,浙江传统学术日趋衰微 ,无论是理学还是汉学 ,都在走向败落。与此同时 ,传统学术内部出现了一股世俗化、理性化的趋......
这部《笔记》是新近问世的章太炎著作,从中可以领略章氏学术的特殊结构,也可以窥见近代学术史的嬗变之迹。梁启超曾说,章太炎的方......
师资力量是一所大学构成要素中最为重要之部分,近代各国立大学无不努力延聘优秀师资。这种行为,客观上促进着近代中国大学教育的发展......
中国近代学术界的学分南北,在后来主流的叙述中,隐然成为新旧的同义词,并有连续的人脉关系,化作成见与心结,继续操控学界的动向。......
梁启超的档案观○覃兆刿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他既是我国近代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言论界的骄子”,又是我国近代学术巨......
民初学者叶德辉与易培基的交往情况,因材料所限,学界历来关注甚少。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藏叶氏致易培基的一批未刊书......
目前学界普遍接受的"日本近世阳明学系谱"形成于近代,经过井上哲次郎等人的构建而基本定型。实际上,与朱子学派、古学派相比,江户......
清之季世 ,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强烈冲击 ,传统的封闭式文化格局趋向解体。在中西两种文化的冲突中 ,百余年来中国近代学术变迁的基......
丁谦,清季著名历史地理学者,在西北史地和蒙元史研究中硕果累累,颇受后世学者重视,《蓬莱轩地理学丛书》是其最重要的著述。但是丁......
学位
在近代中国,所谓的新旧之争一般被认为是近代以降,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器物、技术、文化、思想等同中国传统上所固有的东西的一系列矛......
本文对近代研究“国学”的40 多部专著进行考察,分别从“产生缘由”“定义”“分类”“研究方法”“内涵”五个方面予以分疏,指出所谓......
近代以来,传统的家学研究模式日渐式微,新的学术方法开始兴起,呈现出过渡时期的学术特征。具体表现为传统家学研究开始的学术共同......
章学诚被认为是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家、史学理论家之一,仅仅是近代以来形成的观点。事实上,章学诚生前默默无闻,其价值是为后人所"发......
在中国,"文学"的观念与教育体制的调整、近代学术精神的信仰以及现代政治等因素绞扭而生成。文学史写作被看作是一种近代学术工作,......
傅斯年的墨学研究以墨子“非命论”为核心内容,探讨了墨家思想的宗教性特点,分析了儒墨相争的原因和实质,考证了墨学源流及墨子其......
学术界对王国维于中国近代学术发展的贡献缺乏专门研究。他对中国近代学术有三大贡献:第一,他构建起“无中西无新旧无有用无用”的新......
苏州唯亭顾氏绵延三百余年,文化科技名人辈出,这与其以文立家,族人始终坚守以读书治学的传统有关。顾颉刚作为唯亭顾氏的一员,深厚......
中国现代考古学科从酝酿到建立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其最明显的源头就是地质学。从19世纪70年代起,通过地质学著作的译介传播,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