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化相关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攀升,中国文化也随之走出国门,其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些特定词汇翻译拼音化也......
随着中考的改革,音标教学被打进了“冷宫”,教学中忽视音标教学,对音标视而不见的现状普遍存在,导致学生对英语一无所知,看到单词不会读......
本文讨论的三个问题是:一、现代汉字学是汉字学的新分支,它研究现代汉字韵特性和问题,目的是为今天和明天的应用服务.二、新中国推......
中国的汉语拼音化运动经历了漫长的阶段,贯穿古代、近代与现代,从古代的声母描述字母的创制、阿拉伯字母和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的尝......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拼音化运动对汉字适用性开展讨论和实践,旷日持久的争论促使多种拼音方案诞生。方案中蕴含的拼音思想早在元......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标志着中国新诗时代的开始。胡适此文,就核心来讲,就是废文言、倡白话,以语言......
王力先生的《汉字改革》是民国时期研究中国语文改革的重要著作,对当今中国的语文改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在新中国建立后,王力先生积......
19世纪上半叶,来华基督新教传教士迫于汉语学习对于传教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系列汉语拼音化的尝试并在所创办的报刊中推广......
论汉字的优点曾小勇杨玉辉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字,也是中华文化的最主要载体,如何认识汉字和汉字改革,不仅是关系到汉字发展的事情......
回顾20世纪以来汉语拼音化和汉字改革的发展历程,评述百年来汉语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探 讨当前语言文字规范工作和汉语如何走向现......
王煜初是第二代华人本地传教士。王煜初原籍广东东莞县官涌乡(今属虎门),后随父定居香港,但长期在新安(今深圳)、东莞等地传教。时......
<正> 1983年第8期《文字改革》上发表了敖小平同志的《从语言、文字与构词的关系看“词根定型”》一文,证明汉字不必要词根定型。......
【正】1840年海禁大开后,中国传统社会受到来自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世人慨叹:“今日之事变,岂特春秋所未有,抑秦、汉以至元、明所......
历史上最早的"汉语拼音化"提议,一般认为产生于清末。实际上,早在1835年,《中国丛报》登载的《中国人的拼音文字》一文,最早提出了"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