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哲学相关论文
在梅洛-庞蒂思想发展体系中,特别是现象学理论体系里,他一直对自然这个主题很有兴趣并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思想理论走向。在他的自然......
摘 要:单纯将价值观视作主客体之间的满足与需要是片面的、孤立的,是有失偏颇的,同时也导致了长期以来只重主体价值轻客体生态价值的......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如何放弃了一种本体论自然观,即将自然作为一个就物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持存以及秩序而言的关系整体的观......
国家公园属于一种新的自然保护地类型,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刚刚起步,从环境哲学视角对......
贝尔德·克利考特(J. Baird Callicott)被看作是利奥波德大地伦理学的当代阐释者,作为环境哲学领域的核心人物,他从一种全新的伦理学......
麦茜特独到的性别视角,不仅对环境史分析是独特而重要的补充,而且为环境史与环境伦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麦茜特以欧洲生态系统变迁......
李仪祉水土综合治理的水利思想是环境哲学研究的典型范本。李仪祉不但是中国近代以来著名的水利专家,为中国的水土综合治理建设做......
自然与文化本是对立统一的两个范畴,随着环境问题作为全球问题的日益凸显,消解文化主导下的自然(文化的自然),构建自然主导下的文化(......
现代日本的环境哲学、环境思想论的绝大多数都是以西方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展开讨论的,那么,非西方的思想在这里就没有意义吗?另一......
整体主义认为人的意义在于存在和整体的关联之中,而整体主义环境哲学就是从哲学的视角关注环境问题,把环境问题的存在与哲学整体相关......
2004年7月15~16日,“新发展观和环境哲学”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这次会议由清华大学哲学系、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20世纪以来,伴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生产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思想是......
生态女性主义在其产生短短30多年的历史里,不仅对社会运动贡献颇多,而且它还将女性受压迫与自然所受的支配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系统的......
各类国际组织及其相关的国际环境会议与国际环境协议对于改变中国在大气环境问题的态度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972年时,发展重工业还......
环境社会科学代表了一个研究环境与社会的关系性质的学科群,这些学科面对着共同的研究主题,即环境问题.同时,这些学科在理论目的、......
在当今这个工业时代,当人们提及“环境”一词时,首先想到的是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恶化:污染、干旱、变暖、气候无常、土地沙化、物......
生态现象学有助于我们应对当前的环境危机,因为它可以根除那种源于西方现代哲学的伦理和形而上学预设——这种预设正是我们现在心......
进入到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展开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带动许多国家相继发动工业革命,由此开创了机器大工业时代。然而在社......
当下世界的环境问题已经逐渐引起各国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深思。未来环境哲学的概念意蕴,凸显为其定位、目的与任务的立体化内涵之分......
2015年3月2-14日,我在美国北德州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简写为UNT)做访问学者。刚到达该校的第二天,该校环境哲学中心主任......
西方许多环境哲学家在分析环境危机的思想和文化原因、探寻环境哲学智慧与文化传统的关系时,都不约而同地转向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可以......
环境在本质上属于文化的范畴,是由人的对象化活动及其产品所构成的人的生存空间和意义空间。作为过程,它表现为自然的人化;作为结果,它......
2008年5月17日至18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与山东大学环境政治研究所及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共同主办,山东大学......
解决环境问题不仅要靠科学技术,还应建立起一种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环境哲学提出了"天人合一"观点,其重要意义在于指导人们正......
斯奈德通过对中国禅宗佛教、道家思想的吸收和转化,对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是对寒山诗的翻译和借鉴,以及对美国印第安传统文化的继承,......
摘 要:在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日益互渗并叠加深入的今天,提出环境哲学研究视域中的文化自觉,力图展现生态内涵之意义,并在一个更富有包......
生态学并不构成环境哲学的理论基础和认知源泉,环境哲学的真正源头智慧是哲学和环境学。环境哲学构成哲学和环境学的共同实践形态;哲......
摘 要: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早已呈现出全球化的态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环境哲学的本土化必然是全球化过程中的本土化。从全球着眼......
摘要: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垃圾,包括工业垃圾、居民生活垃圾以及商业垃圾等等。当城市垃圾过多或是没有及时处理垃圾时,垃......
近年来,国内关于文化环境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对文化环境的概念内涵、结构形态、基本特征、功能作用以及文化环境建设的基本......
环境在本质上属于文化范畴,是由人的对象化活动及其产品所构成的人的生存空间和意义空间.作为过程,它表现为自然的人化;作为结果,......
环境问题的产生,源于人们从来没有将环境困境当作“困境”来思考,这主要表现为日常环境观的“蒙蔽”、传统哲学视域的“迷盲”和现代......
环境权利是环境哲学研究的核心任务之一,生态文明时代,生态环境利益被视为人类社会永久、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权利的真正享有成......
学术界、佛教界十多年来关于佛教环境哲学思想的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回应西方生态文化思潮的基本理念,从传统佛教经典、教义中挖......
摘要: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适灾”先强调主动适应自然、适应灾害环境,再通过改造局部环境,以减弱甚至避免灾害损失,达到趋吉避......
原始民族的自然观对现代社会在面对环境危机时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提供一些启发.从19世纪一位印第安酋长的信可以看出,美洲......
实践唯物主义对于环境哲学的积极贡献就在于它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作为人的生活问题本身来进行考察。在思维方式上超越了旧唯物主......
环境哲学在新时代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也承受着沉重的挑战。超越人之物化,便成了梳理环境概念的哲学审视之关键抉择。从物化的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