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宪政体相关论文
一、 基本脉络 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要求打破封建专制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
从宪政角度介绍了日本公共预算性质的学说、预算审议、地方自治与地方预算以及预算执行的多元监督等内容。
From the constitutio......
宪政(constitutionalism、constitutional politics)也叫“民主宪政”、“立宪政治”、“立宪政体”、“宪法政治”。对什么是宪政......
“宪法”一词是宪法学学科中的一个基础概念,也可以说是我们研究和学习宪法的一个起点。对宪法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和把握,反映着......
清末民初的舆论研究,形成政治舆论、新闻舆论、社会舆论三种研究范式。这三种范式各自演进,形成近代中国舆论研究的三种路向。纵观......
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最基本的关系之一,也是现今公共管理学和行政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能否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直接关......
时论将日胜俄败归因于立宪政体战胜专制政体,立宪遂被视为富强之根本.此时代公理推动江浙立宪派、 驻外使臣、 外省督抚、 朝廷枢......
20世纪初,清政府为应付方兴未艾的立宪呼声,特别安排了著名的“五大臣出洋”到欧美考察政治。户部右侍郎戴鸿慈(1853~1910年)为五大......
近一百年前,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提出,辛亥革命之后,国人对立宪政体的追求,只是政治的觉悟,吾人如今需要伦理的觉悟,明晓共和......
立宪政体是指在宪法上设计国家权力结构及运作制度,并依据宪法施行国事的政治体制,即变“人治”为“法治”,目的在于保障人权和分权,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中国由传统向现代急剧转变.怎样变革中国社会以顺利地应对来自西方的有力挑战,日益成为人们......
辛亥革命的历史价值就在于它的“破”和“立”,所谓“破”是指它不仅推翻了延续268年的清朝腐朽统治。也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
立宪政体是指在宪法上设计国家权力结构及运作制度,并依据宪法施行国事的政治体制。一国预算执行监督体制需要立宪政体提供权威性......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下诏变法。由此,为期十年的清末新政揭开序幕,新政在政治上最重要的动作就是预备“立宪”。......
考察宪法,尤其是政治宪法学研究,必须把一国之内政与外部世界联系在一起予以考察研究,否则所谓宪法学研究就是片面的和空洞的。与......
一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以资产阶级化的武士集团为骨干,联合京都大贵族和地主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虽然,这是一场不彻底......
立宪政体是指在宪法上设计国家权力结构及运作制度,并依据宪法施行国事的政治体制,代议民主、财政预算是立宪政体的两项重要内容。历......
<正> 关于清末立宪运动的性质仍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本文就其进步作用作些探讨,并对不同的意见提出商榷,以就正于方家。 立宪运......
<正> (一) 清末封建统治者从反对君主立宪到赞成“立宪改官”、成立资政院和咨议局,绝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原因的......
商鞅主张"以法治国",因而强调"法之必行"。但《商君书》却发现,"无使法必行之法"。特别关键的是,商鞅认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但......
<正>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一个"民族—国家—国民"三位一体的综合,三者构成相互依存和相互强化的关系,国民性问题是内在于民族主义......
<正>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国内爆发了一场以要求开设国会,制定宪法、减轻地税、修改不平等条约、确立地方自治为主要内容的......
<正> 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和以后几年进行的立宪活动,应该是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大题目,因为它涉及二百多年的清王朝和二千多年......
<正> 泰王国一度称为暹罗,位于东南亚大陆中部,领土面积为500000平方公里。它是该地区唯一没有遭受过欧洲殖民统治的国家。泰国实......
<正> 美国人的权利无需介绍。正如每个小学生都能背诵,我们的权利是由《独立宣言》宣布的,是受宪法保护的。与此对比,人权则仅仅最......
<正> 现代政治学认为,主权是国家的要素。根据主权归属一人还是归属多人,可以把国家分为君主国和共和国两大类型。政府是国家行使......
【正】 每当人们谈起清末预备立宪时,无不以一言蔽之曰:“假立宪”。此种观点是否正确,有待讨论。本文仅就预备立宪活动中是否有一......
清末内忧外患严重,君主立宪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在国内知识界和留学生中开始勃兴起来,统治者内部各派对其的认识却差异很大。立宪派基......
20世纪70年代东亚国家的新权威主义政体在政治集权、经济自由、开放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飞跃和社会发展。虽然新权威主义政......
<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的。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把斗争矛头首先指向国教会,并借用宗教改......
19世纪末的近代中国,将一代维新志士推上历史舞台,掀起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戊戌变法运动,著名活动家梁启超以其“民权”思想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