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态度相关论文
斯特劳森(Strawson)在其《自由与愤恨》(Freedom and Resentment)中论述了道德责任的问题,但忽视了儿童的道德发展。我认为,根据已知......
“品格”是当代美德伦理学极为倚重的一个概念。当代境况主义哲学借用当代实验心理学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挑战了“品格”的实在性。在......
道德态度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养成的;道德态度培育贯穿道德培育的全过程,在道德培育中居于核心地位.道德态度培育还是认知培育、情......
菲利普·尼克尔在论证信任是一种道德态度时,提出了义务归属命题,即如果E信任F去做X,就意味着E把做X的义务归属于F.这一命题面临“......
本文通过简单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找寻居民道德态度的经济及个人影响因素,分析经济高速发展下的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现状的可能原因......
青年良好的道德心理素质是过上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研究青年的道德态度抗挫折能力是一项理论性的研究,同时也是一项与社会紧密相连......
师德能够帮助教师排除干扰,清理心灵污垢,正确认识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把握属于自己的道德权利,形成符......
道德断言最典型的特征是“表达”言者的道德态度.规约论者认为,道德态度的产生依赖于语言形式,道德断言中的态度触发语(如“好”、......
外宣翻译作为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媒介,对于跨文化交流起着重要作用,但常难以实现预期的宣传效果和交际目的。中译外存在两个误区,......
认知失调发生时,个体在心理上会做出同化、顺应或拒斥的不同反应。通常情况下,会做出同化或拒斥的心理反应来维持其原有态度。要改......
古往今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格进行了各种各样的阐释。从伦理学意义来说,人格是指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个体稳定的道德态度及道德行为......
道德态度是个体对社会道德规则、道德观念和道德现象稳固的内在心理倾向,它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倾向构成。道德态度具......
摘要:道德态度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养成的。道德态度的养成贯穿于道德养成的全过程,它不仅是道德价值观养成的必由之路,还是认知养成、......
社会心理学视域中的医生职业道德,是医生对待自己的职业、对待患者及同事同行、对待社会的一种特定的态度与行为。经过“预防接种......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最真体现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人,做文明人。......
(一) 思想道德环境对青年成长影响最大,也最为直接和明显。它包括社会道德情绪,社会道德态度和社会道德风气各个部分。 1.社会道德......
道德态度养成后将在个体的道德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功能,既可以促进个体自身的道德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个体对道德生活的社会适应。个体......
<正>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即是孔子提出的为人处世的忠恕之道。概括地说,其特点是“能近取......
<正> 近年来,随着我国 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深 入,初步形成了一个企 业家的社会群体。作为 一个相对独立的层次, 他们活跃在改革的......
80年代初期,儿童发展计划(CDP)的建立,力图回答这样的问题:综合的人格发展计划,从幼儿园开始,延续于整个小学阶段,是否对孩子的道德思维......
道德教育的接受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它包含了"认知—态度—信念"的心理变化过程。道德认知的过程是接受者形成自己的道德观......
高校德育有效性问题的起点是要弄清德育有效性问题的现实理解,亦即现实生活中人们认为德育有效性问题"是什么".这种现实理解反映在......
个体道德态度养成的过程是逻辑过程与现实过程的统一。个体道德态度养成的逻辑过程按照主导因素的不同以及质的差异性,可以概括为......
一、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环境伦理观环境伦理是一门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理念、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的理论体系,它是根据现代科学所......
为挑战西方译坛盛行的欧美中心主义,美国当代译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提出了以尊重差异为旨归的"差异伦理"观念。然而,这一观念极易给人......
海明威短篇小说《我的老头儿》采用第一人称见证人回忆性视角讲述了"我"的老头儿爱马却死于赛马的片段经历,小说中第一人称叙述者......
【正】 对我来说问题似乎很清楚,近代伦理哲学已经非常有效地消除了以前某些哲学家的分类在伦理学理论中所导致的混乱。通过消除这......
道德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不容回避的现象。以一般信任度作为中介联结社会成员道德态度和道德实践的模型,可以解释个体或社会群体之......
针对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道德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现象,本文对此现象进行描述和讨论,分析造成不一致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协调方法,使得......
未成年人处于道德态度养成的早期,教育者吸引力是影响未成年人道德态度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有人格魅力的道德教育者更容易成为未......
道德偏见是一种病态的道德心理现象,主要指道德生活中对人(群体或个体)的行为、品质、人格等所持有的一种不公正、不合理的看法与态度......
科学与道德研究的关系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因为两者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都相差甚远,以至于有的学者认为这两者不会有任何交集。实......
通过对国内65位上市公司主办会计、63位会计师与287位会计系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主办会计、会计师及会计系学生对会计实务与......
由于道德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通常都要通过道德判断之"应该与否"的断言引导社会舆论才能实现,所以,在道德净化社会风气的过程中,道......
疾病的隐喻和人类寻找意义的思维模式,使社会形成了对特定疾病或病患的道德评判和道德态度,与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生态和道德统治的......
道德挫败之根由是个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行为收获的社会结果之间产生失调,经过外部刺激、主体行为、社会反馈、心理失落这一系列过程......
近几年道德调查结果显示,当今人们道德认知水平较高,人们普遍拥有向善的道德态度。然而在实际生活中,道德缺失现象却越发明显。即调查......
道德态度与道德行为的关系是道德实践中的重要关系。二者在实践中是可逆的双向影响关系,在不同条件下影响方向不同。道德态度影响......
雅斯贝尔斯并没有构筑严格意义上的道德哲学。但是 ,在对边缘境况和生存交往的分析和反思中 ,雅斯贝尔斯探讨了一系列道德态度 ,而......
《译者的隐形》第二版,是作者韦努蒂对第一版出版以来在世界翻译界引起的诸多的误解、辩论、争议和批评所作出的回应。在新版中,作......
执着于"道德态度"的道德教育只能浮于学生生活的浅表,无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道德难题的能力。道德能力是链接道德态度与道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