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注相关论文
甘露之变历来被视作唐朝“南衙北司之争”的代表.以郑注、李训为首的朝臣欲诛宦官不得反被屠戮.然而,通读大和元年至开成四年的历......
唐文宗统治期间,发生过三次翦除宦官的斗争.大和五年文宗与宋申锡密谋除阉惨败,是其中的一次.由于王璠向王守澄告密,守澄、郑注反......
【正】 1985年春,国家教委转发了原教育部(84)教高一字004号文件《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其附件指出:......
<正> 一词是音、义的结合物,词义与词的读音往往有密切的关系。我国古代训释词义的人经常从词的读音去探求词的意义,“因声求义”......
“相人偶”一语仅见于郑玄注《仪礼》中,凡二例。古今学人对此语的理解皆未言明其本义。笔者结合相关传世和出土资料进行考索,以为“......
【正】 《论语·先进篇》中记孔子令几个弟子各言其志。当子路、冉有、公西华各自说出自己的志向后,曾皙接着说:“莫春者,春服......
<正> 《古文尚书郑氏注笺释》是我师曹元弼先生晚年的巨著。师字谷孙,又字师郑,号叔彦,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幼年好《毛诗》,读......
期刊
《易纬·通卦验》载有古代以八卦卦气占候的具体内容,仔细研读《纬》书,发现郑玄注多有可商榷处,主要体现在对八卦卦气占候“气出......
二十载潜心郑学,历时五年穷究郑注,杨天宇先生皓首磨一剑,《郑玄三礼注研究》终于付梓面世,正可谓文史学界一大幸事。作为后学,余虽在教......
【正】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每个民族也必然会产生具有本民族风格的乐器。建国以来,在我国古代百越地区出土和收集了大量......
近读《礼记正义》至《学记》,见如下经文:“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唐玄宗《孝经御注》是唐以后中国历史上最通行的《孝经》注本。与玄宗时代以前最流行、最权威的《孝经郑氏解》、《古文孝经孔传》......
【正】 云南晋宁石寨山1号墓,位于该墓群五十座墓葬的中心区域,墓向统一向东,北距出土"滇王之印"的6号墓即滇王墓约10米,地处下坡,......
陈澧早年秉承乾嘉考据之学,中年以后治学会通汉宋、以回归孔孟为旨归,力致于通经致用。他的《孝经》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东塾读书记&#......
《史记》49篇三家注中,征引郑注凡589条,通过对这些郑注的校勘,发现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史记》版本及标点本、征引郑注、阮刻本《十......
《易纬·通卦验》载有古代以八卦卦气占候的具体内容,仔细研读《纬》书,发现郑玄注多有可商榷处,主要体现在对八卦卦气占候"气出左......
本文将以原本《玉篇》残卷引《礼记》中语句及郑玄注为中心,通过其于传世文献阮刻本《十三经注疏》中《礼记正义》部分进行对校。......
除掉王守澄等人之后,唐文宗的目的并未达到,他参与了“甘露之变”,然而并没有全部诛灭宦官的意图。李训与郑注在去宦取得一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