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相关论文
在阳明学意义上,“寂”是心的本然状态和本质属性。一方面,“寂”是在心物关系中被理性推知而未被感性认知的认识论范畴;另一方面,......
明正德、嘉靖时期,阳明学盛行,浙中东阳、永康、兰溪等地王学浸盛,浙中朱子学受到极大挑战。东阳孙扬以一介诸生撰《质疑稿》,批判阳......
作为中国儒家思想重镇和宋明理学的翘楚,阳明心学在明代中后期出现并迅速传播,在士林诸生和广大民众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影响,成为当时的......
牟宗三试图通过“良知自我坎陷”说解决主客的分化以及认知主体的开出问题,但他未能清楚地阐明良知“坎陷”的发生机制,由此带来诸多......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乃是基于知行本体而展开。知与行之所以被分为两件工夫,并非道德认知与实践的脱节,而是知行本体为私欲所隔断......
阳明学“身家之私”“身家之累”“心安是家”“友道第一”“孔孟在家出家”这一系列“家”观念的提出,是由其“一体不容已”之仁学......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视基层教化的朝代,"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是明朝的基本国策。在这一国策指导下,从中央到地方建......
明治时期是日本王学的高峰,王阳明文献在日本流传的过程中,通过不同人物的翻刻、评注、选辑,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版本特征,阳明的文学......
以现象学改造阳明心学,须坚持胡塞尔现象学回到“原初给予的直观”这一根本原则.此一原则在中国哲学中具体落实为以“本体”概念为......
杨东明(晋庵)是阳明后学中北方王门的重要代表,在阳明学分化发展,甚至是整个中晚明理学的衍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围绕理气论、心性......
明治20年代,在经历了激烈的明治维新变革后,日本社会失范,在知识体系和教育方法的近代化、近代工业发展、民族国家形成及与之相应......
摘 要:流亡日本后的梁启超在明治阳明学的启发下,开始主张阳明学“支流超渡东海,遂成日本维新之治”,并以“尚武”和“至诚”为关键词......
宋明理学是中国思想史研究的薄弱环节。如果和日本“朱子学”、“阳明学”所产生的大量论著相比,中国学术界对这一沃壤的开垦就显得......
朋友是基本的人伦关系之一。阳明学士人的友朋观一方面继承了儒家传统,另一方面与阳明学的学术宗旨、中晚明的时代背景相结合,体现......
近年来,王阳明所主张的“知行合一”等思想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服务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阳明心......
明清朝鲜文人秉持朱子理学的立场审视着浙江学术。朝鲜文人笔下的南宋浙江学术,即是朱熹对“浙学”批评的翻版。对于明代阳明学,朝......
邂逅佐藤一斋 在我结识的日本人当中,竜石堂泉先生是我终身难忘的长者。他是埼玉县大宫市一家名叫“东鮨”的百年寿司老店掌门人......
现代儒家思想的展开,更多地表现为调动乃至挪用儒家传统思想资源顺应革命之潮流,而很少能够做到坚守儒家立场以反思、回应革命所带......
宋明理学各流派之竞合关系不仅是少数思想领袖间的诘辩与相互影响,亦是社会文化变迁大势的因缘会聚之结果,当然也离不开地域社会文......
姚江水秋意澄澈,龙泉山色彩斑驳。2014年10月30日下午,吴光、三浦秀一、方尔加、布罗夫、乔治·伊斯雷尔、钟彩钧……海内外众多阳明......
退溪中年之后,用力于朱子之书,涵泳体贴,深造有得,晚而卓然超群,蔚成大宗。退溪哲学坚守朱子哲学的立场,著力吸收朱门高弟黄勉斋等......
以朱熹格物说为坐标,对王阳明、颜元的格物说及其异同进行了探讨。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在对朱熹学说实践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
一引言如理学取其广义,清代康熙一朝的理学,不论其在朝在野,学界历来都认为以程朱为主。这当然是合乎历史实际的判断。不过,在程朱......
冯友兰先生以“正底方法”与“负底方法”建构了新理学体系,相较于对朱子学与禅宗的肯定,阳明学在其中却受到忽视与批判,原因在于:......
王阳明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
理学史著是认识宋明理学存续发展演进的基本依据之一,但由于理学史著撰写者所秉持的理学史观的差异,不同作者笔下的理学发展呈现出......
王阳明逝世前两三年开始竭力强调“万物一体”论,然而人们却往往忽略该命题的全称“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仁”字。其实,“一体之......
据《传习录》,朱得之就良知问题询问过王阳明,阳明之答语,条理井然。如此,凸显出提问者的粗疏。推断这一问答当发生在朱得之年过二......
阳明对《中庸》诸范畴多有新解,特别是在对“中”与“和”的阐释上,阳明提出了“中和一体”、“和上用功”、“良知即是未发之中”......
本文所谓教案,指有官府介入的反天主教事件。目前学界一般认为,沈榷于1616-1617年发起的南京教案是明清时期第一起教案,而很少有学......
日本学者谈王阳明遗迹考察钱明编译由日本著名阳明学研究家、国际儒学大师田武彦博士倡议并发起,日本斯人会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真“三不朽”,他和他的思想至今都颇具影响.本文将以“浙学视域”,探析“浙学”对王阳明和阳明学的影响,......
《传习录》作为王阳明思想的集大成之作,阳明学派的“教典”,在其东渡日本传播之时,各家翻译者或多或少会受限于学识储备、时代背......
薛甲在黄宗羲《明儒学案》中被归入南中王门.他早年综尚程朱学,为官后转向王学阵营,晚年则提出和会“朱陆”的见解.然而,考察其“......
摘 要:阳明心学作为儒家学派重要的代表思想,在我国哲学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心外无物,心外无法”以诚意与良知搭建起发展......
以“心”来诠释“石头”寓意的传统由来已久,但是不同历史时期各有不同内涵:原著和脂评肯定了石头之“凡心”的价值,也表达了个人......
本文包括绪论、正文四章、余论三个部分,以明代特殊的学术文化现象:讲学活动为对象,以南京为考察中心,探讨晚明讲学活动的历史命运进程......
十六世纪时期的朝鲜,朝廷内党派分化与斗争进一步严重,同时外交上还受到日本方面的军事威胁。朝鲜政府为寻求明廷的庇护,向明朝遣使的......
社会秩序一直是社会学的核心课题,迪尔凯姆在研究社会秩序时指出集体意识是社会团结的基础,对于中国而言,社会的集体意识与传统思想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