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相关论文
“语言文字大论坛”开办5年,举行50期,对语言文字一些方面的问题开展讨论,成绩可观。感谢各位主讲人和主持人,感谢各方面的支持。下面......
也许个人偏好的缘故罢,我觉得葛兆光先生《十八世纪的学术与思想》(载《读书》九六年六期)一文简直是一篇典范性的书评。 文中重......
今年4月25日,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思想与文学”研究平台举办了“全球化时代的地方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以贵州......
[关键词]影像史学,图画,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15-0023-06 一、图像史向影像......
《读书》一九九七年第八期打头的两篇文章何兆武先生的《也谈“清华学派”》、葛兆光先生的《学术的薪火相传》,竟让我反复读之再三......
这似乎是个老话题,然而中美两位学者就清代学术思想史进行的一次“讨论”却使这个旧题目平添了不少新意(见《读书》一九九六年第六......
葛兆光的《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续编》一书很有价值,开篇即批评了文史学界很多令人失望的现象,切中时弊,加上课堂实录而保留的现场感和......
最近与宗教有关的一些问题也成了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不久前,清华大学葛兆光教授在由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组织召开的,有关宗教中妖......
《且借纸遁》 葛兆光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8月版 葛兆光教授选编近30年的读书日记集为《且借纸遁》近日问世......
[关键词]价值导向,历史评价,历史价值,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13-0062-05 葛兆光先......
广州卫视主办的栏目,邀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历史系葛兆光教授主讲了的讲座....
百年来佛教文学研究的语言学向度存在两个层面,一是训诂学层面,一是宗教诗学层面.前者有项楚的系列著作可作为典范[1],后者则有葛......
在葛兆光教授看来,“中国学术界”或者“汉语学术界”的“麻烦”、“困惑”和辩论,都是诸如“科学(science),“哲学”(philosophy)、“......
儒、释、道向来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其......
据《解放日报》刊登的葛兆光的文章说,作为传统的“中国文化”有5个特征非常明显,这些文化构成了中国,尤其是汉族中国文化的特征,使汉......
《与天下共醒》是当代中国二十位知识人的谈话录,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作者李怀宇,广东澄海人,多年从事知识人的访......
葛兆光先生严厉批判了教科书式的思想史写法,提出了思想史的“个人性写作”问题。然而,对“个人性写作”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葛先生......
葛兆光同志《赵师秀小考》一文(见《文学遗产》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对赵氏生平事迹考证颇详,论述亦精,然偶有不确凿及疏漏处。下列所......
经过历时近半年的筛选和评审,《文史哲))2006年度“名篇奖”于近日揭晓。两篇论文获得该年度“名篇奖”,它们分别是葛兆光先生的《道统......
<正>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关于研究对象 本文要探讨的是中国的“古典音乐”爱好者对于西方“古 典音乐”所拥有的“一般知......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葛兆光评价《筷子:饮食与文化》一书时说:受欧美学界的影响,物质的文化史研究最近很流行。通过一个小小的“物......
文章从学术史视野,追溯文化大小传统理论在美国的产生情况,从理论旅行的视角反思其传播中国的接受过程,兼及国内学者对雷德菲尔德......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是葛兆光近年来探讨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的一次集中总结。除了继续关注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研究资料等......
《公主走进黑森林》 作者:吕旭亚 版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年9月 本书作者系台湾的荣格心理分析师和治疗师,她秉承荣格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