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文学相关论文
马华文学是世界华文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大多数华文文学研究者而言,马华文学依然是比较陌生的领域,它处于“边缘之边缘”的状态。......
黎紫书作为新生代马华作家,自1990年代以来,接连获得“花踪文学奖”“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等文学奖项。她的小说具有浓......
黄遵宪是马华文学史上最早推动白话文运动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倡导者,亦是海内外推动白话文的重要推手。他赴任新加坡总领事前,已完成《......
马华作家朵拉的微型小说创作回避了华文文学创作中的“海外/家国”的叙事模式,而关注和探讨极具普遍性的两性问题.爱情主题可谓是......
“薄罗衫子套沙郎,口嚼槟榔老叶香.黑发黄皮原汉种,番腔十足已忘唐.”在马华文学中,娘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从丘士珍的《峇峇和......
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简称马华文学)自1919年以来,在当地生根、发展,形成非常浓郁的地域色彩。华语虽然是马来西亚华人的沟通语,但是......
本论文以黄锦树的马华文学论述为分析对象,集中处理了他认为存在于马华文学与“中国性”、“本土性”之间的纠葛,并且试图厘清他为......
原上草是马华早期成就突出的一位作家,在推动马华文学不断本土化的进程中,他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其小说作品呈现出明显的本土化特......
离散写作是全球化时代文学的跨国流动的主要形态,凸显了作家的流寓色彩。在不断地流动中,马华作家的文化中国乌托邦情结是他们维系......
马来西亚华文小说《南国以南》在人物语言的塑造上极具特色,主人公以重庆话、北京话夹杂着英文的形象在整个故事中出现,其他配角人......
在马华文学艰辛发展的逆途上,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摆脱殖民统治而独立建国以来,先后出现了不少女性作家。她们以各自独特的视角,以......
二战后,马华文坛上出现了主张“马华文学独特性”的声音.在此社会背景下,南来作家姚紫在新加坡寄居两年后,陆续发表数篇中篇小说.......
随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学论争的爆发,马华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典律重构期。在马华现实主义传统与现代主义典律交锋的......
马华文坛习惯以“字辈断代法”来划分作家群体,七字辈作家即指出生于1970年至1980年之间的作家。贺淑芳、黎紫书、翁弦尉、龚万辉、......
一、双重边缘身份的困境rn马来西亚华文文学是海外华文文学中独特而璀璨的一支.这片南洋土地由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三大种族共同......
李忆莙是当代马华文坛的优秀作家.她以散文与小说见长,目前已出版15部作品.身为琼籍华裔,她在散文中对原乡故土的精神皈依表现得格......
“动地吟”诗曲朗唱会是由马华诗人游川、傅承得于1980年代末直到1990年代所推动的诗歌朗诵与音乐的结合演出,其目的是让诗歌重新回......
不同时期的台湾文坛孕育出风格迥异的各世代马华作家,其自我定位和国家意识也不尽相同。若从他们与台湾文坛的关系来区分,可以划分为......
方修是马华最为杰出的文学史家.本文从史观、史识出发,把方修的文学史研究与他的心灵特质、人格精神结合起来,从而论证了方修的文......
在新马华文文坛,梁志庆先生的名字是与儿童文学联系在一起的。他任教于麻坡一家小学,徐一般的华文教程以外,也主动以童诗教学为己......
黄锦树的“旧家系列”“马华文学史系列”“星马政治狂想曲”等小说在青春原欲的宣泄中突入被视为创作“禁区”的政治历史,并自然......
微型小说无论从形制抑或内涵方面,处处体现其"微"特点。考察近年来马来西亚华文微型小说,呈现出三个特点:其美学特征在于"微摄"与"微雕";......
马来西亚华文文学未能纳入"国家文学"的主流,无法获得政府的资助和扶持;因此只能自力更生,依赖着马华作家、华文报章、华人社团的......
潘碧华的散文在当代马华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潘碧华的散文主要叙述马来西亚风光、风土人情、大学校园生活等,具有浓郁的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青年作家菲尔撰录的新作《古楼河上的星光》,全面地呈现了著名侨领、华商许廷炎的拼搏经历与成功人生,既写出了许氏以心处......
袁勇麟先生主编的《朵拉研究资料》以开阔的学术视野体现了高度包容的跨文化意识。此著将中国大陆、港澳台和海外关于朵拉的相关研......
转型期马华文学的跨族裔婚恋书写延续了文学传统中“婚恋-族群政治”的隐喻意义,在“同为一家人”的时代召唤下自觉表达华异文化互......
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相互毗邻,三国的政治发展及历史变革都有颇多联系。就华文女作家小说而言,她们在以华族为表现主体的政治历......
新世代作家群的崛起已成为晚近十年马华文学史最重要的文学现象,它不仅意味着文学形式的变革、典律的递嬗,而且意味着马华文学文化......
本文尝试追索马华文学的诗意,自文学史的开端以迄当代。战前,战后,马来亚建国,马来西亚成立,诗的国籍与诗意的政治,诗的可能性与诗意的自......
根植于多元种族土地的国家——马来西亚,国内的三大语文——马来文、英文和中文文学作品中的族群关系书写,既提供了国家特定时期的......
《找死拳法》为当代马华武侠文学中的异数。作者沧海未知生与前辈武侠大师温瑞安同样出身南洋,可说是继温氏之后,马华文学另一位值得......
马来西亚华裔作家张依苹的短篇故事集《哭泣的雨林》,可以看作是生活在马来亚的华裔二代居民中的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所获得的自我探......
1990年代马华文学论述的本土化,某种程度上是华文报纸副刊建构的产物。副刊的作为有二:一是大力扶持新生代批评,初步建构马华文学诠释......
马华青年归返大中华文化区留学催生了马华“散寓”文学的出现,这是置身于“故乡”的“他文化”之中,感受着因为“离散”至“故乡”......
林幸谦在<狂欢与破碎>中试图建构一种新的主题话语即对个体生命存在进行叩问.它具体表现为对自我生命存在境遇的展示,对生命存在的......
文本从来就无法真正独立于外在世界与现实意识形态,特别是讨论马华文学,基本无法回避历史和现实意义:沉重的历史、荒谬的现实,以及由此......
作为一位历史的忠实纪录者和不较名利、不计得失的文学关怀者方修,留给后世的是几十册文学史以及蕴含其间的勤奋、责任、良知、人格......
2012年10月27日,“亚洲散居(Diaspora)文学国际研讨会”在日本东京立教大学池袋校区举行,来自中国、日本及韩国的学者、作家参加了这次......
《流线》是马华诗人游以飘于2016年推出的诗集,其中收录了他30多年来创作的诗歌。“有情”是《流线》的一个隐性主题,该主题不仅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