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三腔导尿管负压冲洗装置与胃管负压冲洗装置治疗III期/IV期压疮的疗效,观察其对伤口缩小率、潜行深度、肉芽组织覆盖伤口床面积达76%-100%的时间、Bates-Jensen计分、伤口表面细菌计数等方面的影响,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成本效益差异,为临床III期/IV期压疮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实用、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法。 方法: 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分组实验,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III期/IV期压疮患者为筛选人群。所有筛选人群均接受为期一周的基础治疗,包括健康教育、营养管理、局部清创及控制感染等。一周后,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确定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编号采用简单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三腔导尿管负压冲洗装置,对照组采用胃管负压冲洗装置,两组均参考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NPWT)操作流程进行伤口处理,干预21d。记录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分析两组第7d、14d、21d伤口缩小率、潜行深度;第4d、7d、14d、21d Bates-Jensen计分、伤口表面细菌计数;肉芽组织覆盖伤口床面积达76%-100%的时间、换药次数、换药费用、换药用时及堵管次数的差异。收集整理资料,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数)[n(%)]描述,组间比较釆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性分布采用( x?SD)描述,不符合则采用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即[M(P25,P75)]描述;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 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共59例,有效病例55例,其中实验组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对照组自动出院1例。最终实验组27例、对照组28例,两组人口学资料、压疮相关资料及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伤口指标 2.1伤口缩小率。实验组与对照组第14d、21d面积缩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56、-9.128,P<0.05),第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23,P>0.05);第7d、14d、21d深度缩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80、0.029、-0.086,P>0.05)。进一步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示:面积缩小率干预因素、时间因素及两者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F=57.922、1198.943、57.399,P<0.05);深度缩小率时间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08,P<0.05),干预因素及干预、时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0、0.011,P>0.05)。 2.2潜行深度。实验组与对照组第7d、14d、2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14、-0.502、-0.490,P>0.05)。进一步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示:时间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913,P<0.05),干预因素及干预、时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34、0.200,P>0.05),但从变化趋势看两组均随时间推移逐渐缩小,实验组缩小幅度较对照组大。 2.3肉芽组织覆盖伤口床面积达76%-100%的时间。实验组(15.00±2.04)d、对照组(19.04±2.73)d,经t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97,P<0.05)。 2.4 Bates-Jensen计分。实验组与对照组第7d、14d、2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72、3.700、4.924,P<0.05),第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64, P>0.05)。进一步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示:干预因素、时间因素及两者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32、369.281、8.041,P<0.05)。 3.实验室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伤口表面细菌计数第4d、7d、14d、2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06,Z=-5.566、-5.944、-4.783,P<0.05)。进一步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示:干预因素、时间因素及两者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86、5351.018、6.014,P<0.05)。 4.成本效益。实验组与对照组换药次数、换药费用、换药用时及堵管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98、2.300、3.039,Z=-2.413,P<0.05)。 结论: 1.两种改良负压冲洗装置治疗III期/IV期压疮均有良好的疗效。两组疗效比较,三腔导尿管负压冲洗装置在减小伤口面积、潜行深度,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降低Bates-Jensen计分,减少伤口表面细菌计数及成本效益方面优于胃管负压冲洗装置,但深度变化相仿。 2.研究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两种装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3.本研究证实了三腔导尿管负压冲洗装置治疗III期/IV期压疮安全有效、经济实用、操作简便,为临床处理该类压疮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