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阅读指导刍议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c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水》一课教学中,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情境体会课文内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 观照全文,探究课文的旨意
  在弄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细读课文,揣摩语言文字,进一步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又是怎样写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在引导学生思考上面问题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领会课文是围绕缺水这条主线来写的,截取了几个不同横断面来加以具体描述,既有整体的,又有局部的,既是各自不同的场景,又是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的。这样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有利于进一步探究课文的意蕴。
  二、 抓住语句,体会匠心的构思
  我在教学中注意把学生引入语言情境,抓住具体语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下面以课文第2~6自然段为例,谈谈阅读指导。
  1. 体会有水之“乐”
  (1) 联系第1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说“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你们在下雨天会做些什么呢?
  (2) 村子里的人在下雨天干什么呢?用笔画出你印象深刻的词语或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① 村里人下雨天忙着为水窖储水,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让学生从“家家户户”“很长一段时间”体会雨水对村里人来说多么珍贵。)② 孩子们在雨天洗澡的情景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可以读出来?(通过“脱得光溜溜的”“奔跑跳跃”“大呼小叫”“仰起头”“张大嘴巴”“尽情地享受”“无遮无拦”体会孩子们雨天洗澡的痛快与欢乐。)③ “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表现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呢?④ 如果你是这些快乐孩子中的一员,你会如何去表现你的快乐和喜悦呢?⑤ 用你的朗读把这种喜悦和欢乐读出来。
  (3) 教师归纳:是啊!这段文字把水给人们带来的痛快、舒服、享受、幸福充分表现出来了,而这短暂、难得的痛快背后是多少缺水的苦痛啊!有水之乐,更反衬了缺水之“苦”,所以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2. 体会用水之“爽”
  (1) 默读第3自然段,体会“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将要被风干”究竟是怎样一种感觉呢?
  (2) 妈妈怎样帮助四兄弟洗澡的呢?找出描写妈妈动作和“我们”感受的句子来读一读。引导学生感受“被晒干的狗尾巴草”来体会四兄弟对水的渴望。① 一勺水为四兄弟洗澡?在你的生活中可能吗? ② 点拨学生从“一手……一手……”“缓缓”“倾注”等词语中体会母亲对水的珍惜。③ 用心朗读“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三个“滑”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能换成“流”吗? (点拨:用“滑”字,不仅点出了像“小溪流”顺着身体往下流,而且写出了作者当时的感受)④ 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的快乐?(点拨:通过词语“听得到”“感觉得到”“抚摸”体会作者当时心情的快乐)
  (3) 教师归纳:一勺水微不足道,却给四兄弟带来了美妙的体验,让我们深切地体验到藏在水窖里的水是多么珍贵,也让我们再次深深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4) 指导学生再次朗读第3自然段,以加深对水的珍贵以及水给四兄弟带来的快乐感受。
  三、 拓展思维,理解丰富的内涵
  课后练习第3题是一个合作探究的题目,也是理解课文丰富内涵的难点。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我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注意语言细节来细心体会。如让学生反复读“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然后提问: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说“锁住了对水的渴望”,又说“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让学生从语句中体味人们对水的期盼,反映了村子里的缺水之“苦”。
  为什么文末母亲不说他们“渴坏了”,而说“饿坏了”?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母亲对孩子们的关爱?这样,从具体的语言情境去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写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正是衬托出人们饱受缺水之“苦”,而对水的强烈期盼和无比珍惜,以及母亲在那样缺水的艰苦环境里依然坚韧不拔,充满着生活的信心以及战胜困难的勇气,这正是课文的丰富内涵。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里关于低年级识字与写字的目标,具体有六条,逐条细细地加以分析对照,发现每一条目标的达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困惑与问题:  1.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虽然大家都很清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如何让低年级学生真正“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很多教师感觉束手无策。有些教师对于在一二年级要学生认识1600~1800个汉字,主要的感觉是量好大,好难。但是,
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汉字的同时,讲一下造字方法,对深入理解字义和掌握书写规律会有很大益处。现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二下教材为例,谈谈自己在识字教学中丰富文化内涵的几点尝试。  一、 汉字是美丽的画。“艳”:左为“丰”,右为“色”。叫人不禁联想到“红紫芳菲”“橙黄橘绿”“万紫千红”,这是一幅颜色丰富、绚丽多姿的画面!“湾”:左为“水”,右为“弯”。看着它,总会让我想起家乡那条弯弯的小河,清澈湛蓝,一望无垠的稻
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经常看见我的哥哥握着一支又粗又大、蘸满墨汁的毛笔在纸上不停地写呀写的,每天从不间断。那时的我还不 I remember when I was still young, I often s
为了让学生爱上习作,在习作中找到乐趣,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 针对学生心理特征,增强习作自信和兴趣    要克服学生习作恐惧心理,教师必须在学生持之以恒的积累中培养自信。指导学生积累的过程是异常艰苦的,教师要率先垂范,与学生一起阅读背诵;课堂教学语言更要准确精炼优美,富于哲理。这样,学生才愿意跟着教师学写习作。具体操作办法:一是推荐课本配发的课外读本。基础好一点的学生,还
汉字是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集中表现,汉字的发展见证、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变迁.汉字不仅蕴含了我们祖先的智慧,而且其特殊构造在美学上自成一体,形成了恒久流传的书法艺术
一、 融情入境的现场习作,使学生的体验更直观    在习作教学中,我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及学校、班级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适时地安排现场习作,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如在春风习习、桃红柳绿的四月,学校组织高年级学生到孔望山春游,我为同学们拟定了这样的观察提纲:① 观察的对象——摩崖石刻、圆雕石象、孔子望海像及周围的景色;② 观察的内容:位置、大小、样子、特点、颜色;③ 观察的方法——先确
如何引导学生经历从仿作到创作这一过程呢?我想结合低中高三个不同年级,从三方面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一、 读、说、写结合,从模仿句式开始    低年级,教师要重点训练学生说完整通顺的句子,即引导学生学会有条不紊地“说”和“写”句子。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将文本规范的句式进行内化迁移。例如《沉香救母》一文,作者以“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
数万年前,喉咙里混乱的嗓音被伟大的人类祖先赋予了特定的意义,由此诞生了语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简单可行;数千年前,一位离家的人希望同乡能帮他带回家书,由此诞生了信,
教学目标确定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整个课程目标的实现。那么,如何基于《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呢?    一、让教学目标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    学生要形成良好的语感,必须重视朗读。翻开教师们的备课笔记,一到六年级的语文教师无一例外地在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写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且不说每个年级教材的难易程度不同,也不说每篇课文对朗读的要求不同,学生们从刚入学到六年级时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第2自然段具体描绘了泗水河畔的美丽春景,读后使人心旷神怡.如何才能让这部分文本所包蕴的丰富内涵逐渐敞亮在学生的眼前?对此,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