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五步”教学,走进“五活”课堂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806778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道德体验”的《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模式由五个环节构成:创设活动(情境),激活旧知;思维参与(自主),尝试体验;交往互动(合作),深入体验;反馈贯通(探究),整合知识;运用新知(实践),践行体验。这五个环节即根据教育目标,在课堂上通过“情景——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五步教学,以创设相应的教育活动为开端,使教育因素情境化,采用“尝试体验——深化体验——践行体验”等体验式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教师“教”的主导地位,强调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发展道德能力,打破了以往的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一、创设活动,激活旧知,让教师的教学方法活起来
  在第一环节中,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激活旧知”,教师可以灵活地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使他们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到组织领导的作用,甚至只做一个旁观者、点评者。如,在《钱该怎样花》教学设计中,可以创设活动(情境):如果有钱,你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在学生说出许多愿望之后,自然而然就面临着如何选择的问题,这样,水到渠成、灵活地引入新课《钱该怎样花》。教师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带活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有了“体验”的机会,并且通过“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主动性。
  二、思维参与,尝试体验,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活起来
  在“思维参与(自主),尝试体验”这一环节中,教师可设计游戏表演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小孩子活泼好动、爱模仿是他们的天性,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中采用表演、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活跃的气氛中,用心思考、自主参与、尝试体验。如,教师在执教《我学会了》这一课时,有很多学生说学会了买东西,于是,教师就顺势设计了一个买东西的游戏,邀请学生到讲台前表演。通过游戏及角色扮演,班级里的气氛空前活跃。在如此轻松、融洽、活跃的课堂体验氛围中,学生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主动性、参与积极性。同时,游戏活动的引入,更激活课堂的气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注入新的气息。
  三、交往互动,深入体验,让学生的思考方法活起来
  “交往互动(合作),深入体验”的合作环节,是学生围绕着“尝试体验”的成果与问题进行合作交流,从而深化体验的过程。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最终获得认知。有一教师在执教《钱该怎样花》一课时,对于“钱到底该花不该花?”这个话题,学生的观点不一,争论不休。于是,他就开了个“花钱辩论会”。全班分为两大阵营,大家轮流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热烈。通过辩论,有些同学很快就意识到自己观点的片面性。最后,全班同学一致认为:应该把想要的、能要的、该要的这三种因素统一起来考虑,分清主次,做到有选择有放弃,这样就能做到适度消费、合理消费,成为最有经济头脑、最会花钱、最精明的消费者。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交流互动,从而放开思维的翅膀。另外,也要尊重学生“体验”的决定性作用,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和进行自主“体验式”学习,展现其主人翁的地位。
  四、反馈贯通,整合知识,让道德知识的通融性活起来
  《品德与社会》教学不能仅仅依靠认知来获得抽象的道德知识,它需要的是基于生活经验之上的“道德体验”,正所谓“没有体验的道德知识是‘概念的木乃伊’”。反馈贯通,整合知识,让道德知识的通融性活起来。
  “反馈贯通(探究),整合知识”的探究环节,是教师围绕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的过程,也是学生在感知教材的过程中,将收集到的零碎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深化理解的过程,是学生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前提。如,《规则有什么用》一课的教学,对规则有什么用进行拓展延伸:(1)讲《悲剧为什么会发生》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不能轻视、小瞧一些规则,应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越是紧要关头,越要遵守规则。(2)结合学校的一次防火演练,举例论证自觉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通过重点讲解、拓展延伸、举例论证,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的规定转化为内心的一种自觉需要、自然的行为。这样,就把学生认识的不足、错误的结论等零碎的知识点整合盘活贯通起来,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获得社会性发展。
  五、运用新知,践行体验,让学生学用转化活起来
  在“运用新知(实践),践行体验”的实践环节,通过课堂训练,确保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的内容时,应侧重于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活学活用。另外,还可以布置预习、课外阅读、课后的调查报告等少量拓展性的作业,让学生有的放矢,进一步灵活运用。如,在上过《我是谁》这一课后,布置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人,看他们的“角色”与“责任”是否是相符的,做个调查报告。通过学以致用,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实现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反省,在社会生活中生成、发展道德品质。
  总之,基于“道德体验”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使《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突出“道德体验”教学的作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尝试体验——深化体验——践行体验”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中,达到提高道德认识,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不同护理
一、从“知识技能”维度贴近学生现实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具体目标的第一个标志性的变化是从以“双基”为目标,发展到现在以“四基”为目标。也就是说,传统的数学教育仅仅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过十多年的课改,我们却发现,学生仅有这两方面是不够的,学生还要学会思考和经历,需要有这方面的体验或感受,需要积累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因此,贴近学生现实,首先必须尊重学
90年代后期,我捡拾过一个谁都不愿意干的“烂摊子”——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把全年级成绩最差的学生拼凑了一个班。这么一个班级,成绩和秩序无法形容,所以吓倒了诸多的任课老师。我接手他们时,我就告诉自己,从今天开始,这一帮孩子将是我最重要的人,我要爱他们,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爱是最有力的武器,真心爱了,也融入了他们。我发现,他们原本都有一个美丽的梦想,但是在成绩、现实和别人的眼光、态度面前,这
近年来,笔者尝试在教学中实行差异性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自选式练习题,开发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信的意识  一个班上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但学生享受教育的权利是平等的。为了让所有学生在40分钟内学有所得、练有所获,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可采用自选式练习题方式。开发学生潜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信意识。  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一课后,笔者
2012年12月28日下午,三明市梅列区群英小学师生欢聚一堂,举办“诵读经典诗文,营造书香校园”主题活动。比赛中,18个参赛班级的同学们以表演诵、诗配乐、诗组合、情境朗诵等多种形式,或声情并茂,或慷慨激昂,精彩演绎了《三字经》《弟子规》《满江红》等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那深情的誦读、激情的表演,把一段段优美的文字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一曲曲悠扬的歌,一幕幕感人的景。  开展“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
一、在教学目标中强化情感因素的形成  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定向作用,让教学中的师生活动具有明确的共同指向。《课程标准》在设计理念中提出:课程设计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并且在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中都提出了具体的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例如,第一学段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目标中提出了四方面的要求:1.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
目的:探究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新生儿黄疸患儿20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04例)和对照组(9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
一、充满活力的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就是要对学生点滴的进步、创新的火花、独特的想法等给予适时、适度的激励性评价。  在教学中,激励性评价与导向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既能让学生明白凫胫鹤膝、取长补短,又能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打电话”时,笔者是这样进行评价的。  师:谢谢这位同学帮老师想了这个好主意。为了尽快通知到每个人,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几组,请几
【正】课堂观察与评价过程中的"学生立场",促使我们走进课堂把观察的焦点投放在学生身上,把学生发展状态、发展需求与结果作为我们考察与研究的中心。观察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目的:探讨防褥疮气垫在治疗瘫痪压疮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130例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使用防褥疮气垫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