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为所学 感而升华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llgl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在教学目标中强化情感因素的形成
  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定向作用,让教学中的师生活动具有明确的共同指向。《课程标准》在设计理念中提出:课程设计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并且在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中都提出了具体的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例如,第一学段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目标中提出了四方面的要求:1.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2. 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3. 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4.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这些变化不仅是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更是体现了时代性。以往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往往体现的只是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情感、个性等这些非认知因素往往受到忽视。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1. 过程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依附于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与发展的,需要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领悟,而不是通过传授来实现的。2. 四维目标不是四大块内容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整体,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蕴含在数学学习中,和知识与技能同步发展。要强调在注重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基础上掌握知识与技能。这样将有助于改变教师以往在教学中的陈旧观念,进而有效地提高数学学科教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二、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情感因素的培养
  数学学科的教学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数学学科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样重要。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呢?
  1. 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最佳情感心理。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其次,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与疑点,进行激疑操作,在“疑”中产生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把学习新知识的情感调节到最佳状态。最终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的心理,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强烈的精神追求,引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机。
  例如,笔者在教学一年级“统计”时,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把“统计不同颜色的花各有几盆”设计成“统计‘六一’时布置教室所用气球的个数”。上课伊始,笔者亲切地对学生说:“小朋友,‘六一’是你们最喜欢的节日,再过7天就是‘六一’了。为了让小朋友们过一个愉快又有意义的节日,老师和你们一起用气球把我们的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好吗?”简短的谈话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吸引了学生对班集体的关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萌发热爱生活、热爱集体之情。之后结合情境所开展的活动让学生感到亲切、有趣。由此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佳心理情感。
  2. 建立和谐关系,使学生保持最佳情感状态。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生生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活动。在师生互动中,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是极为关键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能成功。其次要热情鼓励学生善思多问,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做法;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例如,教学《角的认识》一课。笔者判断“ ”与“ ”这两个角谁更大。班上90%以上的学生认为第二个角更大。笔者没有当即否定他们,只是问道:“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认为第二个角更大,那么你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们的观点是正确的呢?”在引导学生实践操作后,学生明白了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并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理解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笔者认为这样处理体现了教师十分珍惜学生心灵深处对成功的渴望,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收获自尊、自信的同时保持了最佳的情感状态。
  3. 积极评价,满足学生最佳情感需要。
  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情感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将大大超过激励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考试分数就是检测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智育第一”等观念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好数学的情感受到挫伤,自信心受到摧残,数学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成为学生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的障碍。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学生建立自信,适时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当学生改正错误时应及时给学生以真诚的评价,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来调节、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与动机,满足所有学生的情感需要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三、在教学资源中,促进情感因素的升华
  1. 有效利用教材资源。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与学习动机,也指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充满快乐,给学生带来发现数学问题的欣喜,让学生体验获取新知的喜悦。数学概念中的普遍性、协调性、对称性、规律性等隐含的美不仅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教材资源,挖掘其中蕴涵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 活用生活资源。
  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是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周围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挖掘学生身边的事例,把这些事例作为课程资源提供给学生去发现、理解,通过独立思考、实践感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例如,某教师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新课之前他了解到不少学生早已经会读许多万以内的数了,但是遇到个别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时存在困难。因此,在上课前,教师布置了调查作业——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万以内的数。学生从超市宣传单、报纸等材料中发现了许多万以内的数。接着,教师请学生将这些数进行分类,学生很快便分出了四类:没有0的数,中间有0的数,末尾有0的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互教、生生互学等形式掌握读法。这样设计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素材,而是主动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有机地联系起来,从学生自身以及蕴涵丰富信息的周围世界出发,引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内驱力,激活了学生的情感需要与认知热情。
  (作者单位:福建省顺昌县水南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其他文献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犯错的过程往往是他们大胆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如果过分追求所谓“精致化”的教学,会让学生失去不少出错的权利和机会,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只要我们怀着容“错”之心去找“错”、品“错”,那么错误必定会成为宝贵的教育资源,成为引领学生智慧成长,走向成功的阶梯。  一、容“错”,点燃
教学实践表明,一道好的数学习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是启迪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但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练习题的功效,只重视解题的步骤和结果;不注重练习的拓展和延伸,不注重开发和生成好的练习题的现象。笔者认为要从学生的能力发展出发,让课堂练习做到“习”有所得,必须在课前精心预设时,从多重角度运用教学理念。  一、在练习内容素材结构上凸显:
我曾读到这样一个故事:陶行知先生一次在武汉大学演讲。他在讲台上撒了些碎米,然后从箱子里捉出一只公鸡,先用手按住公鸡的头,让它吃米,公鸡不从;再扒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
【正】学校要求各教研组在学校联欢晚会上表演一个节目,张老师所在的教研组同事听说要表演节目,纷纷表示不愿意参加此次表演,而张老师作为该教研组的组长,无奈之下只能接下任
目的:探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对减少婴儿头皮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的作用。方法:选取收治的应用头皮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出生后29 d~1周岁的婴儿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不同护理
一、从“知识技能”维度贴近学生现实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具体目标的第一个标志性的变化是从以“双基”为目标,发展到现在以“四基”为目标。也就是说,传统的数学教育仅仅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过十多年的课改,我们却发现,学生仅有这两方面是不够的,学生还要学会思考和经历,需要有这方面的体验或感受,需要积累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因此,贴近学生现实,首先必须尊重学
90年代后期,我捡拾过一个谁都不愿意干的“烂摊子”——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把全年级成绩最差的学生拼凑了一个班。这么一个班级,成绩和秩序无法形容,所以吓倒了诸多的任课老师。我接手他们时,我就告诉自己,从今天开始,这一帮孩子将是我最重要的人,我要爱他们,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爱是最有力的武器,真心爱了,也融入了他们。我发现,他们原本都有一个美丽的梦想,但是在成绩、现实和别人的眼光、态度面前,这
近年来,笔者尝试在教学中实行差异性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自选式练习题,开发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信的意识  一个班上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但学生享受教育的权利是平等的。为了让所有学生在40分钟内学有所得、练有所获,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可采用自选式练习题方式。开发学生潜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信意识。  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一课后,笔者
2012年12月28日下午,三明市梅列区群英小学师生欢聚一堂,举办“诵读经典诗文,营造书香校园”主题活动。比赛中,18个参赛班级的同学们以表演诵、诗配乐、诗组合、情境朗诵等多种形式,或声情并茂,或慷慨激昂,精彩演绎了《三字经》《弟子规》《满江红》等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那深情的誦读、激情的表演,把一段段优美的文字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一曲曲悠扬的歌,一幕幕感人的景。  开展“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