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节物理生本课堂初探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mei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本课堂是灯,照亮孩子求知的路;生本课堂是桥,摆渡着孩子的梦想;生本课堂是雨,滋润着孩子成长, 笔者用五环节教学法执教《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小有收获.
  第一环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创设求知情境,展示目标与重难点
  首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求知欲望,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什么内容难学,什么内容要重点学习.
  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教学中,笔者先设计了情境实验:让一名学生用力向上吹漏斗内的乒乓球,并且渲染气氛,奖励标准从50元、100元、1000元一路飙升,学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竞然无法实现,出人意料的现象让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笔者迅速导入课题让学生阅读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快速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行动.
  第二环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自主学习与探究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会学习是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方法与合作探究方法的掌握是实现目标的切入点,但由于思维定势及传统教学方式的负作用,学生自主、探究要经历一个过渡时期,要让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方法.
  首先设计了限时独立自主学习,用5分钟时间学习课本内容,培养学生浏览教材与精读教材的能力,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是流体?(2)流体压强与什么有关?(3)飞机的升力是如何产生的?
  接着,按独立主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三个程序设计了合作探究活动:(1)人人动手:用一张纸条做实验,让纸条自然下垂,从上方水平吹气,说出实验现象及原因;(2)二人合作:让两纸条竖直平行放置,向两纸条中间吹气,说出实验现象及原因;(3)观察教师实验,说出实验现象及原因;(4)前呼后应:讨论课堂开始实验现象的原因,再让学生分组展示,由教师进行评分.
  第三环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信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与倾听的习惯,让学生暴露思维、思维互补、优劣互补.无论回答是否正确,只要学生自信参与、自信展示,这就是成功.
  小组展示:先进行小组交流展示,每组一个题,由教师根据题目难度选定每组不同序号的学生,对小组展示结果进行评分,展示中的错误让其他组学生进行纠正,奖励1分,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倾听习惯.
  班级展示:对有一定的难度问题,作为班级的共同研究的课题,让学生抢答,根据完成情况评分,暴露出学生思维过程错误及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笔者设计了一个关于非洲犬鼠洞穴通风系统的问题,指定各组2号可以抢答,并让学生说明原因,引导其他学生理解应用知识,为优生提供了展示平台,为中差生搭建了思维的桥梁.
  第四环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归纳整理、点拨释疑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交流活动,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对教学难点大多存在疑惑,对知识只是初步感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交流疑惑,引导学生去感悟学习方法,对初步理解的知识形成知识系统,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
  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以下设计:
  首先引导学生把获得的零乱知识网络条理化,再重点落实教师静态预设教材的重难点——飞机的升力,制作了PPT动画说明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解决了实物向模型转化、相对运动、速度、流速与压强四个环节中思维的有机衔接,课堂学生自主学习与交流中展示活动中动态生成的疑问,尽可能让学生把错误都展示出来,再由学生讨论解决.
  第五环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巩固反馈,回归生活
  巩固反馈环节,主要体现四个结合:
  (1)物理与文学结合: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到:“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请你分析诗中包含的物理道理.
  (2)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结合,训练题辅以图片说明与分析:飞机机翼上凸下平的特殊结构使飞机获得向上的升力,在现代生活中,有的跑车尾部安装了一种“气流偏导器”,它的主要作用是当跑车在高速行驶时能让车轮更好地抓紧地面,由学生分析原因.
  (3)物理学习与历史科技结合: 1911年9月20日,远洋航轮“奥林匹克”号在它驶出朴茨茅斯港口后不久,与英国皇家海军“霍克”号铁甲巡洋舰同向航行,但是当两船平行的时候,突然“霍克”号竟然扭头几乎笔直地向“奥林匹克”号冲来,结果“霍克”号把“奥林匹克”的船舷撞了一个大洞,“霍克”号也受到损伤,让学生分析原因.
  (4)物理与生活感受结合:在火车站和地铁站台上,都画有一条安全线,当火车快速开过时,人越过这条线就会有危险.这是为什么?
  轮船在水中平行航行,都要保持一定的间距,若靠得很近,极易发生碰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回归生活:让学生把物理课堂自觉向课外生活世界延伸,让学生体验物理源于生活、物理服务生活,实现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社会的教学理念.
  课堂的偶然收获,坚定了笔者进行生本课堂研究的信念,孩子们的课堂激情,唤醒了笔者沉睡的创新意识,只有实践加反思,才能适应现代的教育形势.
其他文献
1测试题的总体要求及精神体现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每两年举行一次,以县区为单位进行质量统计,随机抽测,所反映情况比较客观、真实.学科内容领域的测试题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主要以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背景,从“回忆”、“理解与简单应用”和“问题解决”三个方面考查学生;非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应用相关的物理概念和原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或作出预测,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语言表述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测
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推理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思维能力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志,是物理高考注重考查的五种能力之一。推理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三大类。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统称为合情推理,即“合乎情理”的推理,合情推理常常能为我们提供探究的思路和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演绎推理的严密性很强,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
现代科学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情境有利于提升大脑的思维能力.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师生互动情境,能够创造优良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增强的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采用设问式、实验等不同的情境模式的设计,以期让课本上的知识更加通俗易懂,特别是一些重点和难题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消化.  1设问式情境设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初中学
题目 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行驶的汽车,因漏油,每经过T时间从离路面高h处漏下一滴油,油滴在路面上形成一段油点痕迹,如图1所示。已知油点痕迹P是汽车运动到Q处时滴下在路面形成的,现测出油点痕迹P至其前后相邻两点的距离分别为s1和s2,若汽车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运动到Q点时速度大小为v,则下列正确的是  [TP12GW114。TIF,Y#]  A。a=[SX(]s2-s1[]T2[SX)],v=[SX
题例如图1所示,人和砝码在天平两侧恰好使其平衡.已知天平的各部分均固结在一起且不发生形变.轴O处摩擦不计.当人通过轻绳拉横梁P点时(人的姿势、位置保持不变),天平将A.左端
1问题提出  我国于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总目标,将其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三类.每一类中都渗透“过程性目标”的思想,用“合作、自主、探究”三个词语刻画物理活动水平.“合作、自主、探究”就是要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特定的物理活动,对知识的产生、发展、结果、应用与拓展进行个体体验及群体合作交流,形成全新的物理探究学
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相识是一个必然的错误。三十二年前,周朴园爱上了他认为年轻、贤惠、规矩当然也美丽的鲁侍萍,鲁侍萍也爱上了英俊又有才学的周家少爷周朴园。他们的爱是真诚
题目 如图1所示,A是半径为R的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木板B上,竖直放置;B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光[TP12GW111。TIF,Y#]滑挡板固定在地面上,使其不能左右运动,小球C静止放在轨道最低点,A,B,C质量相等。现给小球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使小球在圆型轨道的内侧做圆周运动,为保证小球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且不会使B离开地面,初速度v0必须满足(重力加速度为g)  A。最小值为[KF(]4gR[K
物理学习在很多人的眼中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很容易产生很多的潜能生.潜能生主要是指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能以较好的态度对待学习,并且能参与学习之中去,但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或者学习出现退步的现象的学生.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符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等多种教学策略,改变学生头脑中的物理难学的观念.从而减少潜能生的存在,使之成为物理学习的优秀生.  潜能生的有如下特点:
《光的折射》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中较为抽象的一节内容,不过好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光的反射》,这两节内容有相似之处.巧妙的开展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又可以深化对《光的反射》这节内容的理解,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笔者没有完全按照教材设计的内容按部就班地实施教学,而是做了一些调整和创新,下面笔者就这节课中选取五个片段来谈谈自己的创新实践与感悟.  1把生活中的实例搬到课堂中来引入课题  分组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