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培养语文学习的内驱力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_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这门课程,有其自身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可见,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善于从多方面发掘他们学习的潜能。从多个角度培养其内在的驱动力,让学生在情感的充分体验中塑造自身与追求完善。
  那么,如何具体地培养其内驱力呢?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告诉我们:只有喜欢某事物,乐于接受它才会对其倍加关注并积极地去探索与追求。同时,也启示我们;教学要注意寓教于乐,让学生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学习。
  第一,教师要力求自身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语文教师,首先,须对学生倾注爱心,这种爱不是表面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情感恩赐”,而是“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让学生先“朱其师”,然后“信其道”。其次,作为语文教师,须特别重视积累与学习,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渊博的社会基础知识,在教学中,用丰富的知识赢得学生的敬重。再次,作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能用艺术的魅力驾驭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能体现自己特有的个人风格,能挥洒自如地展现自己的幽默风趣和满腹才情,具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力争在课堂上,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从而做一个魅力四射的人。
  第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全员参与。首先,在语文教学中,多组织带活动性质的竞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参与的情绪。课文研讨时,多设置分组、合作探讨这一环节,这样,既点燃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又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其次,多开展语文活动课,如研究型活动课、竞赛型活动课等。这样,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课,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在自我肯定中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
  纵观教材内容的更新,逐渐在走向“人”这一本身,教材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挚爱与关注,对人性理性的思考与褒贬。这告诉我们:语文课无疑重在立人、育人、提升人。要育人,首先,需动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进行情感教育,通过一篇篇生动的课文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的丰富与可贵;帮助学生关注表演、体会亲情的深沉与伟大。如在教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饱含深情的散文时,我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尤其是读富有深情、具有哲理性、令人回味催人思索的语段。读着读着。许多同学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心灵得到了震撼,顿时,眼眶里充满了泪水。这样,从情感出发,以“亲情”作为突破口进行情感教育,学生逐渐对生命与生活充满了热爱,对学习逐渐具有了向往与拼搏的动力。
  三、平等对话,善于赏识
  能够发现别人的美,是一种智慧;能够承认并欣赏别人的美,是一种豁达。学生作为一个一个的个体,有着各不相同的个性,但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都渴望着被承认。要想让一个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潜能,首先,应让他意识到他的尊严和个性得到了良性保护。因此,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在接触、交谈中,对他们表示一种信任和赏识,以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让其产生自信。同时,多给予他们具体的、有效的指导或帮助,一旦发现学生取得进步时,哪怕是一丁点地要及时地表示肯定或赞同,让他有新的前进的欲望。自古有“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教育方法,对具有不同个性、爱好、智能的学生,我们要正视其差异性的存在,根据他们不同的特性,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多角度去激励、鼓舞他们。
  语文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更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以人为本,让每一个环节浸润人文精神,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多方面培养他们的内驱力对学生学好语文大有帮助。
  (作者单位:青海海晏县民族寄宿制中学812200)
其他文献
摘要: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世界上很多人都在研究它,并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和规律性的东西,取得了许多成果。根据我所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山区实际和藏羌族学生特点,因人施教,为学生创造学习上的成功条件,让学生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开展实物教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太多的束缚,太多的“标准”说法,学生自由思索的空间很小,思想被牢牢地束缚,没有放飞的机会,由此,也使得我们的课堂少了一份生机,多了一份古板。使得学生一节课下来,收获甚少,而且显得非常疲倦,总觉得数学是极其深奥的东西,是枯燥的学问,是高深的科学。学习起数学来是单调的,是被动的,是没有任何兴趣与激情的。长此以往,学生会变得厌倦数学,如何改变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病,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只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的生命经历,它必须是真实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无时无刻不再运动变化的,我们可以深切体验、感受到知识、思维、情感的流动,知识、能力、情感的生成,也只有这样的生成,这才是课程改革后应该有的课堂。因为课堂的这种不可预测性使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曾听人讲起某教师业务水平颇高,就是“茶壶里下饺子”,意思是反映该教师不能把所授知识用语言表达出来。平时,无论家长还是同事,听到有能说会道的老师总想不到是出自数学老师,这说明大家对数学教师的口才,都持宽容态度,同时也反映了数学教师的现状以及人们对数学教师的期望。数学教学中语言教学的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了。如今,数学教学改革之风已吹遍教育大地,吹进了每个教师的心,“满堂灌”已早被人们所唾弃,学生不再是容
摘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它本身也具有局限性和矛盾性。尤其是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它的负面效应显得更加鲜明。  关键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提出的历史背景  效率与公平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两大价值,他们的关系结构具有明显的社会历史性,不同的关系结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同。
在语文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把安全、教学的工作摆在首位,必须从关爱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审视情境,努力构筑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想方设法使师生在繁重、艰巨的复习中创建愉快、和谐的互动氛围。  一、科学有效的深化课堂复习  课堂教学永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也是我们不变的主题。  1.归纳概括,疏理知识  复习课,不是对所学知识再进行简单的罗列和机械的重复,而是在重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