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趣入手,增强写作能力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yingxiangsu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三年级,小学生开始接触写作。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作文都带着或多或少的排斥的心理,总觉得没有内容可写、无话可说。一到要写作文时,很多学生都愁眉苦脸、如临大敌。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对习作存在着畏惧心理,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作文教学的伊始,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放胆去写。如果想让学生乐于表达,就应该让他们亲身走进生活,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而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对创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三、四学段的习作提出了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在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中,教师要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方面,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在三年级的习作练习中,有一个描写景物的作文训练——写一写自己眼中的秋天。一提到秋天,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大雁南飞、稻谷飘香,农民们喜悦地收割粮食,庆贺着一年的好收成。与农村的秋天相比,城市里似乎只有飘落的黄叶代表秋天的来临。但那些落叶不足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所以,当教师让他们写一写秋天的时候,他们就颇为无奈地到书本中搬“救兵”,将描写秋天的优美语句堆砌在一起,一味套用别人的语句。
  其实,秋天早已来到了我们中间。在校园里、在马路边,处处都有秋天的影子,只是我们没有走进它、捕捉它而已。因此,让学生们充满兴趣地关注生活中的真实景物,从细小的变化、对比中找到城市的秋天就显得尤为重要。每当秋天来临,我就带着学生一起在校园里寻找、观察秋天,抓住景物的特点,真实地描绘出自己眼中的秋天。
  一天,早上的太阳分外耀眼,我带着学生们走出教室。他们站在教学楼门口的台阶上兴奋地望着蓝天,情不自禁地道出课文中的句子:“蓝天像一个倒过来的大海。”“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指着天空说:“因为天空中万里无云,格外地蓝、格外地高,所以我就想起了课文中的句子。”接着我又指了指高悬于天空的太阳,请学生观察,并让他们将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学生们通过观察,真实地触摸到了现实中的景物,所以他们写作时能用形象的语句进行描述,真实而又生动。
  来到花坛边,学生们细致地观察着其中的一草一木。花坛里的万年红有的已经枯萎,身上泛出白色;有的仍然开放着,红彤彤的分外美丽。因为秋天的到来,小菊花黄色的身上染上了酱色的花纹。学生们仔细地看着这些平日里并不注意的花朵,观察着它们各不相同的姿态,纷纷说:“你看这万年红多像一串串红彤彤的小灯笼。”“是呀,有的枯萎了,像低着头在哭,有的还不停地开放,好像在张嘴笑。”“这菊花枯萎了,花瓣蜷缩在一起,像一个毛茸茸的小毛球。”平时在作文课上,我让学生描绘一下花朵的形象,学生们总会抓耳挠腮,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可站在花坛前,通过仔细观察,学生们的脑海中有了真实的形象,所以说起来就会言之有物;并且他们在表达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到了语文课中所学到的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学以致用,一举多得。
  接着,我又带着学生们去观察树木。我选择了一棵枝叶茂盛的树木,请学生仔细观察1分钟,然后说一说有什么新的发现。清晨,杨树上的叶子非常浓密,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绿色的光。树叶在微风的吹拂下微微晃动,偶尔有一片树叶从树上飘下来。树叶中朝阳的一面黄色的叶子比较多,背阳光的一面叶子还很绿。1分钟后,学生们迫不及待地说:“老师,在微风的吹拂下大树微微地晃动,仿佛在向我们招手。”“树上飘下来一片黄叶,好像是孩子在和母亲告别。”“树叶中有的已经变成了黄色,有的还是绿色的。”我趁势提问:“是翠绿色的?”“不是,是深绿色的。”“这说明什么?”“秋天来了。”是呀,秋天已经在一步一步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但是因为学生没有仔细观察、没有好好体会,所以无法真实地感受到这一切。因此,要使学生描写出秋天的景色,就要让他们有真情实感。真实地与这一切进行接触,这样才能有感而发,写出最真实、自然、情景并重的好文章。观察过这棵树,我又请学生们看马路旁边的另外一棵杨树,说一说又观察到了什么。学生们说:“这棵树的树叶都掉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我带着学生在树边慢慢走,请他们捡起地下枯黄的落叶,学生们仔细地观察、揉搓,感受着秋的礼物。
  在对树木观察的指导中,我引导他们从远及近、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抓住树木从静态到动态的变化,关注色彩的变幻,每一步都紧扣秋天,引导学生从树木的变化中体会到秋天的与众不同,感受到秋天的关,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从而更好地描绘秋天。
  观察过后,我带着学生回到教室里,又请他们按照观察的顺序将自己看到的内容回顾一下,边回顾、边表达、边补充,学生们的兴致极高。不到一堂课的时间,每一位学生都写出了具有独特感受的作文。文中的语句虽不算尽善尽美,但句句都是学生的肺腑之言。他们将自己所观察到的景物真实地记叙了下来,将自己对秋天的喜爱融于字里行间。
其他文献
这组图是由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女摄影师萨拉拍摄的狗狗与主人的最后一个拥抱。它们会提醒我们更好地珍惜身边跟我们在一起的小动物的每时每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要求会-写;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会独立识字。在这一学段特别强调“识写分开”和“多认少写”。同时低年级学生的手指还很幼嫩,少写一些更有利于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因地、因人制宜,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使广大学生都能达标,使学有余力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拼音是学习汉字的基础,是小学生漫长的求学生涯的第一步。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具有很明显的学前幼儿的特点——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提高汉语拼音学习的效率,并且在拼音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快乐地度过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一个多月呢?从汉语拼音本身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我采用多种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学,使学生始终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说话训练能使学生从小就会说话,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同时,它也为高年级作文奠定基础。所以,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应重视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从生活中积累说话素材    1.观察生活  观察,就要时刻留心生活中的事情。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是培养说话能力的第一步。就观察方法来说,有以下几点:  (1)随意观察。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的着眼点不同,其观察结果自然
期刊
赏识教育是通过赏识儿童,维护儿童的自尊,挖掘儿童的潜能,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耐挫力,保护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以
爱看咱们”大脚板“栏目的小读者们一定对这些国旗不陌生吧,请试着将这些国旗与相对应的国家连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