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味”:读味、品味、写味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t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幸读到特级教师王崧舟先生的《好课三味》,对他的关于“有语文味是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深有同感。语文承载的是语言文化,我们要教的就是这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味。一篇文章要教出语文味,学生学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初中语文课堂完全可以借鉴王崧舟先生的见解,从“读味”“品味”“写味”三方面下功夫。下面,笔者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走好这三步。
  一、读味——动情诵读,静心默读
  我国古代的教育方式以读为主,可以是单纯的朗诵,让学生在后来的生活体验中慢慢领会文章的意趣;也可以是先读后讲,在讲析中加深学生印象,深刻领会作品的情境……以前我们总认为这是落后的方法,现在看来,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强调反复朗读。”日本右脑开发专家七田真在《超右脑照相记忆法》这样评价我国这种读书方式。如此好的天才教育方式,我们要好好加以学习利用。
  中学时期正是学生记忆的最佳时期,许多知识记住后成为其一生取之不尽的宝库。所以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朗读,熟读成诵,在读的过程中思考,在读的过程中品味,从而品味出文章中作者那独到的情味。
  如教学七年级语文曹操的名篇《观沧海》一课,我们就采用了多种读法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实现对文本的品味。首先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明确字义,大体翻译诗义,并达到朗读流利的程度。对于能力强的学生,甚至要求初步达到背诵全诗的目标。在这个基础上,我又对下一步的朗读提出要求:1.诗文中写了什么意象,借此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2.根据对诗文的初步理解,给文章分层次,并说出段落大意。这样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静静地思考,在思考中品出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情感历程。
  另外,诵读必须存在于学习课文的全过程中,只有多读多思,才能品味出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在涵咏品味阶段,可以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品味其中的情味。如教学七年级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学生很难体会作者刻骨的痛彻,教师就要帮助学生认识作者的情感体验。如这句“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在学生看来,这句话无非就告诉我们两个信息,作者母亲快死了,她还有两个儿女让她担心,哪一个母亲不担心自己的孩子?作者母亲的担心蕴含内容更多,她不放心前途未卜的瘫痪儿子,未成年的女儿无人照看却还要照顾生病的哥哥。母亲为此实在不忍离去,她是死不瞑目啊,多么伟大的母亲!所以,教师要用艰难、断续的但非常眷恋的语气读给学生体会。经过笔者的一番朗读,学生都沉默了,此时的他们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有的学生还在悄悄拭泪,看来学生被文章的情感感染了。
  二、品味——品词鉴句,咬文嚼字
  品味文本的语言,理解其中的意蕴,体悟其中的深刻情感,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也是学习文章的重难点。那么,如何教会学生品味语言,领会作者的真情实感?
  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把他们不懂的语句加以讨论探究,在集体的力量下解决难题。质疑的同学如果不能完全理解,还可以继续质疑,大家帮助他最终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把自己认为有难度的但很重要的问题,单独提出来让大家继续讨论,这实际上就是学习的难点。老师这时不要急于辅导,看看学生的表现再说。如果各组的同学几分钟后都没有着落,这时教师就要适时点拨一下,让学生继续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一点时间,不要担心时间不够用了,不要急于求成。教师要教的就是“授渔”,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品味语句、咬文嚼字的方法。学生学会了本领,再加速进度也未为不可。注意的是,老师一定要学会懒一点,慢一点,这样学生就会变得勤快一点,聪慧一点。只要学生能放飞,我们就只做那个掌舵的船长即可。
  三、写味——圈画点注,摘抄书作
  读味、品味固然重要,但最终目的还是要放在写上,读写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高目标。所以,在预习阶段我们就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仔细思考,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划出来,把自己独到的体会写在文本旁边,遇到不懂的内容在书上作一下标记,以备上课质疑。这些工作尽量让学生在预习时完成,这样我们才可以在自主讨论阶段得到有质量的问题。你会发现,如果学生不能在课前做好圈点标注,那么在质疑和探究阶段就会潦草应付。有人说,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重要得多。此话不假,我们经常提到的创新意识就是指会提出问题。中国的孩子会做题是出名的,但提问能力不是一般的差,这是质疑能力训练得太少,所以我们要在“写”上多下功夫,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经常在学完文章后,布置学生把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写下来,并达到熟记,学以致用。我们看到,学生找到的大多都是文本中语言生动、情感动人的语句。可见,学生不是不会品评好文章,他对好文章有着非常敏锐的感受。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读文章,多去摘抄好句好词,以达到会用会写。写也是我们经常在课堂上练习的方式——仿写,在仿写的过程中,我们把对文本的理解转移到了写作的过程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更深刻地理解了文本的意味。
  总之,语文味要靠我们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思、多品,在朗读中不断地品味,在品味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这一块,都要求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要善于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再说,语文教学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人文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系统的语文知识,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情商,也使学生能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最终使学生在万花丛中采撷到甘甜的蜜。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粗浅地谈一下情
新课改下,要求数学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学科是一门思维缜密的学科,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则很难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从目前来看,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因而造成思维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思维单一化,不能以发散的眼光看待问题;思维无序化;思维表面化、定向化,仅能简单套用公式、法则进行数学活动,不能进行深入思考。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缺陷与教师的教法有关。传统数学教学
以锥形件为力学模型,用板材成形的塑性失稳理论对典型轴对称拉深件的极限承载能力进行了归一化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给出了该类工件破裂先稳时的极限载荷的统一表达式,并由此得到了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多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能力及个性的发展,身体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达成的两大支柱。进行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效果的展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全面的素质教育使学校教育真正能够成为“教人如何快乐生活”的教育,对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乃至国民素质的提高都有深远影响,值得我们进行探索和讨论。  一、中学数学教育现状  1. 学生学习现状  目前初中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文化,形成独立思想,丰富个人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阅读教学的目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由此可见,自主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内涵、掌握写作方法,是广大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树立新型教学理念,把握学生的感知心理、阅读习惯、语文基础等,创设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加强阅读、记忆、理解,活学活用,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学会运用写作方法,学
研究了在任意入射角度下多晶GeO2样品的红外反射光谱,并精确推导了任意角反射率公式.实验结果良好地验证了该公式的准确性.
在英语学习中,阅读是培养学生通过视觉接触书面文字符号传入大脑来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是提高英语听、说、写的主要渠道,在英语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阅读是提高学生独立运用语言能力的主要手段,是提高英语知识综合水平的主要方法。让学生在初中学习英语的阶段进行语言积累,对英语语言进行理解促进学生积累的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笔者对山区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建议,
在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初中英语教学。英语知识的缺漏是形成学困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初中阶段的词汇量会扩大,英语语法的难度也会增加,使得学困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有畏惧甚至是厌恶的心理。面临这样的问题,一般可以采取以下途径来做好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找出学困生落后的原因  学困生的英语成绩差,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因智力偏低而影响成绩的极少,绝大部分是非智力因素的原因造成的
应用文是用来联系工作、反映情况、解决问题的,是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经常运用的具有惯用格式的一种文体。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文渐渐淡出了我们的教材,以致我们的学生连一般的应用文都不会写。笔者去年作为我市中学生“感恩书信”现场作文大赛的评委,看到绝大多数学生写的作文不符合书信的格式要求,令人担忧。  一、应用文写作不被重视的原因  1. 考试指挥棒的影响  中考的指挥棒犹如悬在教师头顶的“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