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说学习初中物理到学习高中物理是一次大的飞跃,是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是从形象思维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飞跃,也是从单因素简单逻辑到多因素复杂逻辑的飞跑。这话是有道理的,因为高中物理难学是大多学生的同感。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无论在知识的深度、广度还是在学习方法的改变上都进了一大步。知识的抽象性、系统性、理论性及综合性,都要学生用相当多的时间独立地或在教师指导下获取和整理知识。可以看出,要学好高中物理非下苦功夫不可,舍此无捷径可走。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相應措施,以求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以求学得轻松愉快,提高学习效果。
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首先就要激发学习兴趣。物理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其原理往往是学生探求的悬念,所以学生对物理具有好奇心。由好奇产生兴趣,但由于应对学习物理的困难心理准备不足,这种兴趣会被冲淡,这时教师就要运用心理学原理激发巩固其学习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按起因可分为直接兴趣、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眼前的需要而产生的。在教学中,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是激发直接兴趣的有效途径。如果要使兴趣变为志趣(志趣是兴趣的高级水平),就要激发其间接兴趣。什么是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由事物的结果引发的兴趣。比如,一个学生对文学感兴趣,对计算机并不感兴趣,但想到将来无论做什么工作(即使当了作家),计算机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办公用具,于是也对计算机产生了兴趣。所以要激发间接兴趣,就要讲解物理在生活中以及科技领域的巨大作用,树立起他们远大的抱负与雄心壮志,这样兴趣就能变为志趣。兴趣便持久而不衰了。有了强大的学习动力,学习中的困难就不在话下了。
既然兴趣普遍来源于对物理现象及原理的好奇心。则物理实验就正好是揭开物理奥秘的重要手段。那么,就要发挥物理实验的优势,培养学习兴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建立在物理知识感知基础上的,物理实验将奇妙无穷的物理现象及其原理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感知与分析去认识世界。比如磁场中电子运动的圆形轨道,有趣的布朗运动等等,其实验过程就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将兴趣引向深入。无论是做实验还是讲解知识,既然要“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式教学就是其手段之一。启发启发,启要得法,启不得法,便启而不发。会启发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应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创设有启发性的物理情景,能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深入浅出的比喻,都可以启发学生产生奇思妙想,甚至产生创新思维。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指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用”。这说明教师的启迪引导是多么的重要,物理教师就要在探索教学的启迪艺术上狠下功夫。
其次是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上面谈了用启发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这一前提下,须进一步帮助学生找到好的思维方法,培养思维品质。培养怎样的思维品质,首先要找到他们存在的问题再对症下药。通过长期了解,学生进入高中出现的问题之一是物理意识不强,什么是物理意识,物理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物理问题时能用物理的观念,物理思考问题的特点来构思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物理花的功夫不少,但成绩并不理想。就是物理意识不强的原因,物理意识不强其表现有如下一些。如虽然学了新的物理知识,但面对一些未见过的题时,不能站在新的思维高度进行解决,只知死套公式,模仿做过的题目进行求解,或者根本无从下手。
举一个生活实例也可以说明这一问题。有个学生在已学过平抛运动规律之后玩射击游戏。虽然每次都瞄准了靶心,但每次都射到靶心之下。他为什么就不能想到应向稍高于靶心的位置瞄准呢?这说明他把射击游戏只当作生活游戏而没有与物理问题相联系,当然就不会去当作物理问题进行思考与研究。这就是缺乏物理意识的思维方法。所以当他们面对物理习题时就不得要领了。而另一个学生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是做正经的事还是玩耍,他都要对一些现象进行思考,有关物理的现象当然也在思考之中。当他初次看到飞机起飞时盘旋而上的情景,他就想到以往自以为飞机离开跑道是斜着直冲云霄,迅速进入航道,现在才明白为什么要盘旋而上了。别看这是个很小的事,但不具有物理意识的人,对身边的物理现象是熟视无睹的。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意识,老师要作出表率。有位老师与学生一道旅游时,就对所见物理现象不断地发问,这是什么原理,那是什么现象,物理是还是化学的。学生受到了感染,也养成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了。
培养物理意识,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乐于思考,还要善于思考。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就要对思维方法有个明确认识。使他们在对知识的掌握上应把注意力用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只有在对基本现象,基本规律等基本内容深入理解与充分复习的基础上,才去做一定的习题。如果对这些东西还处于似是而非的状态下,就去做习题,做再多的题效果也不佳。题海战术的弊端也是人所共识的。另外,要对做过的题或老师讲过的题,进行整理,特别是对失误的题目进行归类反思,找出规律,思考思维方法有无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物理意识和良好思维方法,是使学生学好物理的有效策略。
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首先就要激发学习兴趣。物理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其原理往往是学生探求的悬念,所以学生对物理具有好奇心。由好奇产生兴趣,但由于应对学习物理的困难心理准备不足,这种兴趣会被冲淡,这时教师就要运用心理学原理激发巩固其学习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按起因可分为直接兴趣、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眼前的需要而产生的。在教学中,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是激发直接兴趣的有效途径。如果要使兴趣变为志趣(志趣是兴趣的高级水平),就要激发其间接兴趣。什么是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由事物的结果引发的兴趣。比如,一个学生对文学感兴趣,对计算机并不感兴趣,但想到将来无论做什么工作(即使当了作家),计算机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办公用具,于是也对计算机产生了兴趣。所以要激发间接兴趣,就要讲解物理在生活中以及科技领域的巨大作用,树立起他们远大的抱负与雄心壮志,这样兴趣就能变为志趣。兴趣便持久而不衰了。有了强大的学习动力,学习中的困难就不在话下了。
既然兴趣普遍来源于对物理现象及原理的好奇心。则物理实验就正好是揭开物理奥秘的重要手段。那么,就要发挥物理实验的优势,培养学习兴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建立在物理知识感知基础上的,物理实验将奇妙无穷的物理现象及其原理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感知与分析去认识世界。比如磁场中电子运动的圆形轨道,有趣的布朗运动等等,其实验过程就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将兴趣引向深入。无论是做实验还是讲解知识,既然要“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式教学就是其手段之一。启发启发,启要得法,启不得法,便启而不发。会启发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应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创设有启发性的物理情景,能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深入浅出的比喻,都可以启发学生产生奇思妙想,甚至产生创新思维。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指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用”。这说明教师的启迪引导是多么的重要,物理教师就要在探索教学的启迪艺术上狠下功夫。
其次是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上面谈了用启发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这一前提下,须进一步帮助学生找到好的思维方法,培养思维品质。培养怎样的思维品质,首先要找到他们存在的问题再对症下药。通过长期了解,学生进入高中出现的问题之一是物理意识不强,什么是物理意识,物理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物理问题时能用物理的观念,物理思考问题的特点来构思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物理花的功夫不少,但成绩并不理想。就是物理意识不强的原因,物理意识不强其表现有如下一些。如虽然学了新的物理知识,但面对一些未见过的题时,不能站在新的思维高度进行解决,只知死套公式,模仿做过的题目进行求解,或者根本无从下手。
举一个生活实例也可以说明这一问题。有个学生在已学过平抛运动规律之后玩射击游戏。虽然每次都瞄准了靶心,但每次都射到靶心之下。他为什么就不能想到应向稍高于靶心的位置瞄准呢?这说明他把射击游戏只当作生活游戏而没有与物理问题相联系,当然就不会去当作物理问题进行思考与研究。这就是缺乏物理意识的思维方法。所以当他们面对物理习题时就不得要领了。而另一个学生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是做正经的事还是玩耍,他都要对一些现象进行思考,有关物理的现象当然也在思考之中。当他初次看到飞机起飞时盘旋而上的情景,他就想到以往自以为飞机离开跑道是斜着直冲云霄,迅速进入航道,现在才明白为什么要盘旋而上了。别看这是个很小的事,但不具有物理意识的人,对身边的物理现象是熟视无睹的。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意识,老师要作出表率。有位老师与学生一道旅游时,就对所见物理现象不断地发问,这是什么原理,那是什么现象,物理是还是化学的。学生受到了感染,也养成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了。
培养物理意识,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乐于思考,还要善于思考。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就要对思维方法有个明确认识。使他们在对知识的掌握上应把注意力用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只有在对基本现象,基本规律等基本内容深入理解与充分复习的基础上,才去做一定的习题。如果对这些东西还处于似是而非的状态下,就去做习题,做再多的题效果也不佳。题海战术的弊端也是人所共识的。另外,要对做过的题或老师讲过的题,进行整理,特别是对失误的题目进行归类反思,找出规律,思考思维方法有无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物理意识和良好思维方法,是使学生学好物理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