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它既能使文章增色添彩,又能使文章情理相生。如果结尾写得好,不仅使文章叙述完整,词意俱尽,而且有时还可以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因此,认真研究记叙文结尾的写作技巧,对于构思立意、锤词炼句都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写作中的常见的结尾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呼应开头法
呼应开头的结尾,是一种常用的结尾方法。它能使文章结构紧凑、完整,上下连贯,首尾圆合,全文浑然一体。如,习作《我给妈妈过生日》开头写道:“每年我的生日,妈妈都要张罗着给我过,可她从来不把自己的生日当回事。妈妈生日快到了,我心里暗暗盘算着给妈妈张罗张罗,送她一个意外的惊喜。”结尾写道:“妈妈已经睡觉了,我却兴奋得难以入睡,这次给妈妈过生日做得挺成功的,确实如妈妈所讲的那样,我已经长大了,已经长大了!已经长大了的我,下次再做一件什么事让妈妈更开心呢?”文章的主体部分,通过具体描述,再现了为妈妈过生日的温馨画面。这种前后呼应式的结尾,突出了为妈妈过生日这一中心,也表达了长大了的“我”对妈妈真情回报的心愿。
二、卒章显旨法
这种结尾方法是对前文所记叙的内容加以总结、归纳,使读者对全文的内容、立意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其结尾一定是在全文具体记叙、生动描写的基础上的概括和总结。如,习作《把孝心献给父亲》描叙了一位父亲身处生活艰难处境仍苦苦支撑,努力把爱奉献给儿子的动人事迹,表现了“爱”这一人间真情。结尾写道:“噢,父亲,也许你的爱在母爱面前显得太深沉了。母亲健在时,我总认为你根本不关心我,然而,在失去了母亲的这一年里,我深切地感受到完全不同于母爱的父爱。失去了孝敬母亲的机会,我一定要把双倍的孝心献给含辛茹苦养我的父亲。”结尾用抒情的笔调总结全文,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敬爱之情,同时也点明了题旨。
卒章显志,也称为“篇末点题”。运用这种方法结尾,可以刷新文章的结构美,加强主旨的深刻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从而给读者以“画龙点睛”式的艺术享受。又如,习作《我的第一次成功》开头写道:“成功总是甜蜜的,而我的第一次成功,却是甜蜜中带点苦涩。”结尾写道:“是啊,戒骄戒躁才能通向成功。这次比赛我虽在技艺上有了提高,而心理上却是一次失败。这失败正是我成功中的苦涩。”小作者慧眼看成功,聪眼看失败,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寻找到了平衡的支点,这就是“戒骄戒躁”。它既教育了自己,也教育了读者。点题点得既巧妙,又辩证,显示了作者思想认识的深度和写作技巧的力度。
三、启发联想法
读完一篇文章,有的结尾往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欲罢不能。即使一句话或者一个细节,都能使读者反复回味,产生丰富联想。这种能使读者再三品味、反复赏析的结尾方式,我们称之为“启发联想法”。其作用是充分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参与创作内容的再创作中去。这样结尾的显著特点是言已尽而意不尽,蕴涵丰富的弦外之音。如,某地竞赛作文《融……》,某学生以独特的视角,描述了公共汽车内外的见闻,陆续到站的汽车、蜂拥而至的人群、呼喊的妇女和孩子……然而,就在此时,一位断臂的军人正竭力维持秩序。于是,小站安静了。人们排着队有序上车,在车厢内互相谦让座位。结尾写道:“不知车里人多,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车窗上的冰屑化了,成股的往下流淌……这里,作者用了喻义式启发联想结尾,把复杂抽象的思想感情寄托于冰屑融化这一细节上,从而使冰雪融化蕴涵了较深的寓意:人们内心的“冰屑”——漠然、陌生、隔阂融化了,人与人之间陡然变得熟悉而亲近。作者把这种思想感情寄托在具体可感的细节之中,朦胧模糊而含蓄隽永,能激发读者无尽的思维,达到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
四、抒情议论法
抒情、议论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有时二者又相近相容。它是作者在记事、写人、绘景、状物之后,感情自然、真实的表达。抒情式议论感情饱满,语言珠落玉盘,最能激起作者的情思,引起思想上的共鸣、情感上的“共振”。如,习作《美丽的草坪》描述了春、夏、秋、冬草坪的不同景观,突出表现了草坪对社会的奉献精神。结尾写道:“美丽的草坪,你真像画家笔下一块绚丽多彩的调色板,你真像一个变化无穷的万花筒。你让我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你让我体会出人生的美妙,我爱你!”这里,作者在描写了草坪在不同时期所呈现的不同景色之后,以抒情收束全文。如果说四季变化的草坪是变化着的万花筒,那么绚丽多彩的人生就是妙不可言的“百草园”。
五、意外结局法
“意外结局法”是叙事类文章结尾的一种方法。所谓“意外”,就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这种方法常常是在文章即将结束时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意料,随之戛然而止,从而让读者为之震动,进而深深回味。这种结尾技巧,在平淡的叙事中异峰突起,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思维空间,促使读者对上文的叙述重新认识,重新品味,进而明确上文叙述的存贮积累、铺张渲染都是为了这最后一瞬的迸发。如,习作《母爱》用大量篇幅叙述了年轻的妈妈对女儿秋怡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快六年级了,秋怡每天洗脸都是妈妈用热毛巾在她脸上抹了又抹。后来,她到县城读初中了。结尾写道:“一天,秋怡从学校打车回家,站在母亲跟前,流着眼泪说:‘妈,我不念书了,我要和你生活在一起,我要一辈子和你生活在一起。’原来秋怡到了学校,不会洗衣服,不会叠被子,甚至到食堂点菜也不知如何点才合适。此刻,秋怡的妈妈有点茫然,愣愣地注视着女儿,掉下了晶莹的泪珠……”这个结尾,如平地惊雷,让人猛吃一惊,继而回味深思,于是恍然大悟。我们不禁为文章的精心构思、巧妙的结局以及中心思想的深刻隽永和社会意义的深远而拍案叫绝。这篇文章的成功在于结局的意外,从而获得振聋发聩、一笔千钧的效果。
当然,常见的结尾还有自然性结尾、引用式结尾等。总之,在作文教学中,结合实例,介绍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拓展视野,放飞理想都能起到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的作用。◆(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五甲学校)
□责任编辑:徐纯军
一、呼应开头法
呼应开头的结尾,是一种常用的结尾方法。它能使文章结构紧凑、完整,上下连贯,首尾圆合,全文浑然一体。如,习作《我给妈妈过生日》开头写道:“每年我的生日,妈妈都要张罗着给我过,可她从来不把自己的生日当回事。妈妈生日快到了,我心里暗暗盘算着给妈妈张罗张罗,送她一个意外的惊喜。”结尾写道:“妈妈已经睡觉了,我却兴奋得难以入睡,这次给妈妈过生日做得挺成功的,确实如妈妈所讲的那样,我已经长大了,已经长大了!已经长大了的我,下次再做一件什么事让妈妈更开心呢?”文章的主体部分,通过具体描述,再现了为妈妈过生日的温馨画面。这种前后呼应式的结尾,突出了为妈妈过生日这一中心,也表达了长大了的“我”对妈妈真情回报的心愿。
二、卒章显旨法
这种结尾方法是对前文所记叙的内容加以总结、归纳,使读者对全文的内容、立意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其结尾一定是在全文具体记叙、生动描写的基础上的概括和总结。如,习作《把孝心献给父亲》描叙了一位父亲身处生活艰难处境仍苦苦支撑,努力把爱奉献给儿子的动人事迹,表现了“爱”这一人间真情。结尾写道:“噢,父亲,也许你的爱在母爱面前显得太深沉了。母亲健在时,我总认为你根本不关心我,然而,在失去了母亲的这一年里,我深切地感受到完全不同于母爱的父爱。失去了孝敬母亲的机会,我一定要把双倍的孝心献给含辛茹苦养我的父亲。”结尾用抒情的笔调总结全文,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敬爱之情,同时也点明了题旨。
卒章显志,也称为“篇末点题”。运用这种方法结尾,可以刷新文章的结构美,加强主旨的深刻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从而给读者以“画龙点睛”式的艺术享受。又如,习作《我的第一次成功》开头写道:“成功总是甜蜜的,而我的第一次成功,却是甜蜜中带点苦涩。”结尾写道:“是啊,戒骄戒躁才能通向成功。这次比赛我虽在技艺上有了提高,而心理上却是一次失败。这失败正是我成功中的苦涩。”小作者慧眼看成功,聪眼看失败,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寻找到了平衡的支点,这就是“戒骄戒躁”。它既教育了自己,也教育了读者。点题点得既巧妙,又辩证,显示了作者思想认识的深度和写作技巧的力度。
三、启发联想法
读完一篇文章,有的结尾往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欲罢不能。即使一句话或者一个细节,都能使读者反复回味,产生丰富联想。这种能使读者再三品味、反复赏析的结尾方式,我们称之为“启发联想法”。其作用是充分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参与创作内容的再创作中去。这样结尾的显著特点是言已尽而意不尽,蕴涵丰富的弦外之音。如,某地竞赛作文《融……》,某学生以独特的视角,描述了公共汽车内外的见闻,陆续到站的汽车、蜂拥而至的人群、呼喊的妇女和孩子……然而,就在此时,一位断臂的军人正竭力维持秩序。于是,小站安静了。人们排着队有序上车,在车厢内互相谦让座位。结尾写道:“不知车里人多,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车窗上的冰屑化了,成股的往下流淌……这里,作者用了喻义式启发联想结尾,把复杂抽象的思想感情寄托于冰屑融化这一细节上,从而使冰雪融化蕴涵了较深的寓意:人们内心的“冰屑”——漠然、陌生、隔阂融化了,人与人之间陡然变得熟悉而亲近。作者把这种思想感情寄托在具体可感的细节之中,朦胧模糊而含蓄隽永,能激发读者无尽的思维,达到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
四、抒情议论法
抒情、议论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有时二者又相近相容。它是作者在记事、写人、绘景、状物之后,感情自然、真实的表达。抒情式议论感情饱满,语言珠落玉盘,最能激起作者的情思,引起思想上的共鸣、情感上的“共振”。如,习作《美丽的草坪》描述了春、夏、秋、冬草坪的不同景观,突出表现了草坪对社会的奉献精神。结尾写道:“美丽的草坪,你真像画家笔下一块绚丽多彩的调色板,你真像一个变化无穷的万花筒。你让我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你让我体会出人生的美妙,我爱你!”这里,作者在描写了草坪在不同时期所呈现的不同景色之后,以抒情收束全文。如果说四季变化的草坪是变化着的万花筒,那么绚丽多彩的人生就是妙不可言的“百草园”。
五、意外结局法
“意外结局法”是叙事类文章结尾的一种方法。所谓“意外”,就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这种方法常常是在文章即将结束时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意料,随之戛然而止,从而让读者为之震动,进而深深回味。这种结尾技巧,在平淡的叙事中异峰突起,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思维空间,促使读者对上文的叙述重新认识,重新品味,进而明确上文叙述的存贮积累、铺张渲染都是为了这最后一瞬的迸发。如,习作《母爱》用大量篇幅叙述了年轻的妈妈对女儿秋怡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快六年级了,秋怡每天洗脸都是妈妈用热毛巾在她脸上抹了又抹。后来,她到县城读初中了。结尾写道:“一天,秋怡从学校打车回家,站在母亲跟前,流着眼泪说:‘妈,我不念书了,我要和你生活在一起,我要一辈子和你生活在一起。’原来秋怡到了学校,不会洗衣服,不会叠被子,甚至到食堂点菜也不知如何点才合适。此刻,秋怡的妈妈有点茫然,愣愣地注视着女儿,掉下了晶莹的泪珠……”这个结尾,如平地惊雷,让人猛吃一惊,继而回味深思,于是恍然大悟。我们不禁为文章的精心构思、巧妙的结局以及中心思想的深刻隽永和社会意义的深远而拍案叫绝。这篇文章的成功在于结局的意外,从而获得振聋发聩、一笔千钧的效果。
当然,常见的结尾还有自然性结尾、引用式结尾等。总之,在作文教学中,结合实例,介绍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拓展视野,放飞理想都能起到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的作用。◆(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五甲学校)
□责任编辑:徐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