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课程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多向交流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的效果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收获而得到具体体现。因此,评价每一堂课的主要标准应是每一位学生个体的具体收获,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情感等,其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我们老师考虑最多,也是课堂教学中最着力到落实的目标。
而在不断的反思我自身的课堂之后,我惶恐的发现,我所关注课程文本内容是否讲授完,所关注课程实施的流畅性,我所关注双基教学的落实,我所关注数学思想的渗透等,很多时候都是我自己一相情愿的跳自己的舞蹈,在忽视学生的学习情感之后,让部分学生渐渐的害怕学习数学,也让一部分学生渐渐的游离了我的课堂,渐渐成为我们老师眼中的差生。现在想来,这真是一种罪过。
前些时候,我观摩了一位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的课。在4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她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灵活的处理教材,认真落实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精讲精练,分析细致、到位,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大胆猜想,非常有耐心的培养了学生图形语言与文字语言的转换方法,着力培养了学生基本的几何推理论证能力,來断的鼓励学生要主动学习。不容致疑,这是一堂非常优秀的常态课。课后我常想,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的每一常态课都能上得如此精致,对学生如此有耐心,那么,这将是我们教育之福,是学生之福。
但是,在欣赏之余,因为班里有极少数游离课堂之外的学生,让我坐在教室后面,仍感如芒在背。可以看出,老师已经习惯了这些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而这些学生也习惯了自己在课堂的学习行为,以致于在这45分钟的时间里,老师与这些学生就象两条平行线,那怕在语言或情感上,也永远无法相交似的。
这种情况,在我以往的课堂里也曾出现过,而且,在上课的过程中,有不少次我会因此而打断自己的教学思路,以致于影响了其他大多数学生的正常学习。我也曾努力去改变这种“教学事故”的发生,给这些在课堂上无所事事的学生布置一些他们能自主完成的额外作业,甚至在进行初二的教学时,我会给他们布置一些小学的数学作业让他们完成,以使他们能有事做,而不致于扰乱课堂纪律。但是,最终的结果是,我与他们在学习的情感上仍是两条无法相交的直线,以致于在以后准备的每一堂课里,我都得额外的给这些学生准备一些额外的作业,而且还必须推陈出新,变换作业的形式,有时还必须使用“老师的权威”效应来进行管理,目的就只有一个,让他们在课堂上也“忙”起来。不过,一直以来,这些学生居然没有“恨”我,现在想来真感觉幸运。
“教师不仅要调整课堂活动,使其适用学生现有的动机模式,而且要思考如何通过社会化改变这些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摘自《透视课堂》)每每想起这一句话,都让我汗流夹背。这么多年来,我常常要求,也常常建议我的学生去适应我的教学,而很少去调整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去适应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从教十多年来,在我自己上的每一堂课前,那怕是辅导课、自习课之类的课堂,我都认真的写好教案,思考教学每一个环节的实施方法,并预设好一些“应急”措施。但是,在准备课堂的过程中,我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去认真思考过哪些少数学生的学习情感,很多时候,我常常用“想当然的思想”去考虑我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我也曾努力的调整过自己的课程实施计划,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努力实施“民主的课堂”,以使更多的学生能在自己的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但当“文本课程”与“学生学习”之间出现矛盾时,我更多的是让我自己、让我的学生去无条件的服从于“文本课程”。在这种环境下,对于学生个体的学习情感,我更是难以顾及得到。幸运的是,在之后的几年里,我一直遇到的都是我们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以致于在我的课堂里,学生没有与我发生什么“冲突”。
前几天,我曾在课堂上认真观察一位坐在教室后面的女生。根据我自身的观察,她应该是一位成绩比较优良的好学生,但在整堂课里,她除了偶尔翻阅教材、动手完成老师提供的练习题之外,在其它更多的时间里,都是做自己一些课外的事(玩自己的手表、乱画乱涂等)。课后我与她简单的聊了一下天,当我问到她在课堂上为什么不认真听课时,她说:“老师几乎一直都在讲,而且老师所讲的我也几乎都会了,听不听都没什么问题的。”是啊,如果是我,那么在这样的课堂里,我除了开小差之外,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我想,忽视学生的学习情感,这正是我们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德海纳特说过:“所有有活力的思想都江堰市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而向学生预示结果或者解决方法都会阻碍学生努力研究。”我们总是埋怨学生不会数学思考,但如果我们反思我们自身的课堂教学,我们又何曾创造机会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了呢?我们又何曾敢删掉一些教材内容,在课堂上花时间去“等”学生了呢?
很多时候,当我们对教材内容处理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的同时,也是我们漠视学生学习情感,忽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时候。对此,我们不能不重视。
而在不断的反思我自身的课堂之后,我惶恐的发现,我所关注课程文本内容是否讲授完,所关注课程实施的流畅性,我所关注双基教学的落实,我所关注数学思想的渗透等,很多时候都是我自己一相情愿的跳自己的舞蹈,在忽视学生的学习情感之后,让部分学生渐渐的害怕学习数学,也让一部分学生渐渐的游离了我的课堂,渐渐成为我们老师眼中的差生。现在想来,这真是一种罪过。
前些时候,我观摩了一位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的课。在4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她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灵活的处理教材,认真落实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精讲精练,分析细致、到位,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大胆猜想,非常有耐心的培养了学生图形语言与文字语言的转换方法,着力培养了学生基本的几何推理论证能力,來断的鼓励学生要主动学习。不容致疑,这是一堂非常优秀的常态课。课后我常想,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的每一常态课都能上得如此精致,对学生如此有耐心,那么,这将是我们教育之福,是学生之福。
但是,在欣赏之余,因为班里有极少数游离课堂之外的学生,让我坐在教室后面,仍感如芒在背。可以看出,老师已经习惯了这些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而这些学生也习惯了自己在课堂的学习行为,以致于在这45分钟的时间里,老师与这些学生就象两条平行线,那怕在语言或情感上,也永远无法相交似的。
这种情况,在我以往的课堂里也曾出现过,而且,在上课的过程中,有不少次我会因此而打断自己的教学思路,以致于影响了其他大多数学生的正常学习。我也曾努力去改变这种“教学事故”的发生,给这些在课堂上无所事事的学生布置一些他们能自主完成的额外作业,甚至在进行初二的教学时,我会给他们布置一些小学的数学作业让他们完成,以使他们能有事做,而不致于扰乱课堂纪律。但是,最终的结果是,我与他们在学习的情感上仍是两条无法相交的直线,以致于在以后准备的每一堂课里,我都得额外的给这些学生准备一些额外的作业,而且还必须推陈出新,变换作业的形式,有时还必须使用“老师的权威”效应来进行管理,目的就只有一个,让他们在课堂上也“忙”起来。不过,一直以来,这些学生居然没有“恨”我,现在想来真感觉幸运。
“教师不仅要调整课堂活动,使其适用学生现有的动机模式,而且要思考如何通过社会化改变这些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摘自《透视课堂》)每每想起这一句话,都让我汗流夹背。这么多年来,我常常要求,也常常建议我的学生去适应我的教学,而很少去调整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去适应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从教十多年来,在我自己上的每一堂课前,那怕是辅导课、自习课之类的课堂,我都认真的写好教案,思考教学每一个环节的实施方法,并预设好一些“应急”措施。但是,在准备课堂的过程中,我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去认真思考过哪些少数学生的学习情感,很多时候,我常常用“想当然的思想”去考虑我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我也曾努力的调整过自己的课程实施计划,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努力实施“民主的课堂”,以使更多的学生能在自己的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但当“文本课程”与“学生学习”之间出现矛盾时,我更多的是让我自己、让我的学生去无条件的服从于“文本课程”。在这种环境下,对于学生个体的学习情感,我更是难以顾及得到。幸运的是,在之后的几年里,我一直遇到的都是我们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以致于在我的课堂里,学生没有与我发生什么“冲突”。
前几天,我曾在课堂上认真观察一位坐在教室后面的女生。根据我自身的观察,她应该是一位成绩比较优良的好学生,但在整堂课里,她除了偶尔翻阅教材、动手完成老师提供的练习题之外,在其它更多的时间里,都是做自己一些课外的事(玩自己的手表、乱画乱涂等)。课后我与她简单的聊了一下天,当我问到她在课堂上为什么不认真听课时,她说:“老师几乎一直都在讲,而且老师所讲的我也几乎都会了,听不听都没什么问题的。”是啊,如果是我,那么在这样的课堂里,我除了开小差之外,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我想,忽视学生的学习情感,这正是我们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德海纳特说过:“所有有活力的思想都江堰市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而向学生预示结果或者解决方法都会阻碍学生努力研究。”我们总是埋怨学生不会数学思考,但如果我们反思我们自身的课堂教学,我们又何曾创造机会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了呢?我们又何曾敢删掉一些教材内容,在课堂上花时间去“等”学生了呢?
很多时候,当我们对教材内容处理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的同时,也是我们漠视学生学习情感,忽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时候。对此,我们不能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