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指导学生自主探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mula_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的《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变“要我学”为“我会学”。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同下有所发现,有所收益,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呢?
  一、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自主探索
  上好一堂课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探索知识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达到这种效果的最好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我们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经过自身努力又能够解决的,恰当的问题情境应该处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能很快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中去。例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通过师生比赛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用计算器)。老师判断速度高于计算器,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个个迫不及待地想探索出其中的奥秘,这时使学生进入了一种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二、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有了自主探索的内驱力,还需要有自主探索的机会。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例如“圆的面积”一课,开拓学生探索学习的时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拓展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探索公式的来源,可以将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也可以将圆转化为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甚至可以将圆转化为近似的三角形……不拘一格,全方位探索学生的思维空间。第二,拓展探索的时间,向课外广延拓展。可以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去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如课外实际测量并计算圆形花坛的面积;选定一课树干,通过测量计算它的横截面面积;假如一个城市的环城公路是圆形的,如何计算内城区的面积?让学生展开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方案,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师适时指导,促进自主探索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知识“再发现”过程,但数学知识是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知识,有历史的经验教训可以借鉴,因此学生可以凭借这种经验教训而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通过相对简捷的途径去学习它、掌握它。另外,学生自主经历探索活动获得的数学认识势必会带来更大的个体性、模糊性和多义性,系统化、概括化程度不高,准确性也有待加强,尤其是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不足,将直接导致学生自我探索活动有效性的缺失。故《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忽略了教师对学生自主探索活动有效指导,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将受到质疑。因而,教师如何既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过程,又对他们的探索活动予以必要的监控、引领、指导,尤为重要。
  这种指导有时体现在学生自主探索之前的引领。例如,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众所周知2、5倍数特征的探索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对探索3的倍数特征具有一种负迁移作用,利用刚刚获得的成功探索经验(根据个位上数的特点、判断),学生显然没法解决新的问题,而仅凭百数表,学生很难独立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此时,教师有效地引导就显得十分必要。盲目地纠缠于“百数表”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并干扰学生对新方法的接受。因而,教师应当机立断,引导学生借助计数器这一并不陌生的工具作出更有针对性的新的探索。看起来,这种处理学生的主体性似乎没有得到很好的尊重,但恰恰是这种指导,有节制的主体性,才使得有效学习成为可能,也使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得到必要保障。
  这种指导有时则是学生探索过程中的支持和点拨。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关系”时,通过对一个圆的具体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学生往往会想当然地认为在所有的圆里都会是这样,这时教师就应及时追问“一个圆中的现象,能说明所有的圆都是这样吗?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一个猜想,如果要进一步验证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应该怎么办?”这一辅助性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误区进行了及时的引导,从而启发学生想到还要找几个圆来进行类似的研究,进而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出结论“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此时学生又陷入新的困顿——无法得到一个具体准确的数字。这时教师可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直接告知:其实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对美丽的圆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教材第102页的“你知道吗?”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请你们自己阅读。
  这种指导有时则表现为学生探索活动后的启迪和促思。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我首先让学生把三张一样长的白纸条分别折成2等份、4等份、8等份,并用色笔涂出1/2、2/4、4/8。引导比较观察第一张纸条到第二张纸条到第三张纸条,它们有什么变化?通过比较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得出1/2=2/4=4/8,它们的大小没有变,只是由1/2到2/4到4/8,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乘2或乘4。然后提问: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10、乘20,分数的大小会变吗?反过来呢?讨论:分数的分子、分母能不能同时乘或除以0?当学生成功地解决了刚才的问题后,我们发现他们此时仍然是处在不自觉的思维状态中,所以教师在探索完成后,还应给他们以引导,以帮助学生反思评价自己的探索过程,从数学思想方法上总结自己的经验。所以最后教师追问:想想刚才的探索过程,你发现分数有怎样的性质?学生在这一引导下用数学语言描述了探索得出的结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环节也就成了画龙点睛之笔。
  四、评价激励,延续探索
  当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长时间的探索,而终于解决一个对他来说是新奇和富有挑战的数学问题时,他能从中体验到一种成功感。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我们在对获得成功的孩子表扬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了未获得成功的孩子,决不能简单地对他们给予批评指正,而是要尽量发现其探索过程中的闪光之处,哪怕是那样微乎其微的,都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再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错误,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主动发展放在首位。要善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动机,还给学生探索的时空,培养自主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爱学、能学、会学、培养出具有探索意识和创新知识的一代新人。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以俞调枢”背俞指针疗法治疗GERD患者,明确其临床疗效,并观察此疗法对GERD患者睡眠质量、不良反应及适用证型。并进一步探讨GERD患者血清Leptin、Ghrelin水平变化
传统的评价方式强调采用量化的方法来评价学生,因为它精确、客观,但我们知道人的很多方面是不能单独用定量的方法去进行评价的,如人的态度、兴趣,就不易量化。再有人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怎能仅靠一种方法去衡量所有的受教育者呢?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我们认为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去评价学生的不同方面,甚至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去衡量我们每个个体,更能促进每个个体的积极主动地发展。在评价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发挥评价的引领、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对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就忘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动手操作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实践证明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
徐卫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标准》还指出: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
【摘要】高中数学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为此,教师在日常的数学解题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使得学生的练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显著的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 解题 思路  数学由于其自身的知识体系富含一定的理论性和抽象性,简单的言语讲解难以让学生真正领悟数学知识的内涵,高中数学涉及到很多抽象的定理、复杂的公式运算,这些知识
目的:通过对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相关文献中的经验、医案进行梳理,建立高血压中医药知识库,探索中医药在高血压病诊治方面潜在的、有价值的临床规律,以期为临床诊疗工作及科研设计
以往的教学把传承知识作为主要目的,这种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探索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愿望要比其获得有限的知识更有价值。为此,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为体现这一新理念,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动手操作,启迪学生思维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
数学是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我们研究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与消除的目的是:(1)便于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反思,以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发扬成绩,纠正错误;(2)把握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状态,加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益;(3)试图探讨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因素及与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