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著阅读作为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形式,教师要善于对他们进行名著阅读方法的指导,这样,才能让初中生的名著阅读具有目标性和过程性,从而切实提高名著阅读的效率。
一、批注式阅读,让名著阅读有“深度”
所谓“批注阅读”就是指读者对文本的品味、鉴赏与评价,并在文本空白处及时地进行记录与分析,是一个读与写、想与悟相结合的高效阅读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引导学生通过“批注阅读”与名著进行深入对话,才能让他们的名著阅读有“深度”。
1.借助观点式批注,让阅读具有个性
引导初中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个性化阅读,就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与名著之间的深入对话。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初中生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对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及事件等进行观点式批注,这样,就能够让他们的阅读具有个性化。
例如,在引导初中生阅读《骆驼祥子》时,笔者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主要对祥子这一人物形象进行观点式批注。有的学生在批注中这样写:“祥子是一个老实人。忠厚老实是他的特点。并且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从对待虎妞这一件事件上可以看出。”有的学生这样写:“祥子是一个即老实又狡猾的人。刚开始他很勤奋,也对别人非常好。但是,到了后来为了买车却变坏了,有的时候甚至会和老弱病残的车夫抢生意。他经历了三次磨难,最后只有把车卖了,然后变成了一个无赖。”
2.借助评论式批注,让阅读具有个性
所谓评论式批注,就是指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本所呈现的主旨思想发表自己的评论。评论式批注与观点式批注相比,具有更强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能够更加深刻地彰显阅读个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初中生对名著所体现的情感主旨进行评论式批注,在评论式批注的过程中提升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主旨。
例如,在初中生阅读完《西游记》时,让他们写一写最能够体现《西游记》精神的批注。有的学生这样是这样写的:“只要坚持,滴水穿石,就能成功。”……这一些学生的点评是很到位的,有效地体现了《西游记》这一名著的情感主旨。同时也可以看出评论式能使学生结合文本的内涵,表达自身的感悟,继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升华了名著所蕴含的情感。
二、比较式阅读,让名著阅读有“广度”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确实如此,只有初中生的阅读视野宽广,才能促进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指对两篇以上文章主题、内容或结构相近的文章,或者对同一篇文内相近的语言、人物或修辞等要素在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性阅读的形式。教师要善于让学生采取比较阅读的方式来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从而让他们的名著阅读有“广度”。
1.同一本名著比较阅读,让阅读更深刻
在很多名著中,往往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并且这些人物形象之间是存在一定的联系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初中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就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名著的主旨思想。
例如,在《水浒传》中,作者刻画了108位英雄人物。这一些英雄人物的一个共同点是都曾经受到官府的迫害,并且一个个都是武艺超群、行侠侠义。但是这108个人的性格特征却又都是不相同的。如鲁智深和武松这两个人物十分相似。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就能够明确两人之间的不同点。鲁智深和武松都是当时的小官,鲁智深是提辖,武松是都头;并且具有相同的经历,都是为了不平之事打死了人,鲁智深打死了镇关西,武松打死了潘金莲、西门庆。这两人的不同之处是处理事情的不同方式,在打死人以后,鲁智深是“机智逃跑”,而武松则是“愚蠢自首”。在对比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鲁智深对于统治阶级“官官相护”的法律认识是清楚的,而武松则缺乏这一种认识。这样,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就能够形成探究阅读能力,在对比的过程中充分认识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除了不同人物之间的比较阅读以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名著中的同一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如武松在第一次杀了人以后,是去自首的,但是,到了后面却在杀了人以后就不这么“愚蠢”了,从这个对比中就能够让学生知道武松看透了当时统治阶级及其法律的本质。这样,学生对《水浒传》“逼上梁山”的主旨思想就能够深刻领悟到了。
2.同一类名著比较阅读,让阅读更深入
文本对话是一种高级的文本阅读形式,是把文本内容不断进行内化的过程。其实,很多名著与名著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来深化名著阅读。对于在内容和形式上相近的名著,教师要善于引导初中生采取对比阅读的形式获得新的思维视角。
例如,《格列弗游记》和《鲁宾逊漂流记》是游记类名著中的代表作品。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初中生就会发现格列弗和鲁宾逊这两个人出游的目的是不同的,格列弗出游是为了生计,而鲁宾逊出游是为了财富;这两本名著的写作手法也是不相同的,《格列弗游记》采取的是描写的形式,并且其中的描写语言体现出了一定的荒诞性,而《鲁宾逊漂流记》是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写作语言具有真实、具体的特点;这两本名著的时代背景也是不相同的,《格列弗游记》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而《鲁宾逊漂流记》则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通过诸多元素的比较,能够有效地促进初中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的概括能力与比较思维能够,从而让他们的书越读越深入。
三、探究式阅读,让名著阅读有“厚度”
初中生在进行名著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人生底蕴。而探究式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的一种阅读方式,能够有效地彰显初中生文本阅读的自主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初中生对名著进行探究式阅读,从而让他们的名著阅读有“厚度”。
1.基于学生喜好,激发名著探究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好一步步地引导他们爱上名著阅读,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初中生名著阅读的兴趣,从而有效地引导他们参与到名著阅读中来。
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笔者发现初中生对课文中的“美女蛇的故事”十分感兴趣,并不时地问讲美女蛇故事的阿长到底是谁,他还讲过什么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兴趣特点,笔者及时进行了这样的引导:“同学们,长妈妈是鲁迅的保姆。在鲁迅小的时候,长妈妈经常会给他讲故事。其实,在鲁迅的《朝花夕拾》这一本书中,还有很多关于长妈妈与鲁迅之间的故事。你们要是真的很想知道阿长的情况及鲁迅小时候发生的一些趣事,那就请你们自己去读一读原著,原著一定能够告诉你们答案。”
2.引导质疑讨论,培养名著探究阅读的能力
初中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读不懂的地方,这些问题正是培养他们探究阅读能力的有效切入点,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在同伴之间进行质疑讨论,发挥合作探究的优势来解决阅读中碰到的问题,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名著探究阅读的能力。
例如,初中生在阅读在高尔基的《童年》时,对于书中所写到的阿廖沙与外祖父之间的态度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有很多学生认为有的地方读不懂。因此,笔者首先引导他们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碰到的这一些问题及时地记录下来,并且进行整理分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把问题进行梳理。然后,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阅读交流,根据不同成员之间的质疑进行互相解答,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培养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分析问题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让他们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从而让他们的名著阅读更高效。
★作者单位:浙江青田县温溪镇第一中学。
一、批注式阅读,让名著阅读有“深度”
所谓“批注阅读”就是指读者对文本的品味、鉴赏与评价,并在文本空白处及时地进行记录与分析,是一个读与写、想与悟相结合的高效阅读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引导学生通过“批注阅读”与名著进行深入对话,才能让他们的名著阅读有“深度”。
1.借助观点式批注,让阅读具有个性
引导初中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个性化阅读,就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与名著之间的深入对话。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初中生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对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及事件等进行观点式批注,这样,就能够让他们的阅读具有个性化。
例如,在引导初中生阅读《骆驼祥子》时,笔者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主要对祥子这一人物形象进行观点式批注。有的学生在批注中这样写:“祥子是一个老实人。忠厚老实是他的特点。并且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从对待虎妞这一件事件上可以看出。”有的学生这样写:“祥子是一个即老实又狡猾的人。刚开始他很勤奋,也对别人非常好。但是,到了后来为了买车却变坏了,有的时候甚至会和老弱病残的车夫抢生意。他经历了三次磨难,最后只有把车卖了,然后变成了一个无赖。”
2.借助评论式批注,让阅读具有个性
所谓评论式批注,就是指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本所呈现的主旨思想发表自己的评论。评论式批注与观点式批注相比,具有更强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能够更加深刻地彰显阅读个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初中生对名著所体现的情感主旨进行评论式批注,在评论式批注的过程中提升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主旨。
例如,在初中生阅读完《西游记》时,让他们写一写最能够体现《西游记》精神的批注。有的学生这样是这样写的:“只要坚持,滴水穿石,就能成功。”……这一些学生的点评是很到位的,有效地体现了《西游记》这一名著的情感主旨。同时也可以看出评论式能使学生结合文本的内涵,表达自身的感悟,继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升华了名著所蕴含的情感。
二、比较式阅读,让名著阅读有“广度”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确实如此,只有初中生的阅读视野宽广,才能促进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指对两篇以上文章主题、内容或结构相近的文章,或者对同一篇文内相近的语言、人物或修辞等要素在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性阅读的形式。教师要善于让学生采取比较阅读的方式来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从而让他们的名著阅读有“广度”。
1.同一本名著比较阅读,让阅读更深刻
在很多名著中,往往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并且这些人物形象之间是存在一定的联系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初中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就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名著的主旨思想。
例如,在《水浒传》中,作者刻画了108位英雄人物。这一些英雄人物的一个共同点是都曾经受到官府的迫害,并且一个个都是武艺超群、行侠侠义。但是这108个人的性格特征却又都是不相同的。如鲁智深和武松这两个人物十分相似。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就能够明确两人之间的不同点。鲁智深和武松都是当时的小官,鲁智深是提辖,武松是都头;并且具有相同的经历,都是为了不平之事打死了人,鲁智深打死了镇关西,武松打死了潘金莲、西门庆。这两人的不同之处是处理事情的不同方式,在打死人以后,鲁智深是“机智逃跑”,而武松则是“愚蠢自首”。在对比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鲁智深对于统治阶级“官官相护”的法律认识是清楚的,而武松则缺乏这一种认识。这样,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就能够形成探究阅读能力,在对比的过程中充分认识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除了不同人物之间的比较阅读以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名著中的同一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如武松在第一次杀了人以后,是去自首的,但是,到了后面却在杀了人以后就不这么“愚蠢”了,从这个对比中就能够让学生知道武松看透了当时统治阶级及其法律的本质。这样,学生对《水浒传》“逼上梁山”的主旨思想就能够深刻领悟到了。
2.同一类名著比较阅读,让阅读更深入
文本对话是一种高级的文本阅读形式,是把文本内容不断进行内化的过程。其实,很多名著与名著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来深化名著阅读。对于在内容和形式上相近的名著,教师要善于引导初中生采取对比阅读的形式获得新的思维视角。
例如,《格列弗游记》和《鲁宾逊漂流记》是游记类名著中的代表作品。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初中生就会发现格列弗和鲁宾逊这两个人出游的目的是不同的,格列弗出游是为了生计,而鲁宾逊出游是为了财富;这两本名著的写作手法也是不相同的,《格列弗游记》采取的是描写的形式,并且其中的描写语言体现出了一定的荒诞性,而《鲁宾逊漂流记》是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写作语言具有真实、具体的特点;这两本名著的时代背景也是不相同的,《格列弗游记》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而《鲁宾逊漂流记》则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通过诸多元素的比较,能够有效地促进初中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的概括能力与比较思维能够,从而让他们的书越读越深入。
三、探究式阅读,让名著阅读有“厚度”
初中生在进行名著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人生底蕴。而探究式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的一种阅读方式,能够有效地彰显初中生文本阅读的自主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初中生对名著进行探究式阅读,从而让他们的名著阅读有“厚度”。
1.基于学生喜好,激发名著探究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好一步步地引导他们爱上名著阅读,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初中生名著阅读的兴趣,从而有效地引导他们参与到名著阅读中来。
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笔者发现初中生对课文中的“美女蛇的故事”十分感兴趣,并不时地问讲美女蛇故事的阿长到底是谁,他还讲过什么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兴趣特点,笔者及时进行了这样的引导:“同学们,长妈妈是鲁迅的保姆。在鲁迅小的时候,长妈妈经常会给他讲故事。其实,在鲁迅的《朝花夕拾》这一本书中,还有很多关于长妈妈与鲁迅之间的故事。你们要是真的很想知道阿长的情况及鲁迅小时候发生的一些趣事,那就请你们自己去读一读原著,原著一定能够告诉你们答案。”
2.引导质疑讨论,培养名著探究阅读的能力
初中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读不懂的地方,这些问题正是培养他们探究阅读能力的有效切入点,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在同伴之间进行质疑讨论,发挥合作探究的优势来解决阅读中碰到的问题,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名著探究阅读的能力。
例如,初中生在阅读在高尔基的《童年》时,对于书中所写到的阿廖沙与外祖父之间的态度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有很多学生认为有的地方读不懂。因此,笔者首先引导他们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碰到的这一些问题及时地记录下来,并且进行整理分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把问题进行梳理。然后,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阅读交流,根据不同成员之间的质疑进行互相解答,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培养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分析问题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让他们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从而让他们的名著阅读更高效。
★作者单位:浙江青田县温溪镇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