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都喜欢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分析。这虽然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却对学生的自主提问意识的形成造成了不利影響。教师应该变提问为对话分享,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培养阅读高阶思维,让其在自主阅读中进行反思、对比、发现,从而促使其举一反三,提高阅读能力。
一、静读反思,对比推理
初中生在最初阅读文本时往往凭借阅读兴趣进行阅读,其自主阅读的激情维持时间较短,最多只能依靠体验进行理解,其思维停留在低阶层次。为了让学生尝试在阅读中反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静读反思,在反思中尝试对比推理。
在学习《背影》一文时,有学生在初读后发现“我”和父亲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父亲在失业的情况下还坚持送“我”出门,同时还在很不方便的情况下帮“我”买橘子,这说明父亲爱“我”之深。但是读到最后却又觉得父亲的情感过于矫情,最后提到父亲的信中写到膀子疼痛,“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事实上膀子疼痛并非严重的疾病,阅读参考资料也知父亲当时身体其实并无大的疾患,那么父亲为何要写信吓“我”呢?在自主提出问题后,学生不断对比阅读,揣摩文本中形容父亲行为的片段,在思索后,该学生发现这其实是父亲表达对“我”思念的独特方法。父亲想要见“我”,但是却不想直接说,因此才会谎称快要离世,希望“我”能回家见他。在反思后,学生发现这里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爱之深沉。
在静读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讲授的内容较少,而是让学生自主进行文本分析。学者怀特海提出离开浪漫无所谓理解力,得到的只是枯燥的知识。静读反思的过程实际上便是给了学生更多的阅读空间,令学生能投入到浪漫的阅读和理解中,反而能令其从文本中获得更多信息。
二、交流发现,多元交融
学者王荣生提出阅读教学便是引导学生揣摩字里行间的情绪,思考词语背后所关涉的人和事物。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发现,将反思的内容说出来,和同伴进行多元交流,在融会贯通后能获得新的体验。
在初步阅读《囚绿记》一文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多元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讨论作者和绿友之间的情感。此时有学生发现从文章中的一些词汇入手能看出作者对绿友所怀有的情感,如当“我”选择房间时,看见绿友后“毫不犹豫”地决定了下来,其直爽让伙计都感到惊奇。“毫不犹豫”一词看似普通,但是却显示了“我”对绿友的深切情感,这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没有缘由的爱,也正是因为太喜欢“绿友”,因此“我”才会做出“囚禁”绿友,想要和它永远相伴这样的事情。在这位学生的启发下,其他学生也陆续发现了其他类似的重要词汇,如有学生提出,作者提到“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这里不仅说明“我”和绿友之间的情感,同时也说明绿友对于“我”来说是心灵的慰藉。
学者杰克森中研究教育时提出思维的形成必须通过耐心的训练,要将学生引导到精确阅读阶段。各种不同的内容都可以用来交流,从文章的文字、标点到文章的结构,作者的情感思想均可。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互动交流的阅读习惯。
三、举一反三,应用升格
在阅读的高阶思维层次,学生必须学会举一反三,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阅读其他文本之中。学生李少峰在研究阅读教学时提出这一阶段叫做综合运用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示范,然后引导学生自主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在此阶段中,学生要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整理,并尝试在实践中不断贯彻使用。
在学习《鼎湖山听泉》一文时,教师以文章的前半部分为例子,指导学生进行反思阅读和交流融通。在讨论中,学生分析了不少和文本有关的问题,如作者为何要将泉水比喻成“爱女”,这样的比喻是否能够很好地展现泉水的形态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尝试举一反三,自主阅读文章的后半部分,着重品味作者深夜听泉的文字。由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精读技巧,故此学生在阅读时能举一反三,品味出文章的深意。如有学生提出,这段文字最精彩的地方便是运用了比喻的方法,将泉水的声音比喻成各种不同的乐器,如提琴、钢琴等。还有学生在交流中提出,将泉水比喻成乐器还有一个好的地方,便是和文章的题目相呼应,文章的题目是“听”泉,而深夜之中无法看见泉水的形貌,正是听泉的好时机。
学者王荣生在研究阅读教学时提出,心理学研究表明低阶思维以刺激反应为主,进而通过体验引发联想,这虽然也有助于阅读,却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进行高阶思维,从反思开始,渐渐过渡到自主探究,最后形成批判性思维,得到更深刻的结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对话分享的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反思,令其积极参与到对文本的探究和批判阅读中,进而培养其阅读高阶思维。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白蒲镇初级中学(226500)
一、静读反思,对比推理
初中生在最初阅读文本时往往凭借阅读兴趣进行阅读,其自主阅读的激情维持时间较短,最多只能依靠体验进行理解,其思维停留在低阶层次。为了让学生尝试在阅读中反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静读反思,在反思中尝试对比推理。
在学习《背影》一文时,有学生在初读后发现“我”和父亲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父亲在失业的情况下还坚持送“我”出门,同时还在很不方便的情况下帮“我”买橘子,这说明父亲爱“我”之深。但是读到最后却又觉得父亲的情感过于矫情,最后提到父亲的信中写到膀子疼痛,“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事实上膀子疼痛并非严重的疾病,阅读参考资料也知父亲当时身体其实并无大的疾患,那么父亲为何要写信吓“我”呢?在自主提出问题后,学生不断对比阅读,揣摩文本中形容父亲行为的片段,在思索后,该学生发现这其实是父亲表达对“我”思念的独特方法。父亲想要见“我”,但是却不想直接说,因此才会谎称快要离世,希望“我”能回家见他。在反思后,学生发现这里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爱之深沉。
在静读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讲授的内容较少,而是让学生自主进行文本分析。学者怀特海提出离开浪漫无所谓理解力,得到的只是枯燥的知识。静读反思的过程实际上便是给了学生更多的阅读空间,令学生能投入到浪漫的阅读和理解中,反而能令其从文本中获得更多信息。
二、交流发现,多元交融
学者王荣生提出阅读教学便是引导学生揣摩字里行间的情绪,思考词语背后所关涉的人和事物。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发现,将反思的内容说出来,和同伴进行多元交流,在融会贯通后能获得新的体验。
在初步阅读《囚绿记》一文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多元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讨论作者和绿友之间的情感。此时有学生发现从文章中的一些词汇入手能看出作者对绿友所怀有的情感,如当“我”选择房间时,看见绿友后“毫不犹豫”地决定了下来,其直爽让伙计都感到惊奇。“毫不犹豫”一词看似普通,但是却显示了“我”对绿友的深切情感,这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没有缘由的爱,也正是因为太喜欢“绿友”,因此“我”才会做出“囚禁”绿友,想要和它永远相伴这样的事情。在这位学生的启发下,其他学生也陆续发现了其他类似的重要词汇,如有学生提出,作者提到“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这里不仅说明“我”和绿友之间的情感,同时也说明绿友对于“我”来说是心灵的慰藉。
学者杰克森中研究教育时提出思维的形成必须通过耐心的训练,要将学生引导到精确阅读阶段。各种不同的内容都可以用来交流,从文章的文字、标点到文章的结构,作者的情感思想均可。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互动交流的阅读习惯。
三、举一反三,应用升格
在阅读的高阶思维层次,学生必须学会举一反三,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阅读其他文本之中。学生李少峰在研究阅读教学时提出这一阶段叫做综合运用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示范,然后引导学生自主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在此阶段中,学生要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整理,并尝试在实践中不断贯彻使用。
在学习《鼎湖山听泉》一文时,教师以文章的前半部分为例子,指导学生进行反思阅读和交流融通。在讨论中,学生分析了不少和文本有关的问题,如作者为何要将泉水比喻成“爱女”,这样的比喻是否能够很好地展现泉水的形态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尝试举一反三,自主阅读文章的后半部分,着重品味作者深夜听泉的文字。由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精读技巧,故此学生在阅读时能举一反三,品味出文章的深意。如有学生提出,这段文字最精彩的地方便是运用了比喻的方法,将泉水的声音比喻成各种不同的乐器,如提琴、钢琴等。还有学生在交流中提出,将泉水比喻成乐器还有一个好的地方,便是和文章的题目相呼应,文章的题目是“听”泉,而深夜之中无法看见泉水的形貌,正是听泉的好时机。
学者王荣生在研究阅读教学时提出,心理学研究表明低阶思维以刺激反应为主,进而通过体验引发联想,这虽然也有助于阅读,却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进行高阶思维,从反思开始,渐渐过渡到自主探究,最后形成批判性思维,得到更深刻的结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对话分享的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反思,令其积极参与到对文本的探究和批判阅读中,进而培养其阅读高阶思维。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白蒲镇初级中学(226500)